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采用雷诺应力气流场模型(RSM)和随机轨道粒子模型,对粒子在空调系统风管渐缩段内沉降规律进行了探讨,模拟了粒径为10~200μm范围内的7组粒子,在入口平均风速分别为4 m/s、6 m/s、8m/s时,在渐缩段各个表面的沉积情况,并与渐缩段前直管段的沉积进行了对比,得出了沉积规律.  相似文献   

2.
方形通风管道中粒子沉积的拉格朗日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一维耦合拉格朗日旋涡粒子相互作用模型,数值模拟了7m/s和9m/s空气流速下直径为10~200μm的粒子在水平和竖直光滑方形通风管道内的沉积速度。结果表明,在水平管道中,粒子在管道底部的量纲一沉积速度高于垂直壁面和顶部,沉积速度受摩擦速度和粒径的影响较大;在竖直管道中,对于10~80μm的粒子,量纲一沉积速度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对于较大的粒子(粒径约大于80μm),量纲一沉积速度随着粒径的增大而略微减小;流动方向(向上或向下)对粒子的沉积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建立气液叉流条件下,竖管降膜传热传质的溶液-水蒸气-空气多相流模型,对单根竖管降膜传热传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不同气流速度下管外液膜分布及热质传递规律.随着横掠气流速度的增大,管外液膜迎风侧出现破断,且破断点随气流速度增大迅速上移;各管段蒸发量由上往下呈递减趋势;管壁总换热量和蒸发量随气流速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管壁换热量在气流速度为0.3 m/s时达最大值,液膜蒸发量在气流速度为0.6 m/s时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4)
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软件Fluent,对掘进工作面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比较风筒出口速度不同时掘进工作面流场的分布规律,对比了风筒出口速度为6m/s、8m/s、10m/s时的掘进工作面流场与压力分布情况。得出以下结论:风筒出口速度在6m/s时涡流中心较小,正压分布范围大,掘进工作面通风效果最佳。这个结果可以为以后研究风筒出口速度不同时瓦斯的分布规律奠定一定的基础,从而对风筒出口风速采取一种较为合理的速度。  相似文献   

5.
在区间隧道断面气流速度按照对数规律分布的基础上,提出区间隧道断面排烟气流速度分布公式。利用等环面法布置测点,通过现场防排烟试验获得断面流速分布的基础数据;经现场试验,两个区间断面的平均流速分别为4.04m/s和4.07m/s,均符合GB 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的要求;验证了前面提出的分布公式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并对圆形区间隧道断面流速分布规律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王伟  王鸽鹏 《山西建筑》2008,34(14):168-170
模拟了同侧上送下回空调房间在送风速度分别为v=1.3 m/s和v=2.6 m/s时,制冷及供暖工况下室内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分析了不同空调送风速度对室内参数的影响,以为工程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焦化厂筛焦系统使用的下进风方式袋式除尘器出现的系统阻力居高不下、清灰频繁、部分滤袋破损等问题,采用CFD模拟的方法分析其原因有两个:其一灰斗涡流速度达7.0~8.0m/s,气流到袋底的速度也近2.0m/s,造成"二次返混"严重;其二部分靠近边壁的滤袋迎面风速在3.0~5.0m/s,造成含尘气流对滤袋的冲刷严重.同...  相似文献   

8.
室内有毒有害气体扩散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黎  柯佳雄  刘峰 《暖通空调》2006,36(9):12-14,19
采用基于RNGKε湍流模型的CFD方法,模拟了通风模型房间内的气流运动和由固定点释放的示踪气体CO2的浓度分布,分析了送风速度和释放源位置对浓度场的影响。气流速度场的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流动显示实验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9.
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方法,对有限空间环形射流流场特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环形射流能诱导卷吸大量周围气流向有限空间流动,有限空间中的流线几乎呈规则分布的直线。此外,对不同环缝出口速度下的有限空间环形射流的流场特性,中心轴线速度分布和引射系数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环形射流流场可以分为非交汇区和交汇区,在x=0.35 m处中心轴线速度最小为0.08 m/s,且在该点开始交汇逐渐转变成单股射流,汇聚点位置不受环缝出口速度影响。随着环缝出口速度的增加,引射系数先迅速增加后缓慢减小,当环缝出口速度为16.4 m/s时,引射系数达到最大值5.19。  相似文献   

10.
利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研究了空调系统对室内火灾烟气运移和浓度变化的影响。分析了空调气流对室内空气流场、速度分布的影响,得到了烟气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空调气流对烟气运移过程有重要影响,稀释了探测器周围的烟气浓度,因而造成报警延误。  相似文献   

11.
在试验研究中考察了送风速度和热源发热量对工作区气流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主变室的热源发热量从107 kW增大到178 kW时,气流流场变化不大;送风速度从1.8m/s增大到3.3 m/s时,气流流场存在较大变化.表明对于有集中热源且采用下送上回气流组织的房间,机械力较热浮升力对气流流场有更大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建筑进行实测和模拟的研究方法,改变送风温度,来验证踢脚送风风速从0.5 m/s变化至2 m/s时对应室内温度、风速的分布变化特性,发现与地板辐射供冷结合时,踢脚送风风速在小于1.5 m/s时,气流依然能够沉降下来,形成低温的"空气湖",散布在地面上方,发挥置换室内热浊气流的作用,为踢脚送风系统增大风速运行,提高系统供冷能力提供了可行性保障。  相似文献   

13.
以某三车道公路隧道结构参数为依据,建立数学模型。在纵向通风方式下,用CFD软件对隧道内气流分布进行模拟研究。分别对风机轴距为2 m、3.6 m、5.6 m工况进行模拟;当轴距为3.6 m时,气流纵向影响范围最长,纵向影响范围约150 m。在此条件下,分别对隧道不同纵向长度处的横断面的速度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得:当纵向长度Z在200 m即风机后150 m处时,射流影响范围波及整个隧道横断面,风速基本不再变化,隧道内气流均匀性较好,处于完全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4.
对桂林市七里店污水处理厂氧化沟的流速进行现场测试,探讨了推进器台数、沟深对流速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速的空间分布特征受推进器的开启数量影响显著,使用6台以下(含6台)推进器时水流速度(<0.25 m/s)无法满足要求,使用7台以上(含7台)推进器时水流速度(>0.25 m/s)可以满足要求。为防止个别推进器发生故障影响推流效果,氧化沟采用8台推进器。推进器的改造优化对降低氧化沟能耗有显著效果,改造后每天节能151.89 kW.h,每月节约电费约0.33万元。  相似文献   

15.
以某三车道公路隧道结构参数为依据,建立数学模型.在纵向通风方式下,用CFD软件对隧道内气流分布进行模拟研究.分别对风机轴距为2m、3.6m、5.6m工况进行模拟;当轴距为3.6m时,气流纵向影响范围最长,纵向影响范围约150 m.在此条件下,分别对隧道不同纵向长度处的横断面的速度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得:当纵向长度Z在200 m即风机后150 m处时,射流影响范围波及整个隧道横断面,风速基本不再变化,隧道内气流均匀性较好,处于完全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气流到达手术区的速度,增强气流的抗干扰能力,增大回风口的排污效率,本文介绍了在送风口周围加设挡板的方法,利用CFD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加设挡板和不加挡板在温度分布、气流流型和颗粒浓度分布上的差别,同时得出500 mm是挡板较为合理的长度。  相似文献   

17.
以带有科恩达曲面的地面吹干机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技术数值模拟了诱导风速变化,以及侧板高出科恩达曲面距离的不同对地面吹干机气膜形成及气流特性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诱导风速增大,流场内的速度等值面沿X轴正向发展得越远,覆盖范围越大。诱导风速20 m/s,25 m/s和30 m/s风量利用率接近,可根据需求采用不同诱导风速。随着侧板较科恩达曲面高出距离的增至8.4 mm,地面吹干机尾翼两侧卷吸现象逐渐减弱,气膜效果好,但当此段距离增至8.4 mm后,气膜效果随距离的增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某综合管廊建立燃气舱物理模型,采用CFD方法对天然气泄漏后的湍流燃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综合管廊内0、1、2 m/s三种不同风速对火灾的影响,得出温度分布及CO2浓度分布。选取风速为1 m/s的工况,分析火灾温度分布、气体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天然气泄漏并燃烧后,火焰温度在轴向和径向均是分层传递的,且径向剖面的温度值分布跨度较大,人员至少距离泄漏口10 m才能避免高温灼伤。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人体坡道运动的动力学分析进行不同坡度的人员疏散试验,测定运动速度、步长等数据,定性分析行人输出功率的变化,得到行走速度、步长与坡度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得出以下结论:随着坡度由5.6°上升至32.1°,运动耗能速率增大,而供能速率和输出功率逐渐降低,运动速度由5.03 m/s降低至0.74m/s。上坡运动中,坡度25°时,无氧供能比例与人体输出功率不断降低,行走速度及步长下降较快;坡度25°时,有氧供能的比例远大于无氧供能,人体输出功率趋于稳定,行走速度及步长下降趋于缓慢。下坡运动中,供能对速度影响较小,但行人会降低速度以防止摔倒,坡度越大,这种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含导流挡板的膜片式换热器换热特性进行研究。采用Fluent软件研究新风进风温度和速度对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传热速率等影响。研究表明换热效率仅与新风进风速度有关。进风速度是换热器的传热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本文研究条件下,速度从0.8 m/s增加到2 m/s,换热效率下降22.5%。新风进风温度为38℃,速度为2 m/s时,每层通道的传热速率达到15.6 W。新风进风温度为30℃,速度为0.8 m/s时,每层通道的传热速率仅为4.3 W。研究表明,新风气流通过换热器后速度越大压降越大,新风进风速度为0.85 m/s时,换热效率可达81%,因此,适当降低新风进风速度,可获得更好的热回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