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孟瑞 《安徽建筑》2011,18(4):23-24
一个优秀的建筑作品必然依赖于一个合理的设计过程,如果设计行为漫无计划又无可循之法,势必无法期待高品质的作品出现。建筑创作过程虽并不具有程式化、确定性的可操作模式,但仍有一些规律可循。文章通过对实例的分析,细致的阐述了建筑实体形式的四种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试图运用折衷主义的思想探讨了建筑创作中的民族化与现代化问题,提出我们对建筑创作中形式问题的原则,并通过一个设计实例探索了该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以期创作出更好的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上海奥吉大厦建筑创作的设计体会,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得当地使用了“象征”这一艺术手法使建筑作品更具有精神追求与审美魅力,得到了社会、业主的认知和认同。  相似文献   

4.
叶青  刘虹 《福建建筑》2006,(2):15-17
建筑创作思维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思维过程,它常常具有猜测性和探索性。本文从设计徒手草图、构筑建筑模型与建筑理论思考三个方面,结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教育和建筑创作思维的培养实践,探讨培养建筑创作思维的有效途径,从而发挥创作的主体能动性,提高思维想象能力,达到建筑作品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一、要重视理论 为繁荣建筑创作开创新局面,我觉得一个值得努力的方面是:建筑师应该建立起科学、系统的创作理论。 1.客观上需要建筑师有一套自己的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来赢得社会舆论,来向人们阐明,建筑创作是一项有哲学、有规律、有科学依据的创作活动。这并不是排斥用实际作品来  相似文献   

6.
《建筑设计管理》1995,(3):13-16
近几年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广东地区建筑创作异常活跃,一批批新建筑以其独具风格、各具特色,装点着南粤大地。建筑创作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体,作为技术,它要严格遵守科学规律;作为艺术,它具有不可限定的创作规律,必定导致各种风格和流派的作品产生,由于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地位、不同的审美观、不同的修养,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建筑?怎样练创作基本功?怎样培育好的素质?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学校培育的基本功是重要的,它是建筑创作的基础。建筑是为人,空间组织,环境设计是为人,人是建筑创作的服务对象。建筑师应象文学作家,深入生活,了解人,熟悉人,才能创作好的作品。作家的笔墨功夫虽好,它只能起帮助写作的作用。好的作品有赖于对人的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思维活动的能力。一个具有优良技术基本功的建筑师,应该认真对人的研究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陈国亮  蔡淼 《时代建筑》2005,(6):132-135
文章由设计作品的创作过程展开,简述了建筑风格的由来及存在之道,探讨了建筑创作中“形式”产生及发展的逻辑性和必然性,以此表达出对建筑设计的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弗兰克·盖里的数字化建筑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鸽 《华中建筑》2007,25(1):204-205
建筑大师F·盖里的作品因形态特征突出和美学特征前卫而闻名于世.而他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引入数字技术正是取得这一效果的物质手段.该文通过介绍和分析F·盖里的数字化创作过程,从而总结出这一技术对当代建筑创作的意义和对未来建筑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吉林世纪广场主体建筑创作的分析 ,认为创作主体才是建筑创作中潜在的、难以驾驭的重要因素 ,并分析了主体创作过程中的环境分析、技术处理和标志设计的理性  相似文献   

11.
建筑画课程在建筑设计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建筑画课程的教学做了的总结与研究,按照建筑画教学的三个阶段进行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初始阶段注重课程理论与艺术实践创作规律相结合的培养;中级阶段注重在训练中变被动临摹为主动创意临摹;提高阶段注重教学观念从重技术向重创新意识培养转变,以此促进创新意识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和提升建筑画教与学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建筑创作的设计阶段是团队合作的能动反映,表现出在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内部分析、综合、评价的特征,因此在创作的准备阶段的信息加载过程中加强等级化筛选机制,在目标生成阶段强化平行主体的循环校验运动,以及在目标完善阶段加强递进化与共享化的信息交流,对于整个创作过程的合理化建构以及创作效能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风景园林学中一种非常重要而特殊的设计类型,纪念性景观因其强烈的政治性、时代性和主题性特征成为社会性思想传达的主要载体,因此往往能够产生重大和深远的社会效应和影响,是风景园林设计创作永恒的研究课题之一.试以历经3年创作周期的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观设计实践过程为线索,论述了高海拔恶劣的特殊生境下景观设计的变通途径,深度探讨了属于中国地域性和当代纪念性景观的设计模式及其可能的拓展之道.  相似文献   

14.
作为风景园林学中一种非常重要而特殊的设计类型,纪念性景观因其强烈的政治性、时代性和主题性特征成为社会性思想传达的主要载体,因此往往能够产生重大和深远的社会效应和影响力,是风景园林设计创作永恒的研究课题之一.试以历经3年创作周期的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观设计实践过程为线索,论述了高海拔恶劣的特殊生境下景观设计的变通途径,深度探讨了属于中国地域性的和当代性的纪念性景观的设计模式及其可能的拓展之道.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典园林建筑是创造以景自天成的风景园林为特点,园林中的建筑以木结构体系为主。它源于自然,利用自然,高于自然;它以灵活的风格、合理的布局、适宜的建筑体量和精巧的装修,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表现自然美和艺术美之外,又通过综合性的艺术手段,造就了深邃的意境,达到了所谓理想美的境界。“北方之雄”、“南方之秀”代表着中国园林建筑的特征。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以木构架体系为主体,充分发挥木构建筑灵巧多样的特点,结合山水景物,组成丰富多姿的园林胜景。正确地继承与发展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使之更好地为今天服务。在保护文物古迹及继承古典园林艺术传统的同时,逐步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型的中国园林建筑。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是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岭南建筑与城市风貌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核心表征。近现代以来,岭南建筑与城市在历史发展、阶段特征、设计方法等方面已有较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但在省域的实施操作层面上,如何对此类特征进行弘扬、如何让城市设计进一步彰显,尚未有明确的指引或研究。研究在梳理和总结广东省地域建筑保护、活化、创作以及城市设计实践案例的基础上,以加强广东省地域建筑与城市风貌特色为目标,探寻弘扬岭南建筑特色与彰显岭南城市风貌的实现路径,明确在建筑与城市设计中提升岭南特色的保障措施,以期为广东省及各地市提供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指引路径。  相似文献   

17.
刘骏 《室内设计》2013,28(5):6-10
“城市公园设计”是风景园林本科设计主干课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公园的发展,公园设计有了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这也引发了对“城市公园设计”教学的思考。本文以“2011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大学生设计竞赛”本科组一等奖学生作业“缝合——城市公园综合体”为例,介绍了从前期分析到构思形成,以及构思的推演到方案细化的整个教学过程,针对城市公园设计的牦最提出了各个阶段的教学重点,对“城市公园设计”教学理念及设计辅导方法的创新做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根据实例,探讨建筑构思的方法论问题。这里着重关注和描述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过程”不是简单地阶段性的叠加和重复,也不是用文字能够总结的,要通过模型、草图、前后方案的比较,一步一步连续地发展。而实际上在整个建筑创作过程中,构思的进程与表达是相互依存的。总体上,构思的进程与表达在建筑创作中共同经历着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由重复到确定的非线性过程。可以肯定的是,构思进行在前、表达在后,表达方法是构思过程的反映,构思过程是表达方法的源泉。即我们所说的“以意驾术”的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化生态与建筑地域性在概念上 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建筑是整体区域文化 系统中的具体文化要素,而文化生态与地域 性的本质含义是一致的。由此可以使论文通 过文化生态学整体与要素关系的理论分析 北欧木建筑的特征与规律,旨在更好的理解 和借鉴其地域创作的成功因素。作为地域整 体文化的具体要素和表现载体,北欧木建 筑充分体现了平实、自然和高艺术品味的特 征,与区域文化整体特征形成呼应。并通过 把握切入点、突出主特征和保持高水准的 建筑创作策略,形成卓越的地域建筑景观, 有效反推动了区域整体文化特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园林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美学思想的演变过程既是社会形态演变的外化,也是历史阶段人与自然关系的折射。从风景园林史学与美学的双重视角,解读桂林山水园林的审美历程。研究发现,桂林山水园林审美文化的发展可划分为寻形赋情、重理塑神和意蕴相生3个阶段,发展过程具有渐进性、层累性,是人文性和艺术性不断递进的过程。其园林审美特质表现为以自然为本源、整体的环境观和丰富的审美联想。研究为桂林园林文化的传承发展及当代城市风景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并对岭南风景园林史的完善具有推进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