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国办发〔2020〕12号),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路承灾体普查,对我国水路承灾体的空间分布、基本属性特征和与水路自然灾害相关的属性特征进行全面调查,掌握全国水路自然灾害底数,形成全国水路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为全国水路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自然灾害主动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依据国办发〔2020〕12号“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我国正式开始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以摸清全国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国和各地区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其中作为重要承灾体的全国房屋建筑需进行相关信息调查,通过调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房屋建筑的空间分布及属性特征,建立调查成果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为非常态应急管理、常态灾害风险分析和防灾减灾、空间发展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将有序开展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普查内容包括主要自然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承灾体调查与评估,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主要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以及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普查标准时点为2020年12月31日。  相似文献   

4.
引言 近些年,我国饱受自然灾害的侵袭,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频频受到威胁.2018年10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出要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部署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等9项重点工程.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就是全面提高国家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5.
普查的背景与目标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我国国情实际出发,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出的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决策部署,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6.
区域承灾体脆弱性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自然灾害的影响是由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致灾因子、孕灾环境目前各部门、各区域已经作了较为详细、深入的研究, 但承灾体脆弱性研究还只刚刚起步。针对县(市) 区域的人口、固定财富、正创造财富及特重大财富等社会经济因素建立灾害区域承灾体的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完成县(市) 级承灾区域脆弱性程度的综合评价和区划。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通过对当前灾害理论分析和我国近年来灾害特点、特别是自然灾害损失特点的研究, 提出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影响是由致灾环境的绝对性和承灾体脆弱程度的相对性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观点。(2) 确立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原则和结构, 并通过反推法、信息量法等方法建立了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3) 采用层次分析法选请有关灾害专家填写评价指标两两判断矩阵, 确定了不同灾害类型灾害的脆弱性评价指标权重分布, 建立权重库, 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建立了承灾体脆弱性的指标分级标准。(4) 建立了承灾体脆弱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物元分析评判模型和灰色聚类评判模型, 并分别应用三种模型评价了江西省地质灾害的区域脆弱程度、浙江省地震灾害的区域脆弱程度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洪涝灾害的区域脆弱程度。(5) 应用V isualBasic 语言, 在W indow s98 平台上开发了承灾体脆弱性评价系统, 实现了区域选择、灾害类型选择随意化的承灾体脆弱性综合评价, 并实现了区域承灾体脆弱性区划。(6) 承灾体脆弱性评价区划结果可与灾害自然属性结合, 为区域减灾提供基础数据, 同时也为灾害保险、减灾投资、大型工程选址、城市发展规划等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且危害严重。本论文旨在研究规划与设计视角下建筑的自然灾害风险应对策略。本文先分析自然灾害的类别对建筑的影响,对建筑和市政设施两大承灾体与灾害相关的基础知识作了系统的概括,通过规划与设计与提前考虑自然灾害的影响,充分考虑自然灾害疏散场地和避难场所、紧急疏散措施、生命线系统、消防等重要设施的规划布局,逐步提高生存环境的综合防灾能力,达到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目标。在微观层面,对单个项目和承灾体本身严格按照国家防卫自然灾害设计规范进行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从根本上提升建筑物自身的防御能力。另外,要重点关注生命线工程的维护和强固,加强灾难预警和监管、应急救援设施的维护和更新。  相似文献   

8.
背景为全面贯彻2018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会议精神,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行业部门积极配合,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困难的情况下快速推进工作,确保全国“灾害风险普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伴随着如期而至的春雨,我们跨过了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2020年,迈进了充满希望、催人奋进的2021年。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也从2020年“启动元年”,转入全面完成全国试点、稳步推进全国调查工作的2021年。“清底数、明风险、把脉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本次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通过开展普查,摸清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国和各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要进行承灾体调查?承灾体是承受灾害打击的对象,包括人员、房屋、学校、医院、交通、通信、工业、农业、服务业、土地和矿山资源等。根据国家减灾委员会对2008年5·12汶川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综合评估结果,汶川地震对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农业、工业、服务业、土地—矿山—自然保护区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比分别约为43%、22%、6%、4%、10%、7%、4%,其中:住宅损失占房屋建筑总损失的71%,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损失占基础设施总损失的37%(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