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四大类型:一、帝王宫苑;二、第宅园林;三、寺庙园林;四、名胜园林。 在第宅园林中,其园主有的本人就是封建时代的“士”, “士”就是文人。有的园主,则是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或豪门富商,其园主并无文化,或文化不高,也常常聘请一些有地位、或出身寒微的文人、画家,参与了设计或建园工作。这类第宅园林称为: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四大类型:帝王宫苑,第宅园林,寺庙园林,名胜园林。在第宅园林中,其园主有的本人就是封建时代的"士","士"就是文人。有的园主,则是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或豪门富商,其园主并无文化,或文化不高。在这类显贵园林中,有些文化不高的园主,也常常聘请一些有地位,或出身寒微的文人、画家,参与了设计或  相似文献   

3.
何思娴  薛晓飞 《风景园林》2023,30(1):126-134
【目的】约园是常州现存清代私家园林中面积最大者,今仅山水格局保存较完整。当前针对约园的复原研究涵盖的时间范围跨度较大,且对其各时期园林景象的描述较为杂糅。【方法】基于对可获得史料的对比考证以及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整合辨析,以首任园主赵起所居约园为研究对象,补充赵起亲友及其他约园亲历者的文章作为指导依据。【结果】细化讨论了约园构园初期的空间布局,探讨赵起约园复原方案的其他可能性。以此为基石,重点分析赵起约园的掇山置石与理水,总结山水方面的造园特点。赵起约园造园风格整体反映了清中后期江南造园的时代特色,园林空间呈现多组团、多视点的特点。作为功能复合的傍宅空间,约园同时满足了园主日常读书会友活动与追寻山水林泉之乐的需求。“岛山置水”的独特山水组织方式以及分离观赏的掇山与置石,受到晚明后“画意掇山”观念变迁的影响,兼顾了园林游观的动静体验。【结论】常州约园研究是对苏州、扬州等焦点江南城市以外晚清文人园林的山水范式与营园特色进行还原与分析的一次探索,丰富了对传统江南文人园林的共性与个性的认识,为晚清江南园林研究以及后续其他常州园林复原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园与中国古代特有的“气”的宇宙观可以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古代私家园林被称为“文人园”,园主人多是“士大夫”阶层。园林常是园主人的思想寄托所在,是其生活和品格的象征,它总要体现园主的日常活动和精  相似文献   

5.
“画”与“园”的关系一直是园林史研究中的重要话题,“以画入园、因画成景”在明代中后期得到理论的确立和盛行。吴门画派画家作为明代苏州文坛上的生力军,他们不但是园林的使用、享用、绘画、描述、参与者,还是发扬文人园林文化的主导人群。通过对他们作品中的“画”与苏州文人园林的“园”内在逻辑的研究,挖掘明代文人园林的意境追求、园居理想、结构布局及格调追求,总结“画”与“园”在艺术追求与手法上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出现了“士商互动”的社会现象,文人士大夫世俗化倾向明显,曾经以文人园林为主的江南私家园林发生嬗变与分化,形成风格独特的苏州和扬州私家园林。本文结合“士商互动”社会现象以及园林主人“士”、“商”的身份分析苏州和扬州私家园林在明清时期的演变,如苏州私家园林新变化为“城里半园亭”,“娱于园”,功能转变为官署园林或公共园林;扬州私家园林新变化为雄伟新奇兼容洋味且带着文人园林底色,部分园林转变为城市公共名胜。  相似文献   

7.
罗星海  梁明捷 《中国园林》2022,38(6):133-138
约园是常州四大名园之一,是探讨清代中期常州典型文人园林的重要实例。以园主赵起所著《约园词稿》及赵景崇绘《约园图》为蓝本,挖掘清代赵氏约园“二十四景”历史源流,采用实地勘察与图文互证的方法,推导约园“二十四景”空间关系拓扑图,进而循证绘制出赵氏约园平面猜想图。总结归纳出赵氏约园“岛山绕水、南山涌翠”“建筑布陈、园中观园”“池石立峰、山水观游”的整体布局特征。深入考析了“东郊塔影”“城角风帆”“隔院钟声”“柳岸闻莺”“小亭玩月”等景象的观赏时机、位置及理景逻辑,以期逼近赵氏约园蔚然可观的园林盛况。从小园林到大社会,约园“二十四景”的复原考证研究是对清代中期园林文化意象的窥视,可为后续地域性文人山水园的保护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沈苏彦  沙润 《山西建筑》2011,37(28):182-184
选取江南古典园林中较有代表性的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和徽州园林,从园林选址和山、水、建筑等构园要素角度分析了各地古典园林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从地域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和园主身份三方面探究了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得出了一些富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李畅 《古建园林技术》2023,(164):115-118
湖石是中国传统园林营造理想山水的核心之物。以明清江南地区纸上园林中的湖石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园主、观游者等纸上园林作者对湖石园林环境描述的主位视角,从形貌特征、场景要素和空间图式三个方面提炼出明清江南文人在园记和园画中的集体湖石意象,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湖石景观在主观环境体验中的观、游和品题意趣,以便认知明清江南地区园林中湖石景观的物化之形和象外之意。  相似文献   

10.
正说起扬州园林,首屈一指的恐怕就是个园了,它是系康、乾盛世之后的一座私家名园,也是与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相并列,共称为中国四大名园。根据《个园记》的记载,个园前身为两淮盐业总商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遗址上扩建改造而成。个园所在不是扬州名园荟萃的瘦西湖、平山堂一带,而是坐落于扬州古城东北隅,著名的历史街区东关街附近。这里本就是扬州城中文化兴盛,文人聚集之处,名园、艺人、社团层出不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2,(1)
中国私家园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承意义,寄托着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感悟。私家园林也是中国文人居所和精神世界的集中体现,表现着园主人的创作技法和艺术才能。该文通过分析扬州何园独特的园林艺术和园主独特的文人审美,以期为当代园林艺术提供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李小芳  曹磊 《室内设计》2021,(4):119-124
明清之际的苏州吴中光福一带,先 后建有数十座郊野园林,其中不少被当时的 文人记述过。这些郊野园林的园主多为隐退 的士大夫,他们选择苏州西部的光福结庐营 园,主要源于对此地自然山水的钟爱,寻求 “隐于野”的佳趣。他们探梅、赏雪、登高、 会友、饮酒、品茗、访古、吟咏,其多彩的园 居生活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研 究这些郊野园林,挖掘其历史内涵和文化价 值,可为相关学科提供参考,为地方文化事业 的发展提供学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清代扬州曾有“园林甲天下”之誉,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为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座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1984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4.
湖石是中国传统园林营造理想山水的核心之物。以明清江南地区纸上园林中的湖石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园主、观游者等纸上园林作者对湖石园林环境描述的主位视角,从形貌特征、场景要素和空间图式三个方面提炼出明清江南文人在园记和园画中的集体湖石意象,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湖石景观在主观环境体验中的观、游和品题意趣,以便认知明清江南地区园林中湖石景观的物化之形和象外之意。  相似文献   

15.
宝应纵棹园     
吴文治 《园林》2014,(4):82-85
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老城区中心有一座并不太为人知的古典园林——纵棹园。宝应县所在的扬州地区位于中国南北之间,曾为繁华之都。在“南商北官”齐聚的双重作用下,扬州在建筑上“是北方‘官式’建筑与江南民间建筑两者之间的一种介体。”建筑如斯,园林亦如此。纵棹园融合南北的特征,正是扬州建筑、园林这种“介体”风格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16.
曹磊  李伊侬  霍艳虹 《风景园林》2020,27(12):115-120
清中期扬州以园亭胜,倚虹园为湖上岛园,三面环水,是扬州瘦西湖湖上园林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扬州盐商为迎接乾隆南巡而营建的私家园林,卢见曾在园中举办地方文化盛会——“红桥修禊”活动,因此倚虹园成为盐商与官员共同营建的地方文化空间。其虽为私家园林,因位于瘦西湖,又有较强的公共性。依据史料,复原倚虹园的园林布局平面,从园林要素与意境意象2个层面进行分析,并梳理总结倚虹园的造园特点,以期为瘦西湖湖上园林集群的研究做历史资料补充。  相似文献   

17.
洛阳独乐园是中国文人园“园以人 名”的典型案例,其园林实体早在元代就已荒 废无存,但由于主人的声望和高雅的园中生 活,独乐园一直为后人传颂近千年,成为中国 古代园林史上最著名的文人园林。本文根据 历史文献探讨了独乐园的园林布局、造园手法 和文人的园中生活,并结合《资治通鉴》的编 撰以及独乐园向市民开放等史料,阐述了中国 文人园林生活与城市生活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在封建时代,中国文人园林,是由学者、画家、诗人,或者是由被贬官谪居的士大夫或怀才不遇的才子设计的。本文阐明:第一,在中国文人园林中,艺术是作为园林造景布局的主角的(图1、图2、图3)。有时园林造景就像一幅有生命的,步移景异的天然图画,有时一块“太湖石”便是一座抽象雕塑,有时一处人造溪谷,正在演奏一部天籁乐章,或植花木以倾情,或设亭榭以赏景。第二,本文又指出,在文人园林艺术作品的创作进程中,必经过三个递进的美学序列境界:第一为“生境”,即自然美和生活美的境界;第二为“画境”,即视觉与听觉形象美的境界;第三为“意境”即心灵美与理想美的境界。最后,本文又提出,中国古典文人园林,是一种艺术作品,她是一个通过光信息、声信息、符号信息,贮存了艺术家对人生对自然的“爱心”与“情感”的“宝库”作为结论。本文最后还指出,这个“宝库”中的许多信息,即使是对现代的追逐时尚的崇洋的景观大师们,也许也是很有用处的。  相似文献   

19.
王建波 《中国园林》2010,26(3):97-100
通过文献考证和现场调查,可知山东济宁荩园原为画家戴鉴别墅"椒花村舍",始建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左右,有村舍小圃、方池假山及冷淘轩等亭台楼阁,道光十八年(1838年)归富绅李澍,遍植牡丹,建筑改建,但由外向内园圃、假山、方池台榭与桥亭的空间布局未变,呈现出中国早期园囿的台榭营筑模式和尘世蓬瀛的空间意象特征,园林艺术价值很高。园主戴鉴沿运河至江南常州、镇江、扬州的长年游历及园中反映扬州园林风格的漏空花墙,使荩园成为江南造园技术沿大运河向北传播的重要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0.
黄靖 《城市建筑》2011,(4):85-88
历史扬州的私家园林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尤以叠石著名。现存的扬州园林大多为清代所建,最知名的当属何园与个园。而另一处经典园林小盘谷在扬州园林中也确有独到之处。与个园、何园相比,其占地很小,建筑物和山石也不多,但妙在集中紧凑,以少胜多,因小见大;水池、山石和亭台楼阁之间,或幽深,或开朗,或高峻,或低平;对比鲜明,节奏多变,在有限的空间里,因地制宜,随形造景,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