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珊珊  黄晓 《风景园林》2020,27(2):20-25
私有空间向公共空间转型的动因是中国近代园林研究的重要论题。对无锡近代园林的分析有助于理解这一转变背后复杂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与许多城市通过建立公园来满足公共绿地的需求不同,无锡的民族资本家兴建了大批向公众开放的私家园林,承担了城市公众休闲空间的功能。结果表明:无锡民族资本家通过将私有休闲游憩空间转变为向公众开放的公共空间,实现了其塑造阶级身份,确立社会地位,进而改良社会的3个目的;揭示了近代时期私有空间向公众空间的转化背后深刻的社会思想与文化动因,以及其对园林空间、园林风格和园林功能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基于近代园林视角,以拥有特殊地理区位、政治背景的厦门为研究对象地,对近代时期建成的厦门园林开展现地调查与文献查阅.随之通过分析厦门近代园林的研究动态,提出厦门近代园林的研究建议与展望,以期为推动厦门近代园林研究及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总结相关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发现,厦门近代园林的形成融合了国内外多元文化,受到战争、近代化、租界等事件影响,凭借精致巧妙的空间营造与西式形式中式意境的造园要素构建,最终形成了中西融合的园林风格.  相似文献   

3.
戚海峰  夏峰梅 《园林》2012,(8):88-88
山东园林历史悠久,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人文积淀、鲜明的地域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园林文化景观。她兼容南北园林风格、类型丰富、数量众多、门类齐全、造园艺术精湛,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园林艺术史上,以其形成年代古老、艺术形态完美、文化内蕴丰富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形成、丰富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日前,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理事贾祥云、威海市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戚海峰、青岛大千园林有限公司董事长乔敏主编的首部系统论述、展示和总结山东近代园林发展的专题著作《山东近代园林》已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4.
从华侨园林到城市公园--闽南近代园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近代西方园林的不断引入,闽南各地修建了一批优秀的华侨园林和城市公园,这些新园林类型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识,并借鉴了西方园林的材料技术与形式美学,对近代中西园林文化交融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分别从选址营构、园林布局、假山植物等方面对闽南近代两种新园林实例进行分析,探讨中西不同造园要素的多元融合方式,其中的某些创作思路和艺术技法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与吸收.  相似文献   

5.
潮阳西园是岭南近代营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私家庭园,它以中国传统园林为基础,在造园艺技方面,继承了岭南传统庭园的精髓,又对西方园林的形式美学有相当的模仿,并运用了近代新材料、新技术大胆创新,吸收西方园林的技术与艺术,中西合璧,勇于创新,并因此成为粤东地区乃至岭南的近代著名私园,其创作思路和艺术风格至今仍值得借鉴和吸收,为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李璟  陈其兵 《四川建筑》2006,26(6):23-25
近代自贡园林,也在随着国家对盐业经济的影响,在中国古典园林和新的西方思潮的碰撞中,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从而形成了一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园林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园林史上三个重要标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近代可分为辛亥革命前的后清阶段和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阶段。这期间,中国的园林也被深深地打上了各种时代的烙印。分析了中国近代园林史上3个重要标志:一是北京皇家园林1860年和1900年经历的2次罹难,以及慈禧用海军经费重建颐和园。二是租界和洋务运动带来的西方城市规划、建筑、园林的理论与实践同中国的嫁接、融合,出现了一大批西式的特别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和庭院园林,其平面布局、建筑风格和艺术特征都带有鲜明的所谓民国味。三是城市公园开始批量显现。  相似文献   

8.
浅析桂林山水园林造园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翼飞 《山西建筑》2011,37(15):195-197
对桂林的山水园林作了简单介绍,通过分析桂林山水园林的山、水、山间环境以及园林建筑,显示出其特有的造园手法,并指出桂林的传统园林造园特色是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巧妙的人工建筑的结合,对周围地区园林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厦门菽庄花园造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菽庄花园是林尓嘉于1913年在厦门鼓浪屿东南海边仿板桥林家花园建设的一座私家园林。文人文化大量的渗入使得其与其它的鼓浪屿园林不同,融入了海洋因素的菽庄花园也使得其与大多数的近代园林不同。此园规模广阔,分为补山园和藏海园两部分。其中建筑的建设和命名尤为特色。本文通过现场调研和文献收集,从历史沿革,造园特色和园事活动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天津近代园林作为中西文化碰撞交流下城市建设活动的内容之一,是政府意志、民众意向与地方文脉共同作用的产物。通过文献排查汇总天津地区近代园林信息,结合历史地图绘制不同时期不同园林类型的地理分布图,归纳其时间分布具有“华洋并进、骤兴渐衰”的特征;利用WEKA多元变量聚类统计分析方法对天津近代园林分布的地理信息进行类型归纳定量研究,可知其同时具有“组团化、二元化、近商业”的空间分布特征,继而探究其与城市形态、本土文化、意识观念的内在关联,为天津近代园林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清末广州中西交汇,景园营造新旧共存互动,推 动岭南园林的近代转型。其中,在繁荣的中西贸易和文化交 流,以及书院文化、士绅文化等的影响下,清末岭南形成了 以广州为中心、十三行行商为代表、官商士绅竞相造园的特 殊历史时期,其造园数量、规模、意匠等均在该时期达到岭 南古典园林发展的巅峰。这一时期也是岭南园林近代转型的 关键时期。在西方文化和清末洋务运动思想的影响下,广州 开始出现洋务花园、公园、市政绿化,以及校园绿地等新型 园林形式。这些具有公共性质的城市景致与新建私园一道广 泛分布在城墙以外,成为清末广州城市空间拓展与风景体系 形成的重要参与者。由于清末广州城外造景的繁荣,从时间 上开启了岭南园林的近代转型,在空间上使岭南园林的地域 性特征得以形成和辨识,其空间性与时间性界定了清末岭南 园林近代转型的物质及文化维度。梳理了清末广州具有代表 性的景园营造活动,在分析其动力机制的同时,探讨城外造 景之于岭南园林近代转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许家瑞 《中国园林》2024,40(6):124-130
民国时期,无锡开创私人建园向公众免费开放之先 河,是中国近代园林史上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缩影。而作为园主 的民族资产阶级,也以园林搭建了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为 了研究园林转型背后的权力斗争,以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进行 分析,链接了以往被忽视的零散非体系性史料。发现在权力、 经济与园林场域的交叠下,无锡的民族资产阶级对自我身份认 知发生变化,从而顺应时势而调整自身的位置。园林作为场 域,以争夺景观资本为中心,以交换经济与政治资本为目的, 使场域内的行动者形成了文人、社会教化者与商人3个方面取 向的惯习,从而促成了无锡民国园林中多样的布局与风格。  相似文献   

13.
鲍梦涵  孙乔昀  赵鸣 《中国园林》2021,37(3):136-140
"郡斋"作为州郡衙署内长官住宅,多附有园林绿化.唐代后期江南郡斋园林生成于山川秀美、经济繁荣、充满文气的大背景下.以唐郡斋诗及后代方志为资料来源,对唐贞元四年(788年)后浙西、浙东观察使所辖13州郡斋园林的选址和景观要素进行考据.根据选址地形,将其分为山岳型和平原型2类:山岳型郡斋园林随山势高下,呈现出山林野趣的景观...  相似文献   

14.
无锡市植物专类园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无锡建设的几个著名的园林,小巧精致,各有特色,既传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又从无锡近代私家园林汲取精华,选择在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的地段,依山就势,临水理水,空间曲折多变。这些园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以一种或一类植物为种植特色,园以之命名,使小园林集观赏、科普、科研为一体,形成植物专类园。通过分析无锡现代园林——植物专类园的形成过程、造园特色、品种保存、发展前景等情况,提出无锡建设植物专类园及园林品牌打造的前景和方法,研究如何提升园林的品质和内涵,扩大无锡园林在全国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山水城市、公园城市是当前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领域的热词,在中国几千年的园林与城市发展历史上,却并不是个全新事物,山、水、城、园的融合始终是中国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理想目标。山水城市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没有完形的动态过程。在近现代历史上,无锡曾经在城市山水资源开发和园林建设方面,有过2次系统的创新实践,这些探索上承历史、下启当代,与今天的山水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具有很高耦合度。对此开展梳理和分析,既还原了无锡山水城市建设的历史过程和真相,也为推进当代山水城市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古代巴渝地区开展过诸多园林营建活动,其发展过程不仅因应地域自然环境,还映射着各历史演进阶段的人文情境,是地域重要的遗产资源。然而,除现有遗存外,散见于方志文献中的巴渝园林信息缺乏系统性整理。综合文献稽考、田野考察与空间图示方法,对巴渝地区园林发展脉络进行系统梳理,划为萌芽起步(先秦秦汉)、缓慢发展(魏晋南北朝)、多元积累(隋唐)、兴盛而衰(宋元)、融会新盛(明清)5个阶段,分析了各阶段园林的类型、分布,探讨了其风格流变及原因,以期形成整体认知,为深入理解巴渝古代园林赓续本相与深化推动地域园林遗产整体保护提供基础参照。  相似文献   

17.
李运远 《风景园林》2017,24(8):118-125
从明治时期起,日本结束了闭关自守的幕府统治,逐渐引入西方现代工业技术与思想文化,在冲击与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多次意义重大的文化与艺术思潮,对日本的造园艺术及园林建筑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以近现代以来日本的主要历史事件、文化思潮和社会活动为脉络,通过对日本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设计思潮及设计手法的比较分析,试图理清日本是如何接受、消化、吸收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大地艺术、极简主义等西方思想,并逐渐使其在日本的历史与现实中生根,以创造充满民族自豪感与特色鲜明的日式风格;在此基础上将日本现代园林分成了模仿、积累、融合、革新、拓展5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上海近代公共园林的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迫切性,为使上海近代公共园林遗存得到恰当的保护和利用,有必要通过历史谱系的构建来系统梳理其源流发展,明晰其核心价值因素,为价值认知与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书斋是传统私家园林中书房、山斋的统称,而其功能又不止于文艺活动。书斋随着中国古代士大夫文人的人格和艺术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而变迁,经历了汉魏六朝在私家园林中无特定选址、唐宋作为宅园的中心,以及明清蜷于园内一隅这3个主要演变阶段。至明清,书斋往往自成一处独立的小院,除了书房的基本功能以外,还可以独立承载园主人的日常起居、爱好雅嗜等,是明清文人宇宙观日益狭小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