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娇龙  林海  王毅 《区域供热》2020,(2):39-42,56
热力管网随着运行年限增加,因系统腐蚀、受力形变等因素,系统失水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热力管网失水的同时还伴随着热量的损失,因此水耗指标考核在热力站综合能耗考核中占很大比重。系统失水不仅造成了能源浪费,还会影响供热效果,严重的甚至会威胁热力站设备正常运行。供热企业越来越重视失水治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失水量,以求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本文以天津地区某热力站二次管网失水治理为例,探讨多种失水治理措施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大庆市供热系统分布情况,就上一采暖季市热力公司供热管网4.54%的失水率进行了成本核算,指出了失水率大带来的管网用水成本和管网维护成本增加的问题以及目前油田热电厂所面临的生产用水方面的矛盾.统计分析表明:人为失水是造成失水率过大的主要原因.列举了4种人为失水的方式:常识馈乏、意识淡薄、素质偏低和唯利是图;给出了3种治理人为失水的途径:拓宽宣传渠道、完善政策法规和健全激励机制.对确保城市供热管网安全平稳经济地运行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供热企业供热规模的逐渐扩大,换热站数逐渐增加,换热站的规模亦逐渐扩大,换热站的失水量呈现递增趋势。失水给供热企业带来供热效果的下降,并且对于供热企业来说,失水就是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失水本质认识、换热站补水水源及方式、管网失水原因、管网失水原因确定及漏点定位方法、失水治理方法等进行了分析,利用生产实践数据,分析了供热企业失水治理所取得的成效,同时对供热企业进行失水控制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通过本文希望能对广大供热同行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组合了一次网二级泵和混水供二次网的二种供热方式,不用换热设备。是目前能耗最少、投资最省、占地最小、管理最便、效果最好的二次供热系统,可能就是二次供热方式的"终极"产物。关键在于能否严格控制失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供热计量在我国广泛推广,然而热计量数据对管网的水力平衡调节带来的价值却被不少供热企业所忽视。本文介绍了某供热企业建设的热计量数据采集平台的系统架构,并以平台的数据为基础,分析和探讨了热计量数据在分析供热系统能耗情况、回水温度和水力平衡度方面的应用,进而分析出管网平衡状况,指导供热企业进行二次网水力平衡调节。热计量数据为二次网平衡调节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依据,推动了管网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总结现有的供热二次管网水力失调现状及现有的水力平衡调试方法的不足之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在线迭代寻优算法的供热二次管网水力平衡调试方法,并给出了该方法的调试过程和算法流程图。在该水力平衡调试方法的基础上,研发了一套在线水力平衡调试系统与软件,并将该软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结果表明:基于在线迭代寻优算法的供热二次管网水力平衡调试方法与工具,可以实现实际系统的二次管网水力平衡,调试后水流量绝大部分满足与设计流量的10%偏差;通过水力平衡,实现了供热系统的巨大节能,在本应用中,系统节能率约为17.66%。  相似文献   

7.
对低真空循环水供热系统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管网失水的控制、热网水力调节、热网监控与热计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煤气与热力》2010,(10):23-23
建设单位:乌鲁木齐市供热行业管理办公室。 工程概况:建设锅炉扩容工程,新增供热面积约400×10^4m^2;对乌鲁木齐市老旧管网进行规划改造,改造工程是对热力站及其供热系统分批进行节能技术升级改造,提高供热系统热输配效率和自动化控制程度。通过老旧管网改造工程,将系统失水率控制在总循环水量的1%以内,热水管网热损失控制在5%以内,供热管网的水力失调度控制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9.
热力系统失水是很难避免的,失水大小受到管网状况、环境因素、计量管理、人员管理、技术方法、运行调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危害不仅造成热能和水的浪费,运营成本的增加,还威胁到供热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尤其是一级网直接补水系统。因此,失水指标也成为各供热单位重要的管理和考核指标之一。失水治理工作也是供热单位重要的工作,基本上伴随着整个采暖期。寻找有效的失水治理措施和方法是各供热单位努力的工作方向。本文以大庆宝石花热力有限公司的失水治理为例,探讨失水治理措施和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供热管网异常失水问题,选取供回水压差作为主要监测参数,供水压力作为辅助判断.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探究在供热管网异常失水时,其供回水压差与供水压力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