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划师》2016,(1)
在城市存量时代,村庄用地的发展红利逐渐消失,"城中村"改造面临资金缺口大、村民阻力大等问题,不能盲目沿用原有的基于"政府拆迁、净地出让、就地安置、就地平衡"的单一改造思维模式,"城中村"改造困局急需新的思维方式去破解。文章以厦门市岭兜村改造规划为例,在开发主体、土地供给、项目运营、补偿方式和安置房建设等方面进行突破与创新,提出"城中村"改造的多元思维。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西安市自2007年成立城中村改造机构以来,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把城中村改造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谋划与实施,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创新,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村拆除、安置优先、有形无形改造并重的城中村改造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4,(9)
我国经济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土地资源出现严重紧缺,于是各地政府纷纷将城市周边的农村圈进城市以此来扩大城市面积,"城中村"成为了这一社会背景下的特殊产物。为了不影响城市美观,政府部门对"城中村"进行了大力改造,但在改造过程中还是产生了诸多问题。本文就这一现象,对"城中村"改造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热评     
正在山西省太原市位于城市商圈的亲贤村原所在地,两座尚未达成拆迁协议的房屋,在铺设防尘网后,一眼望去成为"绿洲"上独特的"楼岛岛",有人称钉子户就是这么任性。据了解,自2015年5月31日亲贤村因城中村改造拆迁以来,对宅基地院落400余处完成拆迁,拆迂用地总面积达260亩,在整片空旷的地面上远观似绿洲孤岛,近看实为拆迁钉子户,空地改造只剩4家最牛钉子户。真不是一个人:城市现在被拆的惨不忍睹,真不如几十年  相似文献   

5.
阮梅洪  虞晓芳  牛建农 《规划师》2010,26(9):98-104
城中村改造既是政府的难题,又是业界讨论的热点。科学定量地界定城中村改造所涉及的相关利益群体,特别是城市与城中村居民的利益分配是解决城中村改造问题的关键。综合运用产权理论、地租理论、区位理论和报酬资本化理论,对宅基地产权权能的释放、城中村住房收益来源、城中村的住房价值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宅基地价值化,实现城中村居民的"高层公寓式安置",既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增加城中村居民的利益,是一种实现城市与城中村居民利益双赢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王涛 《规划师》2012,28(Z1):80-84,88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及土地资源的紧缺,城中村改造逐渐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由于财力、人力、权益、计划等方面的问题,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改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研究以市场主导为切入点,针对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规划设计实践,提出市场化城中村改造的规划设计对策,即通过城中村专项规划来保证相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政策,以城市设计的角度来引导市场化城中村改造,形成规划管理与公众参与并重的机制,以分期开发滚动平衡的思路评价市场化城中村改造的优劣,充分运用社区模式打造混合住区。  相似文献   

7.
牟胜举 《小城镇建设》2011,(11):38-39,61
城中村改造在国内诸多城市已逐步展开,但是一条清晰的和谐改造路径尚未形成。文章从当前城中村改造推进难的原因分析出发,探讨了和谐改造的可行路径,提出建立和谐的权益共享机制是实现城中村和谐改造的关键。通过以村为主体、政府调控与监管、分离土地开发权、自主引入市场力量等方式方法建立和谐的权益分配机制。并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实践为例,梳理了和谐改造的基本框架,为国内其他城市城中村改造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人们再次注视"城中村",恰逢宏观调控带来的地根紧缩时期.改造"城中村"成为一面滤镜,开发商透过它看到的是获得土地的最后希望;城市政府则看到了城市形象和公共管理水平提升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广州市城中村的社会经济状况,总结和评析了广州“城中村”现状及改造方案,重新审视“城中村”改造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认为城中村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转制”以后村集体股份制公司的管理以及村民的出路问题和适应外来流动人口需求的城市住房供给问题,最后提出城中村改造的新思路,即:构建“政府—村民—开发商”的利益均衡机制以改造其物质环境,智力支持和教育补偿以改造村村委会及村民,城乡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和补偿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城中村空间改造及功能重塑的多样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没有经济效率,就不会有社会公正和生态环境;对于人口高密度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没有土地使甩高效率,就不会有城市社会公正和生态环境.在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普遍的"公地"和"反公地"产权现象对城市土地使用高效率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如果没有:①一个根据供需关系运作的高效率房地产产业:②具备足够财政能力的地方政府:③政府对土地市场和城市建设的有效管治,土地市场中的"公地"和"反公地"会形成内在的恶性循环,使城市被永久地锁定在发展不可持续的境地中.  相似文献   

11.
厦门"城中村"改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角落"是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化或城市现代化相对滞后、城市管理相对薄弱的局部地区."城中村"作为城市中心地带的"城市角落",既是城市发展木桶效应的最短板,又是城市发展的潜在价值所在,对其进行合理改造与开发已成为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通过剖析厦门"城中村"型"城市角落"的现象与特征,深入探究厦门力求和谐与共赢的"城中村"改造实践经验,为我国"城市角落"健康城市化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中村的更新改造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极大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如何在城市有机更新的社会背景下,协调好城中村与城市的关系,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在存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广东省深圳市开创性地将城中村与租赁住房进行了结合发展。水围柠盟人才公寓作为深圳市城中村综合整治下的先期试点,成为深圳市首个由城中村改造而来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本文通过对水围柠盟人才公寓的分析和研究,记录其改造机制以及在居住单元层面、公共空间层面和城市层面的更新设计策略,结合对深圳市城中村现有问题的梳理,总结出在有机更新背景下深圳市城中村综合整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陈欣  赵聃 《江西建材》2015,(7):48+50
"城中村"一直被人们当做一种城市问题,各大城市以改造城中村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这种改造确实为中国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城中村"的城市功能一直被忽略。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也会给城市带来负面的影响,本文从城市肌理,城市拥挤,城市交通,城市界面,空间个性和弹性以及新的城中村危机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城中村被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向乡村蔓延过程中出现的普遍地理现象和城乡矛盾激化的一个缩影。城中村改造的过程是城市政府、城市发展要求和原村民三方利益主体对土地收益和城市功能的博弈过程,城中村的改造也只有在保证三方的利益得到合理保障的情况下才能顺利进行。以"襄阳市王寨社区城中村改造方案"为基础,探讨城中村改造的规划方案中如何体现政府管理、城市发展要求和原村民三方利益的共赢,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城中村改造思路,为襄阳市其他城中村改造提供借鉴的坐标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5.
文章应用"城市针灸"理论对厦门市东安社区的改造进行更新研究,提出用城市针灸理论以小尺度改造的方法进行城市的更新,以"点式切入"的方式来解决城市问题。同时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将其从无序混乱的建造到同生共建的循环再生模式,弱化传统大规模推倒重建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如何改造城中村",需要对城中村有全方位客观的理性认知和诠释,从而创造出有序整洁,能够融入与城市相适的可持续生态居住社区。  相似文献   

16.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自古占据我国主导地位的乡村逐渐被拔地而起的城市所包围,遗留下来的城中村被称为"城市毒瘤"而成为每个城市迫切想解决的难题。城乡两极化的发展模式加剧了城中村问题的恶化,城中村改造成为广为热议的话题。而由日本、台湾经验总结出的"社区营造"模式,近年来凭借其良好的兼容性与可持续性被越来越多城市吸纳推广。该理念兴起于城市社区问题,勃发于衰败的农村,将其应用于解决城中村问题,是具有可行性的尝试。文章从政府、企业、村民、高校师生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角度,解析了社区营造理念在厦门集美大社这个城中村中推广运用的实例,从而总结出了至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城中村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的一件大事,而实施"城中村"改造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极具挑战性的一部分。这场势在必行的现代化"城市运动",既要把基础设施建设等物的因素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更要从精神层面把城中村的农民们名副其实地带进现代城市生活中来。这是一道对现代城市建设管理者的考题。近日,记者实地走访湖北省仙桃市,得到了一个江汉平原区域中小城市关于城中村改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改造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建娟 《浙江建筑》2006,23(4):63-65
针对城市建设中“城中村”改造工作出现的用地紧张、拆迁安置难及资金平衡难等问题,从土地、政策和资金方面.提出了如何挖掘土地潜力以缓解用地紧张;正确执行政府的相关政策,以保障农民的合法利益,解决拆迁安置工作难的问题;以及采取多种机制来缓解“城中村”改造的资金困难等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存量时代,村庄用地发展红利逐渐消失,原有的基于“政府拆迁、净地出让、就地安置平衡”的空间设计改造思维模式,面临资金缺口大、村民阻力大等问题,“城中村”棚改困局突破亟需创新思维方式.结合厦门市岭兜城中村改造实践,在开发主体、土地供给、项目运营、补偿方式、安置房建设等方面进行政策设计,提出“城中村”棚改的多元思维.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18):138-139
城中村作为我国二元经济体接结构下农村向城市过渡的产物,是现代化城市与旧式农村的一种结合体。它是我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地域现象。它的存在,在城市内部形成独特的城乡二元化格局,在经济、社会、环境、景观、文化等方面导致一系列问题,给城市面貌、建设管理、土地的集约利用、城市的精神文明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基于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各地政府纷纷开展城中村改造工程。但是,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并由此引发了学界对城中村改造模式的探讨。本文将从城中村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出发,以武汉市"江堤模式"为例,探讨城中村改造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