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市规划》2005,29(12):I0003-I0003
2005年小城市可持续发展柯桥论坛于10月21号至22号在浙江绍兴县柯桥召开。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与浙江省建设厅联合主办、绍兴县人民政府承办,总结和探索了我国中小城市在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主要议题有:城市统筹发展的实践、中小城市集约型发展实践、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利用、中小城市的个性与特色、中小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城市村改造的实践探索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功能的日益完善.国家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的方针得以贯彻,中小城市的骨干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加强。中小城市的发展必将更直接实现城市支持农村,更直接带动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因而做好中小城市的规划建设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中小城市的规划建设问题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3.
两江新区推动重庆的内陆开放,与沿海的开放发展历程不同,在我国,内陆开放还处于摸索阶段,城市核心功能定位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将使得城市体系结构产生一定的变化,此时人们更加关注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动向,但实际上,小城市体系、小城市承担的功能受到的影响较之大城市更为明显,却尚未有系统而理论的介绍。本文以网络经济作为分析方法,将区域性城市网络空间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探讨内陆开放型经济运作模式下,城市经济网络结构中小城市的应对策略,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濮阳市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为例,分析了小城市传统活力中心品质不高的问题,介绍了濮阳市以城区北扩发展新区为契机、营造新活力中心"濮阳市城市文化会客厅"的城市发展策略,阐述了其文化上延续杂技文脉,功能上统筹文化产业与公共服务,空间上塑造城市地标、丰富空间形式、注重文化细节的高品质新活力中心设计策略,对小城市延续文脉与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的策略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总结了新型城镇化战略下,中山市产业转型与空间重构的宏观背景、动力机制、发展模式的重构,力求从城乡统筹和规划协调视角指出中小城市的是城镇化的重点及方向。本文从中小城市的角度,以中山市城镇化进程为例分析了中小城市空间重构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提出了不同与区域核心城市差异化政策和规划策略。本文对于东部沿海中小城市的规划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余巍  黄凌江 《华中建筑》2012,(2):133-138
相对于中国大城市从解放初期就开始的整体规划发展,长久以来,中小城市的现代空间发展长期处于自由的无规划的发展状态。直到8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城市的空间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相对经济实力较强的中小城市,为了使城市空间的发展更加适应经济空间的发展,也逐步进行着对城市空间整体规划发展的思考。该文以鄂东南地区的资源型中小城市——大冶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从1980年至2010年的30年间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变,以及这段时期内三次城市总体规划对其城市空间发展作用,归纳了中小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规律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门窗》2017,(9)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对区域经济、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作用越来越显著。然而,我国现阶段仍然存在相当大比例的小城市,其中有很多小城市的发展相当成功,但大部分小城市的城市水平处在较低的水平。因此,从全面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角度出发,小城市的发展水平的提高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问题。本文就小城市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对小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做出研究。  相似文献   

8.
专家观点     
冯奎:城镇化政策的重心应移向中小城市 城镇化发展的重点是中小城市。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用大量的公共资源去支持行政等级高的城市;而行政等级较低的城市,主要是各类中小城市、小城镇得到的公共资源则太少。一句话就是:城镇化的政策重心并不支持城镇化的发展重点。土地资源和财政收支等,明显集中于层级较高的城市,也就是重心偏上。  相似文献   

9.
王凡 《城市规划》1990,(1):25-28
<正> 一、建设小城市是按社会主义分布生产力理论和安全要求提出的。 一九五五年五月四日国家建委在一次研究工业布局和城市建设的座谈会上最早讨论了“发展中小城市,不发展大城市”的问题。 一九五六年五月八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新工业区和新工业城  相似文献   

10.
构建新疆天山北坡城市带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燕 《城乡建设》2003,(6):16-16
构建天山北坡城市带的基本思路 首先,构建“塔尖”。“塔尖”指城市带的核心城市,整个城市带就象“金字塔”形状一样,由塔尖逐层向下传递辐射。并依次蔓延到中小城市,最终传递到小城镇,这样,以大城市为依托而形成多梯次城市群落,必然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大中小城币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双向流动,最后在经济带内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融为一体的区划模式,可以有效地发挥空间上多级带动作用。塔尖的构筑至关重要,天山北坡城市带的塔尖显然是乌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讨论了欧盟中小城镇的发展策略。首先分析了中小城镇的作用和潜力,接下来总结了欧盟对中小城镇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相关政策,反映了欧盟在政策框架下整合城市问题的决心。文章还批判性地分析了欧盟政策框架下的一些主要文件、方案以及相关的规范性概念。欧盟政策框架中越来越多地出现所谓"城市层面"的各类战略,然而专门的设计、国土发展重点以及与中小城镇的关系仍不明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新标准的中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反映了城市发育的基本特征,是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传统研究多采用户籍城区非农业人口数据,忽视人口流动,存在统计偏差。普查数据中城区人口的统计口径接近城市实体概念,应成为今后判断城市人口规模的主要指标。基于统计口径校正后的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城区人口数据,运用集中度和贡献率分析了2000-2010年我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和空间分布的演变规律。研究表明:大中小城市人口规模变化不协调,大城市数量少,但规模比重大、增速快、增长贡献率高,中小城市数量众多,但规模比重小、增速相对缓慢、贡献率较低,提高中小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应当成为今后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城市规模等级变化活跃,晋级、晋档城市的城市建设跟进和降档城市的人口收缩问题应当得到关注;分省尺度下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省份城市规模提升速度明显高于中西部省份,城市政策制定应考虑不同类型省份的城市规模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与大多数欧洲城市相比,德国的城镇体系属于均衡发展的典范。地区的高度自治、联邦体制以及强有力的州政府使德国在两千多年的城市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大中小城市遍布全国的空间形态。这些城市都具有相似的生活质量、便捷的交通和便利的服务。基于对中小城镇的概括定义,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城市均衡发展的历史渊源及小城镇在德国的重要作用,并举例分析一些进行中的都市化过程,随后将选取纽伦堡城市区域作为中小城镇的成功案例重点介绍,最后简要说明支持城镇发展的联邦政策规划。  相似文献   

14.
法国国土开发政策框架及其空间规划体系——特点与启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健 《城市规划》2011,35(8):60-65
法国拥有悠久的空间开发历史和深厚的空间规划传统,自20世纪以来,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覆盖整个国土、涉及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国土开发政策框架,以及从国家到地方的多层次空间规划体系,为促进全面、均衡的国土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依据,其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特殊地区分区管制、各级地方及职能部门相互协作、城市规划整合落实等特点,对于我国在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规划体系,特别是探讨"三规合一"的可能途径,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罗鹏  董赵伟 《城市建筑》2013,(17):19-22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小城市体育场馆逐步受到重视并正在成为建设的重点。由于中小城市在人口规模.经济水平、技术能力等方面与大城市存在差异.其体育场馆不能简单套用大城市的设计建设模式。本文通过实际调研与分析.提出适宜性是中小城市体育场馆设计建设的核心思想.并结合实际工程项目.从规划布局适宜性、功能规模适宜性、技术适宜性与形象创作适宜性四个方面阐释中小城市体育场馆的设计对策,旨在探索适合中国现实需求的中小城市体育场馆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本文通过研究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历史与现状,对装配式建筑产业未来发展做出预测;并结合中小城市的特点提出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中小城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Shared workspaces and hubs for independent workers and start-ups are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subject of loc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ies as they are considered crucial intermediaries in facilitating entrepreneurial growth and local innovation agendas. However, so far policy-makers do little to address two transformations in recent shared workspace development: the growing commercializ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shared workspaces and the spread of coworking beyond big agglomerations towards medium-sized and smaller cities and even rural areas. The paper argues for new policy principles that acknowledge the social values as much as the economic values that shared workspaces generate and promote.  相似文献   

18.
中部崛起主要是中部地区城市的崛起。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介绍了中部地区中小城市崛起已初具雏形的郴州模式。沿海地区大规模产业梯度转移、生产要素成本优势、相对区位优势是中部地区中小城市崛起的主要利好因素。中部地区中小城市崛起的措施选择主要是是培育企业集群和推进新型工业化、改善区域环境和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部地区中小城市的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Current UK housing policy favours high-density, mixed-use development on previously developed urban land. This ties in with a general policy to promote an 'urban renaissance', largely because of its claimed advantages for sustainability. However, there has been little testing to date of sustainability impacts in practice.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for the social equity aspect of sustainability, despite its acknowledged centrality to the concept.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development of a theory of social equity in relation to urban form and presents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this to test the case of the so-called 'compact city', that is, high-density, mixed-use urban form. The research involved a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of a range of alleged social equity impacts in 25 medium-sized English cities of differing levels and types of compactnes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 certain respects and with certain qualifications, the compact city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mote social equity. Likely benefits include reduced car dependency and lower levels of social segregation, while the main problem is likely to be a lack of affordable, decent-sized homes. Positive effects are emerging in response to re-urbanisation and development on derelict land, and the cities which most support equity appear to be those that have a large proportion of high-density housing and a large quantity of locally provided services and facilities.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瑞士中小城市中心的作用。在瑞士这一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中,中小城市中心对于维持国家城市体系的均衡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四个最大的大都市地区(苏黎世、日内瓦、巴塞尔和伯尔尼)一样,中小城镇也担负着作为其周围广袤腹地中心的职能。它们提供生活与工作的机会,并将乡村地区和山区连接到国家乃至全球的网络。本文通过间接统计数据和一个案例分析,说明中小城市中心是出口导向型产业重要的集聚中心。这些高附加值的制造业植根于当地,从本地需求中获益的同时也面向全球市场。此外,中小城市中心也获益于它们强烈的本土特性。虽然这些中小城市中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是它们仍然是均衡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柱。瑞士的区域发展政策遵循多中心的空间发展目标,通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旨在确保均衡的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