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变流量控制原理进行分析,提出了集成冷冻站节能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将冷冻水泵、冷却水泵以及冷却塔风机采用变频器控制,根据水系统温度进行流量调节,在保证水系统温度的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为了验证节能控制系统的效率,以武汉地铁6号线东风公司站集成冷冻站为研究对象,使系统分别工作在工频模式和节能模式,通过上位机触摸屏统计电量的对比得出系统的节能效率。实验数据表明,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地铁施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多维度信息,传统管理模式下难以实现多维度信息的准确高效传递与集成管理。本文针对地铁施工过程在传统管理控制模式下遇到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的地铁施工过程集成管理解决思路。首先,在地铁3D-BIM模型的基础上,讨论如何将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工程维度与3D模型进行关联生成集成控制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地铁施工过程集成管理系统;最后,以武汉地铁2号线中南路站项目为案例,详细介绍了施工过程中集成管理系统的构建过程和各功能模块的应用,通过系统的实施效果反映出集成管理的效果,进而充分体现了基于BIM的地铁施工过程集成管理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西安地铁四号线元朔路站至北客站站区间联络通道工程为背景,论证了富水砂层地铁联络通道冷冻法施工技术的可行性。详细介绍了背景工程冷冻法施工工艺的基本流程、控制要点及常见问题和应对措施。工程实践表明:冷冻法加固富水砂效果较好,安全可靠。研究成果可作为冷冻法在西北地区富水砂层隧道开挖中的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万里长江第一隧”东线工程的贯通,武汉第二条长江隧道的施工准备也已进入最后阶段。据武汉市建设部门介绍,专供武汉地铁二号线过江的第二条过江隧道工程近日已开始招标,开工在即。武汉地铁二号线过江隧道位于在建的长江第一隧道和武汉长江大桥之间,离下游第一条过江公路隧道不足1000米,由相距13米的两条6米宽的盾构隧道组成,南起武昌积玉桥站,北至汉口江汉路站,是武汉地铁二号线的控制性工程。  相似文献   

5.
地铁工程建设集成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铁工程业主需要快速而准确地获取和处理信息,因此需要构建信息化集成控制系统来协助其管理.首先对地铁工程建设集成控制系统的管理思路进行深入研究;从系统数据规划和系统结构设计两方面分析集成控制系统的构建;并以武汉地铁工程建设集成控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为例,论证了地铁工程建设集成控制系统是业主单位实现分层次、分布式、协同决策、协同执行和控制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万里长江第一隧”东线工程的贯通,武汉第二条长江隧道的施工准备也已进入最后阶段。据武汉市建设部门介绍,专供武汉地铁二号线过江的第二条过江隧道工程近日已开始招标,开工在即。武汉地铁二号线过江隧道位于在建的长江第一隧道和武汉长江大桥之间,离下游第一条过江公路隧道不足1000米,由相距13米的两条6米宽的盾构隧道组成,南起武昌积玉桥站,北至汉口江汉路站,是武汉地铁二号线的控制性工程。  相似文献   

7.
南京地铁联络通道冷冻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南京地铁一号线许府巷站——玄武站站区间联络通道的施工,介绍了冷冻法加固地层,矿山法暗挖构筑永久结构。对冻结设计,冻结施工技术及工程监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地铁作为居民快速出行的交通工具,既可以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又可以节约能源,目前在全国各地正在得到高速发展。作为整个地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风空调系统,不仅能为人员提供必须的安全、卫生、舒适的环境条件,同时也能为列车及设备的运行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文章以武汉地铁体育南路站为例,介绍了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设置情况及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9.
作为地铁站通风空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成冷冻站安装工程的质量关系着地铁站通风空调系统使用的效能发挥,本文从从质量监督技术人员的角度对集成冷冻站安装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形式及内容、质量监督重点、质量监督资料核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析,以求促进项目质量管理和提高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0.
高水压粉砂地层泥水盾构水下到达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武汉地铁二号线越江隧道工程水下到达的施工经验,介绍了如何创造条件实现泥水盾构水下到达,安全可靠地完成泥水盾构到达施工,重点论述了端头旋喷加固、冷冻加固以及基坑回填、盾构掘进等水下到达关键施工技术。该工程采用端头旋喷加固和冷冻加固技术相结合,洞门破除后实施基坑回填,成功地解决了盾构到达过程中高水压风险,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