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Planning》2013,(19)
文章通过对侗族风雨桥文化背景与开发价值的分析,提出风雨桥旅游纪念品开发要考虑材料、工艺、民族和现代设计理念等元素。风雨桥旅游纪念品要突出侗族民族特色,具备保护与传播民族文化的功能,体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便于游客对侗族文化和风雨桥纪念品产生认同感。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侗族地区特定的地理环境出发,就侗族风雨桥的结构构造特点,选址,景观的营造,样式的选择等方面分析侗族风雨桥的环境特色。  相似文献   

3.
民族建筑承载着不同地域人民的聪明才智,是建筑领域的瑰宝。对民族建筑文化及设计手法的研究不仅能够为中华建筑的传承与创新奠定基础,也是提高民族自信的力量源泉之一。本文以广西侗族传统风雨桥为研究对象,从其主要基本建筑形制出发,在梳理其历史 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侗族地区传统风雨桥的建筑特征,揭示了其主要的形制和分类特点,以期能为传承侗族民族形式建筑及文化精神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程阳风雨桥是建筑的集大成者,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在中外建筑史上独具风韵,它是中国惟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侗族风雨桥,是侗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5.
以侗族风雨桥的营造为例,研究影响其产生的文化传承、传统的工匠技术和度量系统的建立,以及风雨桥建造过程的仪式。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作者第一手的田野调查资料,展示了成型和根植于当地文化传承的侗族风雨桥所具有的特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20)
侗族以建筑艺术见长,并且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侗寨的鼓楼、风雨桥结构精巧,形式多样,最为引人注目,十分具有代表性。该文作者通过研究五溪流域侗族鼓楼、风雨桥,探寻其对中国当代山水画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江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侗族聚居的地区,侗族地区的建筑设计精湛,别具一格。 一、天堑飞桥 侗乡生辉 侗族人民自古以来热心于公益事业,喜欢在村寨中或交通要道建筑供人们集会、谈心、娱乐、行走、休息的鼓楼和风雨桥等公共建筑物。这些建筑设计精巧,结构严谨,形式多姿,造型优美,手法独特,富  相似文献   

8.
"侗族聚族而居,每个村寨都有风雨桥、鼓楼、戏台、寨门等公共建筑,侗族的文化就寓于其中  相似文献   

9.
<正>8月3日,世界最长风雨桥——三江风雨桥主桥正中间廊亭开始搭架竖柱,为整座桥梁木结构连接打下根基。三江风雨桥总长355米,桥宽16米,木构部分设计为侗族传统风雨桥,设7个楼亭,分别为歇山顶、攒尖  相似文献   

10.
<正>来到程阳是2005年11月,我们乘车从桂林出发先到龙胜,然后再转车去往位于广西北部与湘黔两省相接的三江侗族自治县。该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惟一的侗族自治县,我们此行的目的地程阳,正是位于此县。侗族有三件宝:大歌、鼓楼和风雨桥,程阳桥是我国保护最完好的风雨桥,与我国的赵州桥、泸定桥及罗马尼亚的诺娃上沃钢梁桥共同被称为世界四大历史名桥。  相似文献   

11.
李苗  陈晓明 《华中建筑》2012,30(4):156-158
侗族传统建筑群是中华历史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在千百年的发展中,侗族建筑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形式。近百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侗族建筑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变化。该文通过对通道县所辖的侗族村寨的实地调研,例举出了旧建筑与新建筑的区别,并对演化的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蔡凌  邓毅  姜省 《华中建筑》2012,(8):169-172
不同民族建筑文化的互动是民族建筑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文以贵州三门塘村多元建筑文化共存的现象为例,分析了清政府对黔东南地区进行区域开发、确立“当江”制度带来的社会变迁对建筑产生的影响,进而对文化传播中汉、侗建筑文化互动影响的形式和机制进行了阐述,反映了建筑文化的差异表象后面包含的区域历史与文化互动,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建筑文化变迁以及民族建筑文化多样性的深层成因。  相似文献   

13.
以湘桂黔侗族聚居区统计数据、田野调查资料和矢量地图为数据源,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侗族村寨的选址布局特征以及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内容。结果表明:1)传统侗族村寨主要在海拔500~900m,坡度7°~15°,坡向为北或西北方,与水源距离小于100m的区域选址建寨;2)侗族村寨整体上在高程、坡度、坡向和与水系距离上属于高值分布,侗族村寨选址布局的空间特征与地理环境因素密切相关;3)传统侗寨的选址布局具有地势中等、坡度适宜、背风向阳、易取水的特点,蕴含着主动适应环境的生态智慧,体现了"因地制宜、与自然共生"的生态思想,对于维持人地和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摘 要:鼓楼在侗族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侗族的民族之魂,侗族精神的象征,而侗族的村落则是最具有显著特征的少数民族村落之一,本文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采用实地测绘,调研的方式对湖南侗族鼓楼与村落形态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调查研究,从而探讨鼓楼的历史变更与村落的发展之间的联系,达到更好的保护侗族鼓楼与村落形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干栏式木构民居一直是广西、湖南、贵州等地侗族人民的主要居住形式,是侗族建筑的代表。在新的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下,传统民居的建设面临着各种因素的制约和挑战。本文结合通道皇都侗寨的建设情况,针对侗族村寨中因无序建设导致村落整体风貌散失的问题,要求建筑更新需综合考虑建筑的结构形式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以达到既不失传统特色,又融合现代文明的目的。建立新建筑的建设引导模式和老建筑的改造模式,对于以木结构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民族聚落环境的整体风貌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When organising their villages, the Dong interpre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from a culture-based perspective within their traditional cosmolog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s of the winds, the water of life and the awareness of life breath qi as they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practice of fengshui. These principles are applied by the Dong people when organising their villages, monuments and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particularly examines several Dong communities that share similar topography but were developed in strikingly different ways. In conclusion,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approach of the Dong, when siting their villages, is based on their traditional cosmology and the context of local culture but also their interpretation responding to specific situations that produce different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7.
陈智 《华中建筑》2005,23(Z1):151-157
侗民朴素、浪漫的自然观和普同化社会心理产生了侗乡建筑重功利、重自然的装饰风格,而多神崇拜和象喻性思维的知识文化系统,正是这种心理文化系统的显形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理解侗族聚落空间的精髓,将侗族的营造智慧地运用到实际设计中,本文从侗族的社会组织结构——“款”入手,结合聚落的排他性、防御性、向心性、拜物性、社会结构性,剖析了款与聚落空间的相互关系。结论表明,在款的影响下,聚落空间的道路结构、公共空间、空间轴线、街巷界面、建筑组团都产生了明显的层级,这是侗族社会结构层级性在聚落空间上最直观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城市景区化"是城市发展旅游业提出的新理念,总体城市设计将对城市体型环境和空间特色进行引导。该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城市景区化"的核心内容。然后分析"城市景区化"的空间特征,其空间单元具有旅游吸引物、服务设施、旅游交通、旅游功能区等要素,具有体验化特征,其空间结构具有网络化特征。最后针对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城空间出现的主要问题,通过城市功能布局、旅游吸引物与服务设施布点、城市交通组织、城市文化传承、景观风貌特色等方面,说明"城市景区化"背景下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城总体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