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业课程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以及课程思政建设的最核心环节。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结合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特点,阐述基于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方案设计、教师队伍的思政建设和课程思政评估机制的构建,探析思政元素融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以火神山医院建设项目为案例,深入挖掘蕴含在教学案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探讨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实践表明,“新工科”与“课程思政”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全方位育人和多元化育人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是在新经济、新产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教育新模式,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学生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育渗透到高校工科教育各个方面,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高校工科教育的重要使命。作为工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共同承担着思政育人的责任和义务。高校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实践教学的特点和教书育人的规律,在实践课程中兼顾传授知识和价值引领两个教学职能。针对港航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课程思政的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同济大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在新工科建设要求指导下,对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基础必修类课程和进阶类课程进行了思政总体设计,解读了港航专业培养方案中蕴涵的课程思政内涵,细化和提炼了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思政元素,构建了实践教学中的思政教学体系和多层次育人效果量化评价体系。结合培养计划和新工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具体案例展开分析与讨论,对港航专业实践教学中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8)
在课程思政与专业认证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保障,而专业认证则是实现新工科教学建设的必然导向。钢结构作为土木水利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以课程思政和专业认证为载体,探索二者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文从课程思政与专业认证实施背景出发,分析现阶段钢结构相关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认证协同育人下钢结构相关课程的教学模式,对推动土木水利专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将思政元素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已成为当前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教学的新趋势。但是,如何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是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教师面临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以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钢结构设计原理为例,初步探索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方法和路径。基于“四个自信”,并结合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特点,确定了制度认同、文化自信、专业道德修养和科学精神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围绕思政建设目标,总结各章节相应的思政教育点和融入路径,并通过4个教学案例,简要介绍了思政元素融入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的方法,提出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平时成绩考核的改革方案,达到对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成果全面评估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深刻了解课程思政内涵、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要素及其实施路径的基础上,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提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5个思政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各类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点及其对应的知识或能力目标,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个目标融为一体,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思政元素发掘、教学方式创新和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改进四个方面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落实提出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1,(10)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机器学习"课程是人工智能时代新工科的核心课程之一,时代性和应用性强,课程思政从科技强国战略、科技应用方向和敬业精神方面开展,全方位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教学,让课程成为育人的主渠道,发挥同向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新工科、课程思政建设等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交通运输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路基路面工程作为道路与轨道工程专业方向的核心学科基础课程,承担着“课程育人”探索实践的重要任务。近三年来,以课程思政元素(理想信念、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职业理想和道德)的深入挖掘为切入点,系统梳理、总结与凝练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管养中具有“思政”特色的素材,并通过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全过程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研讨交流(教师端),形成了融入思政元素的专业知识点讲授方法与教学设计方案,同时注重随堂收集反映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效果的问卷反馈(学生端),不断优化提升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思政元素布局与教学质量,逐步推动实现“每周有思政元素、每章有思政案例”的课程思政建设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8.
王博  李红  吴涛 《高等建筑教育》2021,30(5):185-190
针对目前高校工科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普遍重视专业培养,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而忽视"育人"工作的问题,以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课程为例,在分析课程内容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及方法,介绍了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情况,并确定了课程思政目标及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
在新工科背景下,土力学课程思政在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全面发展,以及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土力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性质与特点,分析了各章节思政元素,重点从课程大纲、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土力学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通过课程思政和试验思政,力求双管齐下让学生进入和走出"小课堂",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意识,实现土力学德育和智育深度交叉融合的合力育人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新工科时代教学背景下,专业知识的教授不应是孤立的,而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建筑美学课程应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以提升课程教学水平与质量、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立德树人为教学目标,为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原伟  王丹  张华 《高等建筑教育》2023,32(5):135-141
在专业课程的授课中,教师如何有效解决课程思政教育“碎片化”“生硬感”等问题,是实现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作用的根本。将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整合并教授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正确的价值观。文章通过分析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布卢姆(Bloom)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课程思政内容层级构建的引导作用,从教育理论角度和课堂实施环节寻求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一般路径。结合城市设计课程的思政内容探索,提出了系统化构建课程思政的措施与方法,指出专业教师应从定位、认知和实践三个层面强化课程思政教学。  相似文献   

12.
“建筑设计初步”是建筑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正确三观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专业人才。基于新工科建设背景,该文针对课程中存在抬头率不高、认同度不够、参与性不大等教学痛点问题,对“建筑设计初步”进行课程建设,具体内容包括教学目标与内容体系的改革、课程思政的融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混合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新工科教育理念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各工科专业如何有效落实这些理念成为新工科建设的关键。探讨以课程群模式实施桥梁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阐析桥梁工程课程群在新工科背景下应具有的特征。运用课程地图设置桥梁工程课程群的课程,进一步对桥梁工程课程群各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开发桥梁工程课程群平台,对已有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归纳,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让师生共享教学资源;明确新工科课程群教学团队的任务,探讨课程群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总结交流基于课程群的教学经验,进一步完善课程群体系,提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借助互联网技术推动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结合爱国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任务.对思政教育在土木类专业教学中的融入点进行了探讨,为其它工科课程进行思政教育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1,(1)
课题组通过剖析传统高等教育结构力学课程教学难、学生学不会和不感兴趣等特点,进行了新工科背景下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方案的探索。课题组以大学生学为中心,基于移动互联网背景,提出了一种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结构力学的兴趣。此外,在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课题组教师还融入了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6.
王兴冲 《建筑经济》2023,(S1):447-450
培养新时代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一流造价工程师,需要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思政建设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基于此,以《计算机辅助工程造价》为例,深度挖掘课程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日常课程教学,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互相渗透的教学体系,充分融入思政元素,旨在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努力让每位工科毕业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流工程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建设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水质工程学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传统核心主干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涉及的专业知识广泛、综合性强等特点,需要聚焦新工科内涵和国家重大需求改革创新课程。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知识探索、能力建设、价值引领"设计的多层次教学目标,根据行业最新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多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推行教师引导和陪伴式的自主学习模式。通过教学环节顺序的调整与教学组织的融合创新,运用兴趣实验导入、案例解析、课堂辩论、翻转课堂等多种课堂形式,辅助新型信息技术,强化课程思政实现价值引领,构建全周期系统性评价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新模式,借鉴麻省理工学院(MIT)新工科人才理念,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存在的教学内容有待更新、教学方式以“教”为主、教学环节缺乏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系统性以及课程考核缺乏实践考核等问题,提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建设新思路,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课程考核机制,积极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1,(6)
当前,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推广,课程思政与高校专业课程的结合已经形成了不可阻挡的趋势。"公共关系学"这一课程中蕴含了相当丰富的思政元素,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践都与课程思政有着相当紧密的内在联系。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公共关系学"的教学是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关系学"课程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必然要求。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结合对学校和教师都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26):14-15
当代教育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课程建设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本文在课程思政教育建设的大背景下,探索课程思政教育如何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路径,分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的常见误区,同时结合国内部分地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来构建基于问题逻辑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期为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效性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