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乡村振兴是我国目前乡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文化振兴是其重要部分。国内外关于乡村文化保护的研究颇多,对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赋予等级的村落更为重视,而大量历史价值介于传统村落与普通村落之间的"非典型传统村落",由于其文化遗产分散、重视度不高等原因,成为城乡发展进程中极易被忽视的部分,在学术研究中也略有缺失。因此,文章以"非典型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结合"非典型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困境,提出了针对这一特殊村落的保护振兴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的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瑰宝,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景观资源。本文通过对李家疃传统村落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李家疃村存在的问题,根据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原则,提出李家疃传统村落保护与建设的策略。1李家疃传统村落保护与规划的意义1.1村落概况李家疃传统村落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周边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东有齐都古车馆,南有蒲松龄故居,西有朱家峪古村落,北有周村古商城。主要由祖居李家疃村的王氏家族民居、宅院组成,共有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200余  相似文献   

3.
<正>2012年国家四部委启动了传统村落调查登记工作,丽水市龙泉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的要求,第一时间组织传统村落调查、建档、申报、保护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龙泉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包括1个历史文化名镇,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省级历史文化重点村,88个市本级历史文化村。此外还有8个国家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4.
京西古道是北京传统历史文化的见证,其沿线传统村落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脉络。该文以京西古道第一村一三家店村为研究对象,探究该村落的存在价值与现状问题,从地域特色参与、居民参与、文化体系参与三个方面提取保护策略,进而提出在京西古道传统村落保护模式与更新的建议,保护和延续京西古道沿线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精髓,协调村民宜居与村落保护的矛盾,涵盖更为丰富的村落功能,为京西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在传统村落保护中遇到的问题,以邯郸市传统村落金村为例,提出传统文化中四个维度的保护策略,达到生态文明建设与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保护协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浙江斯宅村的"传统村落声景观",对其进行调研与分析。利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数据测量等研究方法,解读斯宅村"传统村落声景观"的特点。从自然声景观、生活声景观、历史文化声景观,以及联想声景观等切入点出发,得出:此地的"村落声景观"优美悦耳,能为人们带来情感享受和精神愉悦。以"传统村落声景观"为指导,制定的村落保护策略具备可行性,亦为村落保护提供新的方向。此外,探索"传统村落声景观"还可为声学研究引入生活、社会、文化等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是乡土建筑和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传统村落价值的辨识不清,往往忽略了传统村落真正的内涵,造成了片面保护或者不完全保护的局面。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前提是其核心价值的认定与提炼,只有准确的把握村落的价值,才能理解村落历史文化价值传承的意义,也为如何保护传统村落提供有力的依据。文章以国家级的传统村落裴城村为例,从整体格局、街坊、院落、民居等层面来深入剖析村落的价值的具体体现,探索建立裴城村落分层次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8.
《工业建筑》2019,(11):184-187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呈现是传统村落改造设计的首要任务,而丁字峪满族村目前正面临村落中传统文化的缺失、村内景观环境缺乏统筹规划等问题。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大背景下,尝试通过对辽宁省岫岩县丁字峪满族村的研究,希望可以找到适用于丁字峪满族村村落改造设计的思路与途径,以优秀的满族传统文化为导向,提炼出满族传统文化中村落居住文化理念和民居形式,从而为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振兴提供行之有效的借鉴方案。  相似文献   

9.
马强 《城乡建设》2023,(10):74-75
<正>在北京市门头沟区下辖的9镇178个建制村中,有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斋堂镇爨底下村、灵水村和龙泉镇琉璃渠村),占全市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数量的60%;有12个中国传统村落(龙泉镇琉璃渠村、三家店村,王平镇东石古岩村,雁翅镇苇子水村、碣石村,斋堂镇爨底下村、黄岭西村、灵水村、马栏村、沿河城村、西胡林村,大台街道千军台村),占全市传统村落数量的46%;有14个北京市传统村落(含1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地方传统文化的发扬是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延平区宝珠村为例,对在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中如何保护古村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产在地方、经济、文化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促进村庄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重要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村落代表的是《德里宣言(2017)》中提及的"小型的、日常和实用的遗产",它所肩负的使命不同于历史文化名村这类"不朽和杰出的遗产"。然而,囿于现实工作条件,对村落中物质性遗产的过度关注以及解构化工作思维,导致保护成效与保护初衷渐行渐远。该文以党家村现象为例,重新审视了传统村落中四项遗产保护原则的适用范围后,强调:以维护全球文化多样性和保育中华传统文化为目标的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工作重心不应放在作为文化解译与表征的物质空间和仅为文化片断的具体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上。传统村落作为复杂的有机整体,各个组成要素之间互动共生。传统村落的保护应以这个有机整体的健康延续,即活态传承为根本目标。最后,以日本合掌村为例,提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培育,人与空间、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等应为下一阶段传统村落保护首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村落在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涉县东鹿头村为例,从格局形态、传统风貌、历史街巷和传统建筑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为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史洁 《城乡建设》2012,(3):12-12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传统村落成了“空心村”、“老人村”,传统村落在加速消亡。抢救和保护中国传统村落及其文化内涵与形态,已迫在眉睫。 一、开展专项普查 迅速组织一次全国性的“中国传统村落遗存”专项普查工作。可制定《中国传统村落遗存调查表》、《中国优秀传统村落推荐表》等摸底表格,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文物建筑作为传统村落中最重要的历史遗存构成,承载了大量的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本文在对首批"国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中30余处文物建筑保护项目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概括了传统村落的保护现状,归纳了传统村落中文物建筑保护的共性问题,提出了传统村落中文物建筑保护的对策,旨在为今后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传统村落作为活态的文化遗产,承载了大量的历史记忆、人文生态、建筑哲学和社会发展轨迹。传统村落的类型划分对传统村落保护发挥着积极作用,能够将传统村落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同时可以促进传统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本文以安徽省黄山市9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样本,运用文献归纳分析与专家评价意见相结合的方式,依据国家发布的传统村落相关文件及基础资料,综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其类型划分为历史积淀类、村域格局类、传统建筑类、民俗文化类和全面综合类五大类,为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根据类型特征与村落特色提出活化引导策略,并得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研究展望,以期实现我国传统村落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汇聚了几百上千年文化积淀,在传统村落调研中如何深度挖掘村落自然资源、历史遗存、起源发展、形态演变、家族变迁是我们在村落调研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全面细致的了解村落,不应泛泛地了解村落现状空间形态,而应深层次的挖掘历史遗存"背后的故事",通过"背后的故事"真正读懂村落,或许这样的调研方法才能真正的深度挖掘村落资源。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保护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延续到了农村,传统村落的格局也受到了很大的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回顾了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历程,对古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并对当前传统村落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最后对传统村落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见证,蕴藏着丰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景观,近十余年来,传统村落旅游持续升温。本文以乱流村为例,在旅游发展背景下从村落选址格局、空间格局与街巷肌理、传统建筑特色、历史环境要素、传统文化特色五个方面分析乱流村的旅游资源特征,希望能为传统村落特色旅游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使古村落的发展更具显著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以郑州市已被住建部门公布的22处传统村落和1处历史文化名村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其保护利用情况,对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如何进一步合理保护利用传统村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部分传统村落逐步被城市中心区包围,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以广州市天河珠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为例,从概况梳理、历史文化资源分析和保护策略措施等方面,结合珠村的"乞巧"特色探讨了城市中心区传统村落保护及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