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预应力锚索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首先,将预应力锚索锚固段离散化,并将预应力锚索体系分解成承受侧阻力荷载作用的岩土体部分及锚固段部分并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基于Mindlin应力解及应力叠加原理计算岩土体内任意点处的应力分布,根据修正分层总和法计算预应力荷载下锚固段稳定岩土体内任意点处的变形值,根据锚索锚固段荷载传递特性来计算其变形量:最后,根据两者荷载、变形协调关系建立联立方程组,采用迭代法求解,可以获得各锚索锚固段的侧阻力分布及荷载、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损伤理论的预应力锚索荷载-变形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损伤理论的基本原理,分别定义了岩休剪切损伤变量和受拉浆体材料的损伤变量,确定了各自相应的损伤演化方程;推导了基于浆体材料损伤的锚索锚固段荷载传递控制微分方程:并将岩体剪切损伤理论与常规剪切位移法相结合,研究了拉力型预应力锚索锚固段的荷载.位移特性、侧阻力分布特性以及轴力分布特性等。将一工程实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特别适合描述预应力锚索处于较高应力水平时的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作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系统地论述了与预应力锚索作用机理相关的几个关键问题,即预应力锚索破裂面形状、锚固段极限侧阻力及极限抗拔力、锚固段侧阻力分布规律、锚固段荷载变位特性、群锚效应、长期荷载下预应力损失以及新型灌浆材料的研制、灌浆压力的影响等问题,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上述成果对于认识预应力锚索作用机理,改进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预应力锚索锚固段应力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有限元法,研究预应力锚索锚固段应力分布的影响因素。讨论荷载作用下预应力锚索锚固段应力分布规律,分析荷载大小、被加固岩土体性质、锚固段长度、锚固体直径等因素对预应力锚索锚固段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分析表明,预应力锚索锚固段应力分布非常不均匀;岩石越坚硬,锚固段应力分布越集中,岩石越松软,应力分布越均匀;锚固长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再增加锚固长度,只能导致锚索材料的浪费,而对承载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锚固体的直径越小,锚固段应力分布的峰值越大,应力分布越不均匀,锚固体的直径越大,应力的峰值越小,应力分布越均匀;锚固较硬的岩体,宜选用直径较粗锚固长度较短的锚索,而锚固较软的岩土体,宜选用直径较细锚固长度较大的锚索。  相似文献   

5.
黄土地层下预应力锚索荷载传递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已有理论推导的基础上,基于现场拉拔试验,分析锚固长度、拉拔荷载及锚索体直径对预应力锚索在特定黄土地层条件下荷载传递规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预应力锚索的有效锚固长度以6~8m最为合理,过短不利于锚索极限承载力的充分发挥,过长则易造成锚索材料的浪费;(2)锚索轴力随拉拔荷载增大不断向锚固段远端传递且越来越小,其峰值则不断增大且向远端偏移,该现象与锚固段前端锚索体所受轴力超过其屈服极限而产生局部塑性破坏有关;(3)土体及锚固体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和非线性,使得浆体与土层间存在相对薄弱或非连续界面。当拉拔荷载级别增大至一定量值时,这些弱面上即发生锚固力跳跃分布现象;(4)在工程实践中,锚固力分布曲线的始点与锚固段端口并不完全重合,而是相对纵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移,导致发挥实际锚固作用的锚固段长度往往较理论设计的偏短;(5)在黄土地层下,部分预应力锚索极限承载力随其直径增加而线性增长,增长系数约为1.1,而与锚索有效锚固长度无关。所得结果为黄土地区锚索支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修正剪切滞模型的预应力锚索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剪切滞模型的基本原理应用于预应力锚索作用机理研究,并考虑预应力锚索锚固段内稳定岩体及浆体材料的损伤特性,通过定义岩体、浆体的剪切损伤变量,给出了各自的损伤本构方程及相应的损伤演化方程,并将其用于对常规剪切滞模型的修正,得到了考虑材料损伤的修正剪切滞模型。应用该模型研究了预应力锚索侧阻力分布模式及荷载.位移特性,通过对一预应力锚索工程的具体分析,显示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以地震灾区的震害斜坡为原型搭建锚固工程模型,采用低周往复荷载试验方法,研究预应力锚索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震害特征与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在往复荷载作用下,预应力锚索最先发生破坏且破坏最为严重的是位于模型最上排的锚索,其破坏形式以锚索体自由段根部拉断和外锚头脱落为主,未出现内锚固段黏结力和握裹力失效现象;锚索体应变显著变化的部位集中在锚固段,一处靠近锚固段底部,另一处靠近滑面位置,且尤以靠近滑面处的应变较大;往复荷载比单一的水平推力对锚索的变形影响更大,更容易导致材料的破坏。该成果对地震灾区预应力锚索的健康诊断与震害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滑坡整治工程中预应力锚索锚固段应力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滑坡整治工程中预应力锚索锚固段的轴力监测资料的分析。得出了锚索锚固段的轴力与剪应力分布规律,并对应力传递进行分析,为苗固段的合理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锚索锚固荷载的变化规律及预测模型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预应力锚索的锚固荷载及其变化规律是保证边坡加固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详细分析影响预应力锚索长期荷载变化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大量现场长期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提出了预应力锚索长期荷载的变化规律及预测模型。研究表明:预应力锚索的锚固荷载的变化可以分为3个主要阶段,即快速下降阶段、波动变化阶段与稳定变化阶段;控制预应力锚索锚固长期荷载的因素主要为钢铰线松弛、岩体蠕变、温度变化等。将提出的预测模型对某一实际工程中的锚索进行了预测,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锚杆锚固段剪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应力锚杆广泛的应用于地下工程中,但是对于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基于锚固体与孔壁界面的剪切滑移本构模型,采用荷载传递甬数法,对预应力锚杆锚固段剪应力沿长度方向的分布规律进行理论研究,得到了剪应力沿锚杆锚固段轴向的分布曲线,为预应力锚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伟  王亚斌  薛忠 《施工技术》2006,35(11):12-14
小湾水电站边坡开挖高陡,地质条件复杂,大部分边坡需用预应力锚索锚固来维持稳定。为保证锚固质量,优化锚固段长度,对设计轴力为1 800kN的普通拉力型、拉力分散型、自由式拉压复合型的预应力锚索锚固段应力分布进行现场试验研究,得到锚索锚固段应力分布规律,给出了适合小湾地质条件各类型锚索相对合理的锚固段长度,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这3种类型锚索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以竖向高聚物注浆锚杆为对象,对高聚物锚固体与粉土间的黏结性能进行了大量试验,详细研究了锚固体直径、密度、长度对黏结强度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锚固体长度下黏结应力的分布情况,及其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钻孔孔径、锚固体密度、锚固体长度对黏结强度均有重要影响:黏结强度随锚固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小密度情况下增幅更为明显;黏结强度随锚固体长度的减小而增大,短锚固长度(2.5~ m)下土体的抗剪强度几乎能完全发挥,长锚固体(5 m)时仍具有较长的有效黏结长度;黏结强度基本随孔径的增加而减小。高聚物锚杆有较显著的黏结应力集中分布现象,主要黏结区域随着荷载增大逐渐向底部转移和扩大。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研究已经认识到预应力锚索(杆)锚固段剪应力沿长度分布并不是均匀的,非均匀剪应力设计方法是预应力锚索设计的发展方向,但设计中仍采用均匀剪应力的设计方法,其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广泛认可的剪应力分布模式和计算方法。压力分散型锚索承载力高,锚固段剪应力分布更为集中,采用非均匀剪应力设计方法对于压力分散型锚索进行设计的必要性更为显著。根据3组室内足尺模型试验测得的锚固段剪应力分布规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进行多因素影响计算,分析了压力分散型锚索锚固段注浆体与围岩界面剪应力分布特征,总结出2种分布模式,并确定了分布模式曲线的关键参数。根据所提出的2种分布模式进行公式推导,建立了压力分散型锚索非均匀剪应力设计方法,采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可以很好的与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杆锚固段的受力分析,推导出了该类型锚杆的剪应力和轴力分布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对比了压力分散型锚杆与压力集中型锚杆的受力性能,结果表明,压力分散型锚杆的剪应力和轴力都大幅下降,避免了应力集中。讨论了岩土体的力学参数和预应力对剪应力和轴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土体弹性模量和内摩擦角越大,则剪应力峰值越高,轴力衰减越快,且剪应力和轴力分布越集中;预应力越大,则剪应力和轴力越大;黏聚力越大,则剪应力有所增大而轴力有所减小,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岩锚体系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性能,设计2组室内试验,试验采用钢筋锚固混凝土基体模拟岩锚体系。通过对体系施加重复荷载,得到在重复荷载作用下锚的拉拔力与位移的全过程;利用预埋在体系内部的应变片,实测锚束体–灌浆体界面的黏结应力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提出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界面的黏结应力分布特点。试验结果表明:2组试件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均为锚束体从灌浆体中拔出。为描述体系的破坏过程,基于试验结果及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破坏过程中荷载位移变化的4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探讨破坏过程中界面上黏结力的变化特性,并根据不同阶段的临界位移,提出重复荷载作用下岩锚体系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得到预应力锚杆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受力分布特性,结合西宁火车站综合改造项目,对桩锚支护结构在不同阶段锚杆的受力特征进行现场内力测试试验,试验测得了锚杆轴力和摩阻力随时间及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锚杆支护过程边坡潜在滑移面的动态演化规律,探讨了预应力锚杆自由段与锚固段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未锁定时,受力增加了预应力锚杆的初始应力,对其受力不利,应严格予以控制,锁定后,锚杆摩阻力沿锚固段渐进式减小,摩阻力不断向后传递,但摩阻力峰值并未出现改变;锚杆锚固作用使得边坡潜在滑移面向深部转移,同时,滑移面剪出口沿坡脚向上转移,剪出口位于距基坑底部约H/3处;预应力锚杆自由段长度越长受力越好,但应以超出预估可能出现最终滑移面一定深度最为经济合理,在满足锚固力要求的情况下,锚固段长度存在一临界值,超过临界值则浪费。  相似文献   

17.
张德强 《山西建筑》2012,38(8):166-168
针对无砟轨道板的封锚混凝土在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封锚脱落的现状,根据力学分析成果,成功研制了后张法预应力锚穴凿毛器。在锚穴内自动生成环形槽道,增强了封锚混凝土与锚穴的粘结强度,使预应力体系的耐用性得到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超深基坑复合土钉支护结构原位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深圳假日广场超深基坑预应力锚索复合土钉支护结构进行全方位的原位测试试验,收集了关于土钉拉力、锚索应力、孔隙水压力、面层土压力的大量数据,旨在研究钉—锚—土三者的工作性状、相互作用机理,以及随基坑开挖、锚索张拉、降雨、卸载等外界环境变化对支护结构的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锚索复合土钉支护结构具有开挖效应、时间效应、空间效应、降雨滞后效应;指出土钉拉力并非随基坑开挖深度递增,潜在滑移面并非通过基坑坡脚;揭示了预应力锚索的主要作用不在于分担或改善支护结构受力状态,而在于提高边坡抗滑移稳定性和减小边坡位移,并就设计和施工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锚索内锚固段注浆体与孔壁之间峰值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关于锚索内锚固段注浆体与孔壁之间的峰值抗剪强度,目前很少有试验资料可供采用。通过对花岗石、砂岩、石灰岩3种岩石进行试验,分析了试验中不同的岩体材料、不同的张拉方案与不同的试验段长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测定了这3种岩石内锚固段注浆体与孔壁之间的峰值抗剪强度,并得出了与通常认识相反的结论:岩体的强度越高,峰值抗剪强度就越低。  相似文献   

20.
佛山世纪莲体育场预应力工程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坚荣  张玲 《施工技术》2005,34(7):21-23
佛山世纪莲体育场工程,设计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环向楼面、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大斜柱、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大承台和预应力抗拔锚杆多项预应力技术,介绍了技术难点与采取的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