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彭俊  周良  黄东 《中国市政工程》2007,(A02):16-17,41
上海外环线吴淞江桥主桥为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跨径组合40m+65m+40m。根据检测,箱梁腹板有开展严重的斜向裂缝,目前裂缝宽度和长度对该桥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需对该桥进行维修加固。介绍了加固原则、加固计算和加固设计。确定对箱梁内侧在裂缝开展区域粘贴竖直钢板条;箱梁外侧粘贴碳纤维布。  相似文献   

2.
裂缝会对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宽深裂缝的影响尤为严重。基于浙江省新岭隧道改扩建工程中旧有隧道张开裂缝的开展情况,设计了碳纤维布修加固大尺寸无缺陷素混凝土梁和碳纤维布修复带宽深预制裂缝大尺寸素混凝土梁的弯曲试验,试验表明碳纤维布对素混凝土梁的弯曲性能具有显著地修复加固效果。对于无损伤混凝土梁,底部粘贴碳纤维布加固可使其极限承载能力提高65%左右;而对于带有预制裂缝的混凝土梁,底部粘贴碳纤维布修复可使其承载能力提高250%左右。其最后的破坏模式为碳纤维布与混凝土梁底部剥离致使减弱甚至失去对混凝土中裂缝的约束而导致裂缝快速发展,最终发生失稳破坏。碳纤维布对于混凝土梁的修复加固效果取决于二者的黏接性能,无论混凝土梁是否带有损伤,底部粘贴碳纤维布进行修复加固后二者极限承载能力接近。因此,碳纤维布修复加固带损伤的混凝土结构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公路桥梁运营时间的增加,桥梁裂缝病害的出现影响桥梁结构安全与承载能力;碳纤维布作为一种高性能符合材料,其粘贴加固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桥梁加固工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分析了碳纤维布的加固性能和桥梁主桥箱梁顶板碳纤维布粘贴加固施工工艺流程,并对碳纤维布粘贴加固施工技术与检验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蒋斌 《建材与装饰》2007,(10Z):101-102
碳纤维布粘贴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加固技术,它是利用树脂类粘结材料,将碳纤维布粘贴在混凝土表面上,利用碳纤维的超强的抗拉性能,以达到结构及构件加固补强的目的。本文就自己用碳纤维布粘贴技术处理混凝土强度不足和混凝土裂缝等方面的结构加固中的一些经验作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徐明  庞方腾  陈忠范 《工业建筑》2013,43(4):156-159
对5根混凝土梁进行受弯试验研究,比较分析采用不同胶体及不同纤维粘贴层数对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刚度、延性、裂缝发展和分布以及破坏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采用的无机黏结材料MOC具有良好的黏结性能,能够用于粘贴碳纤维布加固补强混凝土构件;采用无机黏结材料粘贴碳纤维布后,加固梁的抗弯承载力明显提高,同时可以有效限制裂缝的开展,但加固梁的延性有所降低;随着碳纤维布粘贴层数的增加,加固梁的破坏模式由碳纤维布拉断破坏变为剥离破坏。  相似文献   

6.
用无机胶粘贴CFRP布加固混凝土梁受弯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多采用环氧类有机胶,但其软化点过低,多为60℃~80℃。夏季由于气温高,一些地区混凝土桥梁的结构表面温度常超过环氧类有机胶的软化点,火灾下环境温度更高,用环氧类有机胶粘贴碳纤维布加固的混凝土结构难以满足耐高温要求。为此,选用600℃时强度不低于常温强度的碱矿渣胶凝材料粘贴碳纤维布,对6根混凝土简支梁进行加固,并完成了这6根梁的受力性能试验。获得了加固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裂缝分布与开展的试验值和荷载-实测跨中挠度曲线。试验梁呈现继纵向受拉钢筋屈服后碳纤维布被拉断和纵向受拉钢筋屈服后混凝土被压碎的两种破坏模式,并且均满足平截面假定,表明用碱矿渣胶凝材料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构件是可行的。在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碱矿渣胶凝材料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简支梁的刚度、最大裂缝宽度、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基于所提方法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阐述了某大桥的大斜度箱梁梁体产生裂缝的原因,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碳纤维布粘贴技术进行修补,实践证明该修补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某商品房混凝土楼板开裂的原因,鉴别了裂缝对承载能力的影响,并用粘贴碳纤维布的方法对混凝土构件进行了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9.
某桥小箱梁因设计和施工等问题,箱梁底板和腹板出现严重开裂,经采用粘贴钢板和粘贴碳纤维布的方法进行加固后,病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全面提高了桥梁的承载能力。以该桥为例对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的粘钢加固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加固与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某住宅楼工程现浇混凝土楼板加固实例,阐述了碳纤维布粘贴、裂缝注胶以及楼板厚度处理的工艺要点,对楼板挠度、裂缝宽度进行了检验性试验,并对试验结果作了简要分析,从而证明了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构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维修加固施工,介绍了简支空心板梁结构典型病害及维修加固方案、粘贴钢板和粘贴碳纤维布承载力加固施工工艺以及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在裂缝修补、钢材和纤维布粘贴及防腐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四川建材》2015,(5):162-164
某桥梁运营5年后,桥梁出现了较多病害,主要病害有箱梁内外表面开裂、防护栏杆钢筋锈胀、台后填土等,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亟须维修加固。本文总结了当前的主要病害,分析了病害成因,结合常用的几种维修加固施工工艺,对裂缝填补、混凝土缺陷处理、粘贴钢板条加强、粘贴碳纤维布加强、植筋施工等五种维修加固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环氧树脂灌浆材料逐渐开始用于水工混凝土漏水裂缝的处理。碳纤维布强度高,密度小,厚度薄,与配套浸渍胶共同使用形成碳纤维复合材料,能构成性能优良的碳纤维布片材增强体系,在混凝土结构补强和加固工程中的应用已较为普遍。详尽地介绍环氧树脂灌浆加表面粘贴碳纤维布施工工艺在输水隧洞纵向裂缝修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设计制作了三组不同层数的碳纤维布(CFS)加固受弯构件,分别为玄武岩纤维复材(BFRP)筋混凝土梁、BFRP筋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ECC)梁和BFRP筋ECC-混凝土复合梁,并对其进行受弯性能试验研究。研究了碳纤维布粘贴层数对加固试件极限荷载、破坏形态、裂缝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荷载下,复合梁和ECC梁试件的变形和裂缝宽度均小于普通混凝土梁试件。在受弯构件受拉区配置ECC可有效提高构件抵抗变形和裂缝的能力。经粘贴碳纤维布加固后的试件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均大于未加固试件,粘贴一、二、三层CFS加固的复合梁极限荷载较未加固梁分别增加了12. 5%、16. 6%、19. 7%。粘贴CFS布可有效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和抵抗变形、裂缝的能力。改善效果随CFS粘贴层数的增加而增大,但提升幅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5.
对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粘贴碳纤维布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粘贴碳纤维布能够提高开裂墙体的极限荷载,增强其变形能力,是改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结构性能,加固修复建筑物墙体裂缝的一项有效措施。研究还发现,碳纤维布在加固墙体中的作用可比拟为桁架模型中的拉杆。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了碳纤维布加固砌块墙体抗剪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可供设计人员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7块足尺寸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粘贴碳纤维布后,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试验,进行了抗弯承载力和位移延性的研究。提出了碳纤维布加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延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析了碳纤维布不同粘贴方式、不同粘贴量对承载力和延性的影响,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碳纤维布加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可有效提高承载力,提高程度达48%~109%;粘贴碳纤维布后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在预应力钢筋屈服后,其跨中挠度增长显著,显示出较好的延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几种加固补强技术,简要阐述了裂缝灌浆、植筋、碳纤维布粘贴及粘钢的施工方法与要点。  相似文献   

18.
陈葆 《山西建筑》2010,36(34):330-331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受力裂缝的产生,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法。重点对裂缝灌缝封闭处理和碳纤维布粘贴的技术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指出该技术能有效克服桥梁病害,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扩展规律以及碳纤维布加固对裂缝扩展的影响,建立加固前与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梁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钢筋混凝土梁以及碳纤维布进行受力分析,研究碳纤维布加固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与裂缝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布加固能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承载能力,粘贴一层碳纤维布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提高了3.4%,粘贴两层碳纤维布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提高了6.5%,并能够延缓和抑制裂缝的发展。文中研究结果为今后优化钢筋混凝土梁加固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无机胶粘贴碳纤维布混凝土柱与有机胶粘贴碳纤维布加固的混凝土柱以及未加固的混凝土柱进行轴压试验,对比各柱的破坏形态、抗压强度、变形能力和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无机胶粘贴碳纤维布加固的混凝土柱可以取得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较好的变形能力。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提出无机胶粘贴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极限压应变计算式和本构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