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丁顺  龚恺 《山西建筑》2008,34(2):34-35
探讨了空间构形和路径选择之间的关系,在对某区域进行虚拟寻路实验结果分析中,发现空间构形是影响主体在寻路中路径选择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进行寻路设计研究的方法,研究结果将对城市设计特别是寻路设计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文强 《新建筑》2013,(1):103-105
寻路是交通建筑中重要的行为因素,建筑中不良的空间环境设计往往会对寻路行为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我国大型铁路客站利用空间环境因素进行寻路导向的设计存在不足,寻路设计中对于建筑空间本身的导向作用意识淡薄.运用行为学研究方法,对我国大型铁路客站中影响寻路的空间环境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在交通建筑中利用空间环境因素进行寻路导向的建筑设计手法,以资未来交通建筑空间导向设计之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三个广州地铁站为研究对象,探讨地铁站内的乘客路径选择模式与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通过在真实与虚拟环境下的寻路实验,采集乘客在地铁站内的空间行为路径数据,并以同步采集的乘客眼动数据作为寻路视觉感知线索的分析依据,基于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初步构建了地铁站内乘客寻路眼动实验的操作框架及虚拟环境下的寻路实验方法。利用实验数据探析地铁站内标识、亮面、行人特性、交通设施、墙面洞口等因素影响乘客路径选择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乘客对目的地的认知与熟悉程度对于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金珊  马健 《南方建筑》2021,(1):95-1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文化自信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陈展类建筑日益受到关注。其 建筑设计也趋向综合性发展,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从以往单一的空间营造转向以“人”的行为为核心。 选取深圳某高校改扩建展厅为研究对象,并对该空间做了两种传统单线序列式流线的布展设计,分别为走道式和串联 式。通过应用UWB 室内高精度定位技术分别采集两种不同布展设计条件下的观众时空行为数据,并通过问卷调查采 集观众个人信息。通过分析两种动线设计下的观众观展时长、观展路径以及观众的停驻行为,探究观众观展行为与展 厅布展设计之间的潜在联系,总结归纳出小尺度展览空间设计的三个原则:灵活性原则、片段性原则以及多样性原则, 为日后陈展类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将BIM信息技术应用看作建筑类高等学校的一种教育创新行为,综述BIM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行为的潜在诱导因素,从教育技术支持、创新资源网络、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吸收能力四个方面,利用AMOS构建诱导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BIM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行为的关键诱导路径及13个关键诱导因素。结果表明:学生吸收能力和教育技术支持分别对BIM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行为有最显著的直接影响和综合影响,基于此,提出适宜的诱导策略,为完善建筑类高校BIM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行为提供模型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张宇 《云南建筑》2013,(1):54-60
当代博览建筑在满足博展、教育等基本职能要求的同时,更趋向使博览建筑具有一定社会职能代表。于是博览建筑的设计逐步从数量的增长走向质量的提升。并将博物馆融入社会这一要求作为出发点,将单一的观展场所,设计成为集休闲、教育、娱乐等为一体的建筑空间。并使其融入城市空间之中。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博物馆和中国科技馆新馆为例来分析,从博览建筑外在形式、公共场所空间营造、功能类型等方面的“社会化”展开,以探寻当代博览建筑设计“社会化”的痕迹与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 人口膨胀,城市中心区用地日益紧张,地下空 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地 下空间比较封闭,缺乏自然采光,人们往往 很容易迷失方向。目前已建成地下商业街在 利用空间环境因素进行寻路导向设计方面存 在明显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的寻路行 为。本文从寻路的角度出发,运用实地调研 和问卷形式等方法对重庆五大商圈及上海深 圳香港等地的地下商业街空间环境进行调查 和分析,归纳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地下商业街 空间寻路的影响因素,结合人的心理行为特 点,从空间导向设计、标志系统设计和情感氛 围营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设计 策略,以期对未来地下商业街设计提供一定 参考。  相似文献   

8.
贾芳 《城市住宅》2021,28(1):85-88
为应对后疫情时代博览建筑中人际交往的安全问题,并针对建筑师忽视展陈空间之外的路径空间及观者身体感官体验的现状,阐述博览建筑路径空间需重新规划路径并将观者的感官体验置于首位,对空间材料、光影、色彩、空间气氛进行综合审视设计,试图提供入口、廊、楼梯等路径空间知觉体验性设计思路,以满足博览建筑唤醒观者身体知觉和体验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9.
齐奕  张岩桥  周琼  张玲 《当代建筑》2021,(10):118-122
本文聚焦医院寻路问题,应用眼动追踪技术,以大型综合医院门诊部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眼动追踪实验,归纳行人的寻路路径、行为表征及眼动轨迹,进一步分析行人在大型综合医院门诊部公共空间中的迷路原因及寻路参照,从而提出门诊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策略.研究可为未来医院设计的寻路优化、效率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博览建筑“社会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  张强 《建筑创作》2010,(6):90-93
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博物馆和中国科技馆新馆的分析,阐述从博览建筑的外在形式、公共场所空间营造、功能类型等方面向"社会化"展开,以探寻当代博览建筑设计逐步从数量的增长走向质量的提升,并将博物馆融入社会这一要求作为出发点,将枯燥的单一的观展场所,设计成为集休闲、教育、娱乐等为一体的建筑空间。  相似文献   

11.
李世芬  徐阳 《华中建筑》2012,(12):66-69
复合型功能是会展中心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该文结合安平会展中心设计,从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层面进行了探讨。在总体布局层面探讨了复合型会展中心建筑与外部空间的关系处理、不同功能的建筑布局及其出入口组织、建筑门前空间与聚留空间、人流与车流组织等手法;在建筑设计层面,从复合型功能与空间建构/人流组织、建筑形态及其与所在地域文化、技术的交互构成、建筑的细节表达等方面探讨了复合型会展建筑的设计方法,同时时建筑的标志性表达手法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博览建筑流线组织模式的分类与形态特征,进而对由不同参观流线引发的展览空间形态展开研究,探讨了博览建筑的空间运动和空间特征及其建构方法,从而引发对建筑形态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3.
唐克扬 《城市建筑》2013,(21):22-24
建筑展览是展示建筑项目还是建筑思想?特定时期的建筑展览往往对于建筑学有着承前启后的巨大贡献。本文认为建筑议题和建筑空间的展示与社会生活与技术领域所事实界定的"结构"与"系统"有关。建筑展览的社会影响正来自于建筑理论的现实土壤,讨论这样的展览无法离开特定的文化情境。  相似文献   

14.
氛围:由展览看空间的艺术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镇源 《新建筑》2009,(1):30-35
当代艺术中的展览空间是展览设计中新的领域,而当代作品的多样性及其自由、丰富的表现手法则往往是建筑师的设计灵感的源泉。当建筑师参与展览设计的时候,如何展示空间的世界性成为建筑师首要考虑的问题。氛围,作为新的空间艺术性的语汇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提出,然后慢慢被发展为一种新的建筑理论,一种对空间艺术性的描述。以“感河”(Mood River)展览为例,试图对氛围的空间理论和运用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5.
吴云一 《华中建筑》2012,(10):39-43
开放、互动、沟通与民众的关系,是当代博览建筑的特征。当代建筑师在博览建筑中运用层叠、折叠、并置、混杂、动态感知等空间构成的手法,产生相互消解与渗透的空间结构和匀质化动态化的空间秩序,其设计策略和艺术表现手法正与当代博览空间的时代需求相呼应。当代不同先锋建筑师以不同的设计手法对博览建筑的空间艺术的诠释,除了建筑学本身的技巧,更体现了对博览建筑更为宽泛多义的研究视野。该文梳理其中规律性的内容,旨在为博览建筑艺术空间的理性设计提供认识论上的指导,避免实践中肤浅的形式化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民族村寨以其鲜明的建筑、文化与艺术特 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游赏和体验。分析游客在民族村寨的空 间选择偏好,了解其行为规律及特征,有利于科学地规划和管 理民族村寨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保护传统景观文化价值,促进 当地旅游发展。以能够提供较高精度空间定位信息的GPS数据 作为基础数据,利用离散选择模型分析了游客在桃坪羌寨游览 时的空间选择偏好与传统建筑风貌、民俗宗教文化、场地空间 类型、空间可达程度(穿越、直达、高差)及空间可视程度等景 观空间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游客偏好于选择具有羌族 民俗文化特色、易于到达且游览线路明确的空间;景观可视度 对游客选择偏好影响程度不高,这与桃坪羌寨的建筑布局、街 巷结构和景观特征密切相关。基于对游客村寨空间选择偏好的 认知,提出了民族村寨空间与居民生活一体化保护、标识系统 和解说设计提升,以及游线设计立体多元化等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7.
建筑系馆的设计应紧跟建筑教育发展及使用需求,本文以国内外优秀的建筑系馆为例,通过对英美建筑学教育模式的精髓及建筑系馆空间特征及其组织方式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相对传统建筑系馆设计类型的发展方向,对建筑系馆室内空间环境特征及其营造的手法进行了探讨,并从专业教室、评图空间、展览空间以及公共空间的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扩展,为国内建筑系馆的设计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吴浪 《山西建筑》2014,(6):17-18
从建筑空间动态性的角度,阐述了博览建筑展示空间的特征及发展状况,探讨了动态性博览建筑展示空间的导向性特点,并对其教育及信息传播功能进行了分析和探索,以期满足当代博览建筑展示空间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张维 《南方建筑》2017,(5):20-23
文章对会展展厅面临的问题进行归纳,继而从提升空间效能、提升经济收益、提升用户体验、降低建筑能耗4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思路,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阐述。文章提出前期策划要与工程使用后评估结合起来,推进会展建筑的综合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内人流模拟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网上世博会参观调查的数据为基础,建立参观者参现行为的离散选择行为模型,对参现者的行为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和归纳,并运用模型进行模拟,揭示了参观行为的规律,规划方案可能产生的参观人次、人流在空间上的不均衡,进而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