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冯玲 《福建建筑》2009,(10):37-40
通过对风景资源遗产利用历史的考究,明晰其概念与特性,并提出解除风景资源遗产利用与保护困惑的合理途径,确保其利用无误、保护有效,从而达到风景资源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工业遗产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资源,其再利用和保护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有多种形式,而规划建设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是近年来最常见的做法。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有利于工业遗产的集中保护、统一规划和管理,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通过对广州红专厂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的剖析,探讨工业遗产再利用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再利用及规划设计等问题,并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1)
古民居遗产的激活不仅是传统建筑的现代保存,更是建筑背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本质就是文化特质与时代发展相协同的"遗产自觉"表现。以"文化自觉"理论为基础,以古民居遗产的活态保护和文化再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云贵地域上典型案例的深度分析,对遗产感知、遗产认同和遗产再生三个阶段的"遗产自觉"理念进行了实践解读,提出社区居民才是遗产激活和创新中的强大力量,采取政策引导激发社区居民的遗产感知和认同,借助全球文化市场的引领,强化民众对遗产的动态保存,实现文化遗产再生。建立居民遗产自治与政府遗产管理相统一的新思维,在"能发展"的维度上探寻最切合古民居遗产传承的激活之道。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一大批历史遗留下来的遗产资源被忽视和遗忘,这些带有历史色彩的资源如何能更好地融入现代化的发展,实现资源的二次利用,成为城市发展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此类历史遗产具有再创新、再激活的潜力,为了实现历史遗产的资源激活,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为例,通过挖掘该段遗产资源当前发展规划背后的问题,并力争实现历史遗产的价值衍生,为历史遗产的再发展提供实际的应对策略和建议,从而实现空间活力的激活。  相似文献   

5.
位于南部中国的澳门是处于双重政治体制和文化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特殊之地,在此背景下形成了澳门兼容并蓄、亦中亦西或非中非西的文化特点,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已成为澳门“城市个性“最为主要的因素.保持澳门建筑文化的独特个性不仅应该了解澳门“文化熔炉“的历史背景,更为重要的是恢复其建筑文化的“记忆原型“,明确建筑遗产中所包含的文化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工业遗产的起源、定义及研究现状,并以邯郸纺织工业遗产为例,从国家战略、区域资源、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等方面,分析了纺织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为工业遗产后续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3)
从民国时期开始,"汉阳造"就是武汉市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与经济都成熟发展的后工业时代为武汉保存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工业文明遗产。但随着现代化发展老旧的工业区已无法满足现代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因而被现代社会生产所淘汰。遗留了大量的旧工业时期的建筑并且废弃掉了,而有的城市中心工业用地在开发改造再利用的过程中因为不注重工业遗产的保护,有些开发商为了利益不惜毁掉一些历史工业遗产保护,许多城市遗留的旧工业产地都被无情的推掉了。也有一些开发商开始了模仿建造古建筑的商业之路。本文主要针对旧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利用,从工业遗产保护视角考虑因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现代社会背景下,根据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的方法与要求,结合武汉"汉阳造"文化创意园的设计进行实例分析。分析了如何更好的将现代建筑与遗留的工业建筑融合,为丰富社会生活和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可再生的资源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8.
工业遗产是后工业转型过程中遗留的承载着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和记忆的空间资源.出于对土地资源不足及废弃工业用地闲置资源浪费等生态环境和能源问题的考虑,笔者在了解了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的可行性后,通过对现今我国工业遗存地保护与再利用问题进行解析和梳理,思考如何让承载了城市工业发展史的工业遗产保留其原有的建筑风格适应性再利用.文章以大连前革水泥厂为例,通过实地考察与分析针对大连实际情况,从利用原有建筑、空间的功能更新、室外景观环境的优化三个方面使其有机地融入城市空间,保证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传承和延续其文化,且满足新时代公众对生活需求,以此为工业遗存地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城市的更新融合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工业遗产是后工业转型过程中遗留的承载着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和记忆的空间资源.出于对土地资源不足及废弃工业用地闲置资源浪费等生态环境和能源问题的考虑,笔者在了解了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的可行性后,通过对现今我国工业遗存地保护与再利用问题进行解析和梳理,思考如何让承载了城市工业发展史的工业遗产保留其原有的建筑风格适应性再利用.文章以大连前革水泥厂为例,通过实地考察与分析针对大连实际情况,从利用原有建筑、空间的功能更新、室外景观环境的优化三个方面使其有机地融入城市空间,保证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传承和延续其文化,且满足新时代公众对生活需求,以此为工业遗存地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城市的更新融合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遗产廊道通过遗产的线性串联达到遗产区域化保护的目的,实现自然、经济、文化共同发展。道路交通型遗产廊道是遗产廊道的一种类型,即线性遗产景观沿交通路线分布。莫干山路作为杭州的百年道路,其沿线拥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与旅游资源,以此条交通干道为依托,将工业遗产资源与自然景观、游憩环境整体贯穿融合,构建一条特色鲜明、规划有序、保护得当的工业遗产廊道,实现遗产资源的整体保护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