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安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具有独特的民俗和宗教特色,一般的保护模式难以适用于该街区。针对街区传统风貌丧失、文化品牌尚未形成、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采取"政府主动引导、居民自我更新、近期实施项目以利用公产改造为切入点"的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的逐渐衰老,城市老旧街区微改造为城市更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与模式。本文基于深圳市旧城区环境整治和改造的实践背景下,以龙岗区龙城街道"特色街区"营造为例,在分析了特色街区内涵的基础上,了解龙城街道现状街区的特征及问题,明确了龙城街道"特色街区"微改造的目标、思路、空间结构,并从"微改造"的角度研究适用于"特色街区"微改造的内容及对策,为同类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模式探究--"泛新天地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泛新天地现象”的思考,分析历史街区保护模式趋同化带来的问题,提出历史街区需要保护模式多元化的对策,试图在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中延续城市历史特色。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实现重塑城市传统肌理,找回城市空间特色的大目标,除了以"修复"为主要手段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应该有一种新的保护模式作为其补充,那就是延续当地传统空间特色,结合现代生活需要,重构似曾相识的街巷空间.在温州南塘街改建工程民俗风貌街设计项目中,我们对这种新模式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5.
高翔  张楠 《四川建筑》2007,27(5):14-15
针对开封目前旧城居住区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旧城居住区的改造可以采取求"形似"或者"神似"的模式,以城市的总体风貌特色和场所精神为出发点,通过从规划、城市设计到建筑设计的分级控制,保持城市发展脉络的连续性,延续其固有特色。  相似文献   

6.
天津泰安道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遗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2010年开始的泰安道历史文化街区局部地区保护更新,明确了对16处文物与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并根据这16处文物与历史建筑功能多样、形式各异、保存状况的不同特点,采用了不同的遗产保护模式,建成后将成为多种建筑遗产保护模式的集中展示区达到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成为城市特色发展的资源与引擎.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哈尔滨市道外区北三道街的历史背景,结合"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模式,对比研究了北三道街与"中华巴洛式"文化街区的差异性,提出了北三道街的保护模式,即动静结合的模式,使街区既保留原有风貌,又具有活力。  相似文献   

8.
重点分析了成都文殊院片区一期工程"文殊坊"的规划设计过程,探讨了文化保护性当代建筑的经济性,文化性及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总结经验.提出 "尊重历史真实性,商业开发不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唯一模式,应寻找保持历史遗存与发展空间精神上一致性的或其他有效的保护模式,保证城市文脉的整体性及可延续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以大连市原连锁街区为例,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各种基本理论的解读,分析历史街区空间环境构成,探索一种与城市发展相平衡的保护模式,为街区保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李政清 《城乡建设》2021,(14):14-16
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2016年以来,各地积极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针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是城乡记忆的物质留存,是人民群众乡愁的见证,是城乡深厚历史底蕴和特色风貌的体现,具有不可再生的宝贵价值.在城乡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北京前门大栅栏地区北京坊城市更新为例,从历史演进、运作特点及对未来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保护利用方面的启示等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城市街区自发空间的场所精神探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发空间形成于居民自主营建的自发性行为,其存在于城市街区的各个角落和边缘,体现着城市街区的场所精神。本文从场所的角度,总结了自发空间的形态,分析了其尺度和使用情况,并试图提取其场所精神,以便使之成为城市活动中积极、活跃且有益的有机细胞。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compares four layers of the urban form of Athens in Greece and Alexandria in Egypt and uses the palimpsest analogy and a methodology that combines town plan analysis and GIS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symbolic significance of heritage, urban form, and the distinctive spirit of place. The analyses reveal that the spirit of place remains constant as the urban form is reshaped. They also reveal that reinterpretations of the symbolic significance of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combined with innovative designs and urban rituals, transform the emerging urban form into a contemporary cosmic one.  相似文献   

13.
涂婷 《中外建筑》2011,(10):54-55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很多优秀的历史街区在现代城市文明的冲击下越来越遭到破坏,城市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也随之丧失。本文在分析相关研究和概念的基础上,将城市设计的空间处理手法应用到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中,使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不仅局限于建筑和群落,而是扩大到整个街区风貌和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项目所处特定的地域及不同人群构成的分析,作为设计的本源,同时关注公共空间的品质,构建复合功能空间,保持街区活力,力图创造具有特定地域人文精神的社区居住氛围,培养和延续城市空间特质。  相似文献   

15.
北京的独特都市型态是由丰富文化及久远历史发展而业的。它有许多局部性但独特的都市意像,包括华丽的木造宫殿到高层的钢筋大理古摩天大楼,尤其后者此起彼落,几乎每个街廓都有,要辨别出它的代表性都市意像是不可能的。而现代建筑设计里的风格国际化之浮现更是波涛汹涌,它每天都在变化。因此,对北京都市型态,要分析出一个代表性的都市意像也是十分困难的,更遑论去品读北京的都市个性。本文在此分析并提议如何解读一个古都的系统化方法,它运用层次观念去分层解读北京市的肌理。俾使可以逻辑化的解释如何在现代都市中保存古建筑的风貌。  相似文献   

16.
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规划中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景秋 《规划师》2008,24(11):10-13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气质,是一种具有独特性、空间性和综合性的文化形式;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主流意识的凝炼。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文化价值日益成为引导城市发展的主动力,具有地方特质、以传统的历史文化为核心的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关键,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首先进行基于城市文化的城市精神概念规划,两者是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体。  相似文献   

17.
赵龙  张雪涛 《建筑师》2020,(2):96-105
当今,许多国家都有管理和保护文化遗产资源的宪章和准则用以支撑保护工作,重要国际间、跨区域保护组织所颁布的宪章、公约、建议和决议对各国国内保护宪章和准则的制定有着直接的影响力。回顾过去,历史城镇景观是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方面,也是保护理念中完整性的必然要求,也是遗产保护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值得注意的是,以往针对历史城镇景观相关国际规制的解读是不足的,已有文献主要聚焦于历史建筑保存、维护、保护、修复等方面。本文献综述以历史城镇景观保护与管理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顺序,将早期建筑遗产保护组织、ICOMOS、UNESCO以及区域间保护组织颁布的一系列国际规制进行解读,从适应性与针对性、文脉与地方精神、完整性与原真性、保护性利用四个主题进行回顾与评述。通过综述,厘清国际规制中涉及历史城镇景观保护与管理的部分,为历史城镇景观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国际规制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传统城市肌理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南京南捕厅街区的风貌保护规划为例,从保护城市肌理的角度,阐述提炼传统民居肌理的空间模式,剖析新居住单元嵌入的传统民居肌理重塑,历史性节点的更新等思考成果,深入探索了城市肌理模式提炼与重塑更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传统街区以独特的空间环境形态和场所魅力焕发起人们的思考。分析研究传统空间的环境形态及其特征,探讨传统街区场所营造的城市设计原则,是传统街区改造更新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城市遗产属于"公共利益"的范畴,国家政府作为保证公共利益的行为主体制定城市遗产保护、使用、发展的准则,确定适宜的灵活多样的保护政策和运作机制.保护规划应该具有保证"公共利益"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