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街巷是构成历史村落形态的骨架,是村落整体保护的重要内容。分析了太行山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街巷形成的影响因素,总结归纳出其价值特色,而价值特色突出体现在形态美学特色、复合功能特色、生态技术特色等方面。进而在对传统街巷更新现状问题梳理剖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街巷的价值评估,依据价值程度,提出适宜性的保护再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结合广州西关地区的改造复兴,探讨如何建立区位背景、历史建筑、传统街巷、人文民俗和环境风貌间的相互适应性,使得天独厚的人文要素、空间形态和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从而营造旧影新韵并存、岭南风情再现的城区空间。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有机生长理论为视角,以蒲城为例,对关中小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的功能秩序、空间秩序特色和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街巷系统的功能融合、城市设计、公众参与三个方面提出关中小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系统规划的策略,创造功能复合的街巷、形成基因健康生长的"街巷网状系统"、尊重历史和文脉,从而达到对延续关中小城市传统风貌、缝合社会生活网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李祯 《古建园林技术》2020,(148):73-77转83
东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汉中市目前现存规模最大,传统风貌保留最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本文首先通过历史文献阅读和现状调研,分析了东关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道路变化,其次从图底关系、空间界面、空间尺度、空间节点等四方面剖析了街巷空间形态特征,最后对东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两街六巷”鱼骨状街巷空间的保护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传统聚落的历史文脉以显性文脉和隐性文脉的要素形式融入在聚落空间中,其中显性文脉表现出的要素特征对传统聚落的风貌与特色起着直观的主导性作用。文章以连城县水南和吴家巷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为例,从传统聚落显性文脉要素及其相关性入手,将其分为自然与建成环境要素。基于街巷空间现状调研,运用尺度比例分析法、建构材料分析法等,提取街巷空间格局、空间界面、尺度比例关系等显性文脉要素中的属性特征及相互关系;梳理凝练具有地域特色的街巷空间的显性文脉特征属性,并探索其提取方法;最后,以传承地域特色的显性文脉为导向,将传统聚落街巷空间显性文脉要素提取法应用于连城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保护与更新的技术策略案例研究中,验证研究技术路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充分利用古城墙遗址、历史水系等历史遗存,凸显古城空间特色。从整体风貌和历史演进的角度实施系统、有效的保护措施,利用建筑、街巷、河道等要素构成的整体空间形态,保护各时期遗留历史信息,整体延续传统文脉与发展脉络。通过对太原市府城墙遗址周边整体空间形态的研究,在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同时,全面提升城区文化品位,彰显人文内涵与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街巷空间是历史沿革、地方特色与社会交往的关键场所。在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街巷风貌形态被破坏,空间环境与服务配置亟须改善。文章以大悟县传统村落熊畈村街巷空间为例,引用空间句法理论与方法,科学量化地解析熊畈村街巷空间形态特征,探索居民行为活动与街巷空间的关系,并探究活力重塑策略,尝试为传统村落街巷空间活力重塑提供理论方法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镇江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街巷空间特色及其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镇江三个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空间特色,分析其现状存在问题,并从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街巷建筑尺度控制和街巷界面延续等方面提出了保护镇江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特色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传统街巷作为支撑村落形态"骨架",既是遗产的物质载体,又是一种文化空间.文章以太行山区平定州的上董寨村、宋家庄村、下马郡头村和西锁簧村四处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类型分析、空间尺度量化等方法,对街巷的生成原因、平面形态、比例尺度、界面特征等进行分析,揭示了太行山区传统村落街巷空间内在的地域性特征,以期有效传承与保护传统村落的原生性特色,使地域性空间特色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0.
传统街区街道空间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传统街区的街道空间,并对街巷的平面形态、街巷的比例与尺度、街巷的结点及其结点的形态进行了分析,指出充分了解街道空间对传统街区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通道县坪坦村为例,整体把握坪坦村聚落形态及其演变,基于地域文化的理论,重点分析街巷空间的形态特征、空间界面、比例尺度、节点空间,总结出街巷空间是聚落文化的核心要素,探寻传统聚落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对街巷空间的保护与传承提出有益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赵彬  王梦 《华中建筑》2015,(1):112-117
该文以大悟县历史村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悟县几个有代表性历史村镇的实地调研,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的整理,基于大悟县历史村镇形成的历史发展、村镇功能、自然人文等三方面的考虑将大悟县历史村镇划分为家族型、商贸交通型、建筑遗产型、革命史迹型四种类型。从空间尺度、街巷结构、街巷形态三个方面分析历史村镇街巷空间,得出其街巷空间特色为街巷空间尺度适宜,整体空间结构呈鱼骨状或不规则网状,街巷形态自然、多呈曲线型和折线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尤舒蓉  龙元 《中外建筑》2013,(10):70-72
厦门市中山路不仅是一条传统的步行商业街,而且具有与生活性街道、小型商业街、临时性摊位相结合的特色,因此,在对其空间形态进行研究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其背后的地域性和人文关系。本文研究对象为厦门市中山路及与之相邻相接的几条街巷,通过对比分析该历史街区内的街巷空间,并对其人文属性进行研究解读,探讨其空间保护与社区文化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历史城市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其肇基和演进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有其营城规则和街巷空间的建造规则,积淀了历史文化并成就了城市的风貌形态特征。在当今城市存量提质的发展路径下,各城市在改造街巷空间的同时,保护、延续和凸显文化特征成为更新提质工作的重点,并制订了多个层面的更新导则,以协调街巷物质空间的整治更新工作。在老城的建造规则中,街巷空间不仅成就于物质界面,更与人群的生活行为紧密相关。人们生活行为构成了街巷空间建造规则中的尺度逻辑,且街巷空间的尺度对风貌特色的存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挖掘建造规则中的尺度逻辑,宜为街巷空间更新提质实践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5.
历史城市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其肇基和演进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有其营城规则和街巷空间的建造规则,积淀了历史文化并成就了城市的风貌形态特征。在当今城市存量提质的发展路径下,各城市在改造街巷空间的同时,保护、延续和凸显文化特征成为更新提质工作的重点,并制订了多个层面的更新导则,以协调街巷物质空间的整治更新工作。在老城的建造规则中,街巷空间不仅成就于物质界面,更与人群的生活行为紧密相关。人们生活行为构成了街巷空间建造规则中的尺度逻辑,且街巷空间的尺度对风貌特色的存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挖掘建造规则中的尺度逻辑,宜为街巷空间更新提质实践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6.
咸阳中山街地区空间特色解析与保护更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旧城更新过程中如何对传统历史街区的空间特色及文化内涵进行保护与传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咸阳中山街历史街区为对象.详细研究了其整体空间格局.街巷空间特色及其蕴含的丰厚文化积淀.并且指出中山街传统街区保护与更新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而提出更新改造的目标与理念.并运用城市设计手法对街区整体空间结构.街巷的空间体系、重要节点等方面进行更新改造.希望对古城传统街区特色的延续,对地区社会网络和生活网络的有机缝合产生积极的作用.从而达到保护古街风貌.传承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活力特点与机制,对荔湾区不同类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人口活动、交通区位、空间形态、功能特性、历史文化资源分布进行定量分析,以人口活动作为空间活力的外在表征,探究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活力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活力主要与街道类型、功能密度、街道布局形态、交通区位、功能混合度密切相关,但与历史文化资源分布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提示仍需进一步发掘传统街巷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孙倩  张斌  李果 《华中建筑》2014,(10):174-176
凤凰古城传统街巷是湘西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多民族文化和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凤凰古城传统街巷界面拥有了独具的特性。文章从古城传统街巷界面独具特色的物质形态要素的延续性、界面中所包含的多彩的民俗文化的延续性、凤凰古城传统街巷空间界面的中介性和互动性、凤凰古城传统街巷界面在时间上和民族文化上的多义性四个方面对凤凰古城传统街巷界面特性进行分析,以期更深刻地理解和保护凤凰古城传统街巷界面特性。  相似文献   

19.
传统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因素。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作为中国最具文化代表性的街区,在建筑空间、街巷空间、景观园林空间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本文从三坊七巷的改造背景入手,通过对三坊七巷改造前后公共空间环境的对比分析,以及对商业运营情况的探讨,以期探寻文化历史街区更新中本土化继承的完美方式。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浙东运河沿线水乡聚落(安昌古镇)为对象,从实地调研和文化景观视角开展街巷空间的内涵挖掘与认知评价研究,分析其在类型构成、空间分布、功能特征、尺度形态、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主要特征;针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从特色认知、拍照意愿、满意度评价等方面了解街巷空间在古镇聚落文化景观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通过对沿运水乡聚落街巷空间特色与价值的挖掘与分析,进一步促进运河沿线历史遗存的保护传承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