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连市海水源热泵城市级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连市具有海岸线长、海水资源丰富的优势。近年来在大力推进海水源热泵供热、供冷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6年6月,大连市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唯一的海水源热泵示范城市,7个项目被国家确定为示范项目。目前,全市规划建设水源热泵项目13项,涉及供热、供冷面积1100万平方米。 2008年,大连市计划完成水源热泵供热,供冷面积85万平方米。并规定:今后凡在沿海地区新建建筑,有条件的都必须采用海水源热泵进行供热、供冷。  相似文献   

2.
海水源热泵空调工程应用实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目前国内建成的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示范工程的实施,介绍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工作原理、工程设计、运行参数、节能效益分析,为实施大型海水源热泵区域供热供冷提供理论和实践样板.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某商务区区域能源项目为例,介绍了区域供冷供热系统、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辅助供冷供热系统和蓄能系统。详细介绍了空气源热泵与水源热泵串级供热系统、低温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并对系统总投资、运行能效与运行成本进行了分析。设计遵循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电能自发自用为主、上网售电为辅,发电余热利用最大化的原则,即利用水源热泵机组深度回收低温余热,实现能源梯级利用优化,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天津地区采用对井(一抽一灌)的某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计算了对井地下含水层储能系统的储冷储热率。该热泵系统能够实现冬夏季的反季节储能作用,耗电量比单一运行方式(单供冷或供热)妁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低。  相似文献   

5.
作为全国唯一海水源热泵示范城市,大连市将加大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2007年,大连市在星海湾商务区率先投入使用水源热泵,经过两个供热期和两个供冷期,目前供热面积已达20万平方米。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市游泳馆等建筑都用上了这种新能源。据介绍.马上投入的二期和三期用户包括期货大厦、贝壳博物馆,星海湾周边的区域.都要用海水源热泵项目制冷和供暖。水源热泵从海水或污水中提取能量,向建筑物供冷或供热.  相似文献   

6.
青岛开发区千禧龙花园居民小区的海水源供热制冷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据悉,在居民小区采用海水源进行供热制冷,在全国是首家。该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覆盖建筑面积6.5万m2。“海水空调”技术是“水源热泵”技术的一种,是依靠提取海水中的能量来进行供热制冷的热泵技术。据悉,该小区首期7000m2的会所和小区幼儿园今年年内将启用“海水空调”,这将是全国最大规模的居民小区“海水空调”项目。“海水空调”系统由能量采集系统、能量提升系统和能量释放系统3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换热设备将海水中的能量提取出来,再经过热泵机组…  相似文献   

7.
工程概况大连星海湾商务区污/海水源热泵供热供冷项目位于亚洲最大的公众广场─大连星海广场的东部。由于该区域靠海,海水源热泵站不失为为该区域供热供冷的好方法。一座污水处理厂也坐落在该区域中,为热泵系统提供了更好的热源水,增强了这一系统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模拟预测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运行期间的地下水渗流场与温度场的变化规律,避免未来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运行期间出现的冷热贯通现象,科学合理地设计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本文以河北水勘院正定基地地下水源热泵示范工程为例,建立了地下水渗流与热量运移三维耦合数值模型,并结合未来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运行工况,预测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未来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热平衡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该示范工程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宜采用温差为10℃的运行方案,且抽水、回灌井间距大于等于80m的设计运行方案能有效地避免未来运行过程中的冷、热贯通现象。  相似文献   

9.
海水作为热泵系统冷热源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以青岛某厂综合楼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工程设计,通过实验测试了该系统供热季及部分过渡季的运行情况,实验结果表明:①供热季海水作为热泵热源时,可以满足室内的采暖要求;②海水温度较室外空气温度具有延迟性,从而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③通过改变换热器两侧介质的流量进行分析,表明循环水泵输入功率占系统总输入功率的比重是影响系统性能系数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减少循环水泵的能耗,使系统处于小流量、大温差的运行状态;④该系统过渡季运行工况适用于同时供热供冷的场合,此时系统的性能系数采用综合性能系数PF来计算;⑤经过四个月的不间断运行,海水循环系统未出现堵塞和腐蚀的现象,说明只要解决好海水处理问题,海水将是沿海城市理想的冷热源。  相似文献   

10.
北方城镇采暖能耗巨大,传统采暖方式能效低污染大。地源热泵长年运行会导致土壤温度逐年下降和机组性能的大幅衰减。本文提出了地源吸收式热泵供热与采暖末端免费供冷相结合的供热系统,以缓解土壤热不平衡问题。用TRNSYS模拟了地源吸收式热泵系统单纯供热和结合采暖末端供冷后的土壤温度变化,并与传统地源热泵系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地源吸收式热泵运行十年后土壤温度由15℃降到9℃左右,加上免费供冷后土壤的温度降幅不到2℃。北京典型住宅采用暖气片供冷后,室内能达到7℃左右的降温效果,基本都能维持在29℃以下,且相当一部分时间内低于26℃。而在沈阳室内基本都可以控制在20~26℃。地源吸收式热泵供热结合采暖末端供冷不仅能够较好缓解寒冷地区土壤热不平衡,还能较好提高室内舒适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凝汽器冷却水余热的特点,某电厂空调系统采用水源热泵。详细介绍了该空调系统的供水方案和设备配置,并与常规的空调系统方案进行了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的比较,结果表明,该水源热泵空调方案初投资降低,运行费用减少。测试结果表明空调系统能满足供冷供热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某生态园燃气冷热电联供能源站的技术方案。采用水源热泵利用夜间城市电网低谷电进行蓄冷、蓄热,白天用于供冷、供热,延长了燃气发电机组的运行时间,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供冷、供热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我国寒冷地区某城市地源、污水源以及海水源热泵等15个集中式水-水热泵供热系统中22台热泵机组制热工况的现场实测情况。结果表明,大部分热泵机组实际运行制热性能系数低于额定值。总结了热泵机组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典型问题:换热器结垢降低换热性能;热泵机组负荷率过低;用户侧供水温度过高。  相似文献   

14.
水源热泵在建筑供热空调系统中应用十分广泛,它既可以冬季供热也可以夏季空调供冷,同时还可以兼顾为建筑供应热水之用。通过对其机组系统运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当前我国建筑能源利用情况及水源热泵在我国供热空调系统中应用现状,得出水源热泵技术必须在环保与节能前提下作为新能源技术才可以适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将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应用于高原河谷地区,分析某高原河谷地区的地勘资料,认为利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区域供热是适宜的。考虑采暖负荷逐时变化和机组COP随负荷率的变化,对高原河谷地区地下水源热泵供暖系统的机组配置和运行进行优化,使得系统供热季能效比达到3.44。均不考虑末端设备时,与传统燃气锅炉供暖系统相比,该高原河谷地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初投资增量为36.45%,年运行费用节约18.31%,投资增量回收期为7.79 a。该成果对高原河谷地区应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采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永安 《暖通空调》2006,36(7):99-99
近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山东省富尔达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海水源热泵机组”、“水源高温热泵机组”进行了技术鉴定。“海水源热泵机组”采用了有效的防腐措施,海水可以直接  相似文献   

17.
尹航  朱能 《煤气与热力》2006,26(1):56-60
探讨了校园建筑冷、热负荷的特点,介绍了适用于校园建筑供暖、供冷的冷热源。结合某工程实例,研究了以水源热泵机组作为冷热源的水源热泵系统,针对校园建筑冷、热负荷特点,修正了冷热负荷。分析了水源热泵系统的经济性、环保性及校园建筑采用水源热泵作为冷热源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少热泵系统运行的有效能损失,提高能量利用的完善度,在满足系统供冷、供热的可靠运行条件下,建立了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冷凝器、电子膨胀阀、蒸发器、冷凝器侧的水泵及蒸发器侧的水泵的(火用)损失数学模型,以总(火用)损失(热泵机组和水泵(火用)损失)最小为目标函数,对水.水热泵系统进行运行优化,得出相应的运行参数范围.  相似文献   

19.
对青岛奥帆中心零碳社区海水源热泵改造及减碳效果进行探讨。对供冷期、供暖期冷热负荷进行测算,计算热泵机组年耗电量。按改造后热泵机组年耗电量325 950.69 kW·h全部由光伏发电承担,年减碳量为406.13 t,减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对海水源、地源热泵在青岛地区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青岛的冷热负荷相差不大,适合应用热泵技术。由于青岛地表水、地下水贫乏,不宜采用地表水、地下水源热泵。青岛沿海区域可采用海水源热泵,但在冬季应对海水辅助加热,保证海水进水温度高于15℃。青岛地区的构造侵蚀剥蚀区为坚硬的岩石,不适合采用传统的水平埋管和竖直埋管土壤源热泵,只能采用单井竖直埋管土壤源热泵。青岛地区的地质堆积区可采用水平埋管或竖直埋管土壤源热泵,为减少水平埋管的占地面积和掘土工程量,水平埋管可采用螺旋管或热管技术;竖直埋管设计深度应小于等于30 m,否则经济上不可行;当竖直埋管设计深度大于30 m时,可采用单井竖直埋管土壤源热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