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昆山浦东软件园总部大楼位于阳澄湖畔,工程为双塔高位连体结构。单塔主轴方向与连桥布置方向呈45°夹角布置。由于连桥抗弯刚度不足以协同两塔位移,采用铅芯橡胶支座加阻尼器的弱连接连体结构形式。给出了工程的结构计算分析过程,通过对比多种计算模型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连体部分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对主体结构和连体部分分别进行设计,并对与主体连接部位的构件采取了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2.
樊亭  王飞  阚明 《建筑结构》2013,(2):17-21
长沙东方芙蓉广场的1#,2#,3#楼通过高空钢连廊连接为双塔连体结构,在风效应或地震作用下,连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因连廊的存在而相互影响,使连接部位的受力变得非常复杂,连廊极易与主体结构脱离,造成人员或财产的重大损失。采用铅芯橡胶支座的弱连接连体结构形式,对铅芯橡胶支座进行了隔震支座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对比主体结构有连体与无连体结构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设计中选用的铅芯橡胶支座可以满足要求。同时由于采用了隔震支座,减弱了连体结构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可对主体结构和连体部分分别进行设计,从而降低主体结构的设计难度,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成都某大厦大底盘双塔连体结构抗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连体结构的工程实例进行在地震作用下反应谱分析和弹性时程分析,探讨连体结构的动力反应特性;用EPDA弹塑性时程分析软件进行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对该工程的结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找出连体结构的薄弱部位和受力特性,并针对这些薄弱部位和受力特性提出抗震设计时的加强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某三塔连体高层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设计。通过两个软件对比分析、弹性时程分析和Pushover分析进行补充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在多遇、罕遇地震下多项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对连体楼板进行应力分析及舒适度验算,最终采用一系列相应加强措施,确保结构具有应有的抗震性能及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由于大底盘多塔连体高层建筑特有的结构形式,在外力作用下结构受力性能极其复杂。目前,学术界和工程界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上分析较多的是对大底盘双塔连体结构的研究。而对于三塔及多于三塔的建筑结构的受力性能研究较少。论文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ETABS利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了不同连接体参数变化下的大底盘三塔连体高层建筑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抗震性能规律。通过上述分析结果,总结结构抗震性能规律,为工程设计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层双塔连体结构受力比一般多塔结构更为复杂。结合某工程实例,对结构的体型选择、整体计算、地震弹性时程分析及连体部位的楼板应力分析等进行了论述。结果表明,双塔连体结构平立面不规则,在地震作用下将产生较大的扭转变形,应合理地布置竖向构件,并且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空腹桁架连接方案可以提高结构的抗剪承载力和结构延性,保证结构的抗震安全。  相似文献   

7.
一项目两栋塔楼通过高位钢连廊连接为双塔连体结构,该项目采用了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与黏滞阻尼器的柔性支座连接方案。详细介绍了柔性支座连接方案的设计要点,并建立了考虑钢连廊与塔楼相互作用的高位连体结构整体计算模型。采用YJK软件对高位连体结构进行了风荷载和小震作用下的计算分析,并采用SAUSAGE分析软件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了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和黏滞阻尼器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风荷载和小震作用下,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均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产生屈服变形并耗能,最大剪切变形值在规范允许范围内,黏滞阻尼器滞回曲线饱满,出力明显;此外柔性支座连接方案减弱了高位钢连廊对主体结构的影响,按各塔楼进行独立设计并局部采取加强措施能够满足实际工程要求,而且能够降低主体结构设计难度。  相似文献   

8.
中海油能源开发研究院项目为弱连接四塔连体结构,存在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不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大跨连体多项超限。介绍了设计中所采取的针对超限的计算及构造措施;采用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空间分析程序进行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罕遇地震下的对比计算分析,详细对比了单塔模型和四塔连体整体模型的计算结果;大跨连接体两端均采用弹性滑动支座与主体结构相连,以减小地震作用下连接体刚度与质量对主体结构的影响;采用罕遇地震时程分析校核以多遇地震为基础计算的罕遇地震等效支座位移,进行支座设计;同时针对结构中不同的薄弱部位做了相应的局部分析,采取了对应的补强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震中大跨连廊与主体结构连接处容易破坏的特征,以某大跨异形钢连廊连体结构为研究对象,开展基础隔震与非隔震连体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对比分析。首先,对原连体结构进行基础隔震设计,并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分别建立隔震与非隔震连体结构的数值模型。然后,定义隔震连体结构中框架 剪力墙结构、连廊橡胶支座端、连廊预埋锚固端和基础隔震支座的损伤指标,并选取24条地震动记录,对隔震连体结构进行了三向地震激励下的增量动力分析。最后,对隔震与非隔震大跨异形钢连廊连体结构局部和整体的地震易损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连体结构中各损伤指标出现毁坏的超越概率值较非隔震连体结构减小,其中连廊预埋锚固端出现毁坏的超越概率减小46.19%;结构整体出现毁坏的超越概率的上、下界分别减少72.56%与82.62%。这说明基础隔震能显著降低连体结构地震时发生损坏的概率,提高连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易损性分析结果显示隔震连体结构易发生损坏的部位依次是基础隔震支座、连廊预埋锚固端、主楼、附楼I和连廊橡胶支座端,这个顺序与非隔震的连体结构基本一致。因此,建议在连体结构的隔震设计中,宜采用具有高剪切应变的基础隔震支座,并仍需加强连廊锚固端的连接措施。  相似文献   

10.
某工程的两栋高层建筑位于大底盘上,设有空中连体结构。通过沉降分析可知,裙房和高层部分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将差异沉降控制在规范限值以内。空中连体部分采用钢桁架结构,分别设置竖向和水平向的桁架结构,提高了连廊对两栋高层建筑的变形适应能力。按刚性连体模型进行多工况的分析计算,加强薄弱部位的构造,并按规范的要求,采取了加强连体部分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工程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层建筑钢结构梁柱节点试验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和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后 ,许多新型梁柱节点被提出 ,其中狗骨式节点是研究最多的一种节点形式。现结合实际工程对这种节点进行了试验研究 ,探讨了其在模拟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对节点附近梁上下翼缘进行合理的削弱可以增加节点的延性 ,同时对节点的刚度、强度影响很小 ,很好地改善了节点性能。在试验研究和数值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狗骨式节点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传统钢结构节点通常按刚性节点理念进行设计,其实际抗震性能可能达不到设计预期。梁端削弱型梁柱节点虽然能够初步实现“强柱弱梁”,但在削弱区会产生局部屈曲,在强震作用下安全储备不足。基于可恢复功能结构理念,提出采用低屈服点钢材对梁翼缘和腹板的削弱处进行填补,使低屈服点钢材在地震中率先屈服并充分耗能,以降低节点主体的损伤,并可在震后对低屈服点钢材进行更换。针对现有地震损伤模型的不足,提出基于弹塑性耗能差率的能量损伤模型,从而更准确细致地评价钢梁端连接的损伤性能。试验加工制作了相应的传统钢节点、削弱钢节点和填充式耗能钢节点,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通过多种性能评价参数,对梁端连接的减震性能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填充式耗能钢节点具有更加优良的承载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此外,所提出的能量损伤指标可以更好地反映梁端连接损伤演变过程及其损伤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梁柱刚性连接节点在强震作用下的脆性破坏,采用对梁翼缘进行局部削弱或在连接区域局部加大的设计方法,以达到塑性铰外移、提高节点延性、避免在强震作用下梁柱接头发生脆性破坏的设计目的。国内外参考文献的研究结果表明,削弱型节点是以削弱梁翼缘截面、降低梁承载力为代价,获得强震作用下梁的塑性发展,而加强型节点以不降低梁承载力为前提,在大震作用下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塑性发展,使节点具有很好的延性。本文以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修订为背景,针对塑性铰外移加强型节点各类形式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并着重介绍了板式加强型节点和翼缘扩大型节点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钢网壳结构进行数值模拟,探讨该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协同工作性能。地震时,网壳和核心筒振动不协调,两者之间的连接处容易发生破坏。结果表明,这种上部钢网壳结构,下部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在地震力的作用下,网壳结构的变形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在钢框架结构设计中,提出一种新型节点域箱形加强式工字形柱弱轴连接方式。为了考察该连接在8度抗震区6层以下钢框架结构的适用性,结合6层工程实例和3层工程模型,对采用节点域箱形加强式工字形柱弱轴连接和传统箱形柱内隔板式连接的钢框架力学性能和经济性以及单调荷载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连接承载能力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8度抗震区6层以下钢框架,采用节点域箱形加强式工字形柱弱轴连接钢框架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性都优于传统箱形柱内隔板式连接钢框架;节点域箱形加强式工字形柱弱轴连接在单调荷载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也略强于传统箱形柱内隔板式连接。  相似文献   

16.
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静力凝聚模型 ,结合一建筑实例对非对称双塔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 ,并同未设连体时的双塔结构的结果进行比较。还比较了在考虑水平双向地震输入时 ,无连体、连廊刚架两端橡胶垫连接不同的刚度时和两端刚性连接时这三种情况下的主结构和连体的随机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施工现场闭口截面柱焊接难的问题,提出一种便于钢结构高效连接的箱形柱芯筒式双法兰连接及其在多遇、设防以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设计方法,依此设计了一榀5层原型结构,并对7:10缩尺的子结构进行拟动力和拟静力试验,研究结构的滞回性能、各典型部位应变、刚度、法兰板滑移和螺栓拉力等受力性能.拟动力试验结果表明,结构在El Ce...  相似文献   

18.
连体跨度对对称双塔连体结构地震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具有独特的外形,近年来在实际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由于连体的存在,使得连体自身的受力和变形较复杂,连体对塔楼的影响也较大。从连体跨度的改变这一因素出发,通过对几个模型的比较分析,对对称双塔连体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探讨,得到一些对工程设计有用的结论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部分包裹混凝土(partial encased concrete,PEC)柱-钢梁有限长度预拉杆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中间层抗震机理,考虑耗能件形式和PEC柱布置方式,设计制作了3榀1∶2缩尺比例组合框架中间层子结构试件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对试件的滞回特征、自复位功效、耗能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T形件螺栓孔的合理设置可有效实现“设计地震水平下通过耗能件耗能减震,大震水平下连接转化为承压型受力模式”的设计目标;部分自复位连接预拉杆预应力决定自复位功效,而辅助耗能件仅影响其耗能发展进程; PEC柱布置方式对部分自复位功效和耗能能力影响较小,验证了卷边PEC柱较好地改善了双向刚度的差异;T形件对穿螺栓与预拉杆传力方式促使节点区混凝土更好地形成斜压带传力模式和节点加强板增强了节点区混凝土约束的双重作用使得节点区较好地达到了“强节点”抗震要求;所有试件加载至设计地震水平下层间侧移限值1/50时,其整体与层间残余侧移最大值分别为0.21%和0.11%,基本满足了自复位结构残余侧移0.2%的要求,而加载超过大震水平下层间侧移限值的1/30时,所有试件承载能力仍继续增大,其整体与层间残余侧移最大值分别为0.86%和0.42%,即所有试件层间仍具有良好的自复位功效。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考虑钢梁与钢柱半刚性连接时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混合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的计算,并与不考虑半刚性的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混合结构体系做比较.分析考虑了钢框架部分节点的半刚性连接,推导了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混合结构中钢框架部分的层抗侧移刚度,从而得到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算例分析表明,考虑半刚性连接对结构的抗震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