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课程实验教学实践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结构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由于结构力学实验介于材料力学和专业结构实验之间,所以长期以来不准确的定位导致多数学校的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忽视实验课.文章结合结构力学课程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实践,探讨了结构力学实验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分析结构力学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论述了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工程直觉的重要性,从强化直观感觉、加强结构力学实验教学、重视工程案例教学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在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工程直觉的路径和方法,为结构力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提供一些新思路,为创新型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结构力学线上混合式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以结构力学教学大纲与培养目标为依据,选择学习通和钉钉软件作为教学平台,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创新课堂教学设计,通过立德树人、学习引导、学习探索、教学提升和教学创新5个方面保障线上混合式课堂教学效果,通过作业、测试、互动讨论和签到四大模块保证全过程教学管理公平公正和平时成绩真实有效。结果表明,学生整体上学习态度端正,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平时成绩综合表现良好,期末卷面成绩综合表现较好,基本达到了线上线下教学效果实质等效的目的。因此,教师用心、学生用力,结构力学课程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保障和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根据教育部“新时代高教40条”文件精神,在中国本科教育的新时代,围绕一流人才培养宗旨,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文章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结构力学教学团队结构力学在线课程建设情况及结构力学混合式教学方面的思路,以大量一线建设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比了参与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学生的结构力学期末考试成绩,并与先修课程材料力学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分析混合式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利弊;此外,利用各类平台大数据对影响混合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混合教学的不断改进提供有益参考。研究表明,面授情况、在线学习情况及随堂测验都是影响混合式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其中,面授在混合式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发挥课堂面授的指引作用、较好地完成在线学习,以及保持良好的学习进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学习内容,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中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介绍了结构力学在土木行业重要地位的由来、结构力学核心知识点发展历史和当代结构力学教学的新进展。分析了教研型高校禀赋对结构力学课程建设的影响和要求,探讨适合教学研究型大学提高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提出了"以生为本"、多元化成才、面向工程实践、注重能力培养的课程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7):84-85
随着"互联网+"相关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设备智能化发展,都给高职教育带来了巨大变革。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在线课程的建设,超星泛雅课程在线平台作为一个教学互动和学习管理综合平台,主要实现了课堂互动、课程资源共享、移动端学习、课程门户建设和课程综合评估于一体的功能,是一个课程教学综合管理平台。文章以"Web系统设计"课程为例,介绍超星泛雅课程平台建设线上开放课程的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7.
钢结构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内容应随着建筑科技的发展和市场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而不断完善,体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根本要求。同时该课程教学应体现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下的现代钢结构课程教学新思想,建立立体化的知识体系和正确的设计理念,强化钢结构力学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课程的特点,分析了结构力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引导、实践教学等角度,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旨在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一流本科教学。一流本科教学要实现一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课程教学中应强化"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结构设计竞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参考结构设计大赛的良好效果,建议在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中增加定性结构力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可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应用训练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以"厚理论,强应用"为培养目标,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法等方面入手,对结构力学课程的整体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创新,经过近七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种以"理论—训练—应用"为主线的结构力学课程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经典结构力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应用手算方法与电算方法对较复杂的工程结构进行内力计算,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结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常规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采用微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和微信公众号信息平台进行探索性教改实践,取得很好的效果。教改实践证明:微课堂对课本中重难点的解决具有快捷高效的作用;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微信公众号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便捷途径。新模式与新平台在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教改的实施和推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基于4A微学习的移动学习平台或软件不断推陈出新,推动着智能终端在促进其教育功能、满足人们的主动学习需求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通过分析国内高等教育现状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下混合模式教学的主要特征,以土木工程专业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为例,探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结合传统教育方式的教学改革方法,提出了实施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模式教学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3.
塑性力学是一门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授课内容为物体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应变规律。该课程内容复杂、公式繁多,难免让学生觉得晦涩难懂。针对塑性力学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新时代新媒体平台进行了以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依托上海理工大学教学改革案例提出相关措施,通过微信公众号建立网上课堂,增加师生互动,以网课制作的形式优化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新媒体工具增加土木工程方面的实例教学;将土木方向新兴的设计仿真工具与传统教学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呈现给学生;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企业技术人员网络授课,进行虚拟平台模拟实训;要求研究生结合自己研究方向,查阅塑性力学相关文献并形成课业报告,进行课堂PPT汇报。  相似文献   

14.
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影响,高校纷纷延期开学,在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普通高校教师面临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学并保证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新问题。依托在线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6周在线课程结束后对山东交通学院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线上教学基本满意,网络稳定性和平台易用性是在线教学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除合理的内容安排和熟练的平台运用外,教师宜采用在线实时考核方式,以维持学生注意力和积极性,此外,网络课程时长应适当缩短。调研结果为后期在线教学的调整和提高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教育界掀起信息技术融合教育的热潮。信息化教育对高等教育传统的教育理念、体制、模式、方法、手段都产生了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开发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教学助手系统,旨在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移动学习交流平台,更好地解决高校传统教学中教材更新不及时、教学模式不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考核方式单一、课堂点名效率低下等问题。在校内两届土木工程专业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试用,效果良好。学生借助移动端可结合教师精心设置的预习提纲自主学习课程内容,完成在线测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和课堂点名方式4个方面进行了课堂教学创新。实践证明:该系统对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的作用,对其他课程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6.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材料力学教学现状 ,结合“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 ,对材料力学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 ,阐述了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 ,并在我校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17.
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应用于结构力学课程有关内容的讲解,通过几个典型案例的阐述,探讨将政治思想理论课知识应用于自然科学类力学课程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8.
工程教育认证是在新时代工程教育同国际接轨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其“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对指导现代工程教育、培养兼具技术能力和非技术能力的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力学课程组根据成果导向的要求,从学习者的建构主义认知发展规律出发,分析结构力学课程的内容特点及其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逆向设计结构力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授式教学、在线学习、任务导向式教学、对话框架等教学方法和工具用于结构力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同时在教学设计时注重引入实际工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达到课程目标所对应的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金课”建设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既要强调“教”与“学”的统一,又要重视“教”与“研”的融合,现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关注热点。在力学课程中融入探究式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更加关注力学知识的工程应用。弹性力学是工科本科生中难度较高的课程之一,其本质是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求解基本方程,即偏微分方程组的边值问题,而弹性力学求解的难点在于难以满足边界条件。为此,在弹性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以圣维南原理及其应用这一基本教学内容为例,开展了探究式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践。通过对基本教学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和基本方法的深入阐述和延拓,并结合典型工程实例,探讨了在不同的局部边界上如何有效理解和灵活应用圣维南原理。教学实践的效果表明,在力学课程中开展探究性案例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力学原理的实质及其应用的灵活性,进而感受力学之美。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有效实现方式,具有鲜明的价值观塑造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通识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道德情操、社会责任等综合素质。理工科院校在推进通识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管理体制、顶层设计、师资队伍建设、通识与专业教育矛盾、教学方法等方面。通识教育重"育"而非"教",文章以土木工程专业通识课地铁文化漫谈为例,探索了理工科院校通识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了以"研、论、践、训、核"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体系,达到通识育人目的。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应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发挥资源优势,构建"以学生为中心"通专融合的通识课程体系,将育人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同时,通识课程建设需借助"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管理,实现课程教学全过程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