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胡子楠  冯琳  宋昆 《建筑师》2014,(2):14-25
建造作为建筑学中的重要问题,涉及许多相关学科和领域。本文将西方建筑中诸多建造问题置于概念、操作和伦理三个维度之下,梳理了它们各自的发展线索与演变脉络,借此阐述建造之于建筑学的内涵和意义。并试图为纷繁的建造问题在建筑学范畴内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更为清晰的视角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韩冬青 《新建筑》2014,(1):34-35
在地性本当是建筑的固有属性之一,环境关联也是建筑设计中的基本问题.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如今还要提出这个问题?从建筑学学科发展和文化认知两方面剖析了在地性缺失的缘由.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地建造三个值得关注的思考方向:其一,开阔视野下的敏锐识别;其二,在地建造所依托的时空架构;其三,建筑师必须重回建造现场.  相似文献   

3.
不久,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我们满怀豪情地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世纪之交,人类对于赖以生存的环境越来越重视,研究人类聚居环境和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学学科体系和现代科技进展对于建筑的影响,将成为建筑师更为关心的问题。现代建筑学,随着世界近几十年科学技术专业化与综合化的发展,学科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大前进一步,对于建筑师的设计创作也产生了全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海清 《建筑师》2017,(5):29-34
检视中国近代建筑技术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梳理出材料结构技术观和环境调控技术观两类叙事路径,并指出其相互分离、缺乏互动与融合之不足。应基于营造人工环境、控制能量交换的整体环境观,从建造的意图(目标)与路径(手段)之互动关系入手,进一步扩展与深化相关研究。"内在的美"跳脱了经典建筑学对于"建造的诗学"之视觉依赖,而从更为贴近建造活动本质属性的层面扩展了研究视野;对于中国近现代建筑而言,在保温型、选择型和再生型三种环境调控模式中,前二者因建造模式更具在地性而应更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建筑数字化建造》和《建筑数字化编程》两书(以下简称《建造》和《编程》)将数字化建造技术和数字化编程视作研究建筑学问题的基本工具,书中收录的建筑师通过理解和使用这些工具,研究数字化编程和建造工具与传统设计方法和建造方式的区别,并发现了一些新规则。读罢两本书,再重新审视当前数字建筑研究,根据建筑师是否在新规则的框架内工作,可以将其研究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6.
从数字化时代建筑师的"数字著作权"概念的辨析开始,本文一方面探讨了机器人建构是如何成为工程建筑学的新范式的,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了算法与机器作为核心技术是如何影响了以生形、模拟、迭代、优化及建造为特点的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全流程的;另一方面也提出机器人建构是面向可持续的高性能发展目标、人机共生的设计建造方法,并将继续指导建筑师,甚至整个建造行业,促进建筑生产体系的升级.  相似文献   

7.
乡土建筑的自我建造及其相关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乡土建筑的“自我建造”历来为建筑学的主流研究所忽视。一方面就上世纪中叶以来建筑学学科对该内容的相关研究进行了部分的梳理和审视;另一方面则以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视野,对该内容也进行了别样报的审视。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审视,试图重新认识紝建筑“自我建造”方法体系的文明意义及建筑学意义,并由此引发人们对当代建筑建造方法及体系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如今对建筑设计的生态化追求已得到普遍认同,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大多数的生态建筑设计存在误区,为此,提倡以广义建筑学的方法论来设计生态建筑。生态建筑中的建筑师,不应是狭义的建筑学专业的建筑师,而应是建筑设计中相关各专业设计师的总称。  相似文献   

9.
王凯 《建筑师》2022,(4):70-78
“建造”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建筑研究和建筑评论中不可或缺的主题。本文尝试从话语史的角度做一个历史性 的回顾,追溯当代中国建筑学中“建造”观念在“言说”中出现的时刻。以当代中国建筑的经典作品、冯纪忠先生设计 的上海松江方塔园和何陋轩为例,本文通过系统分析40多年来中文文献中对这一作品谈论方式的变化,特别是“建构” 话语的引入所带来关键性的改变,讨论并揭示“建构”话语在当代中国建筑学科和观念史中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明确了绿色建造的概念和内涵;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绿色建造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绿色建造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能有重点地进行解决,从而全面深入地推进绿色建造。  相似文献   

11.
2021年是中国两个一百年的交汇之年。自此,中 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美丽中国建 设、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等成为风 景园林义不容辞的新使命。风景园林学成为一级学科已经10 年,风景园林教育、风景园林师职业资格制度、风景园林法制 建设三者齐头并进才能更好地担当起历史重任。梳理了风景园 林教育亟须解决的诸多问题,改革与创新方能担当起新征程的 新使命;由设立风景园林师职业资格的漫长历程,指出风景园 林法制建设的紧迫性及必要性。呼吁尽快出台风景园林统领 性、基础性的法律;修订风景园林的现行法规;规范学科、专 业、行业;加大风景园林的宣传力度等。  相似文献   

12.
周光富 《山西建筑》2010,36(6):197-199
从工程建设管理、工程设计管理以及建筑师自身素养等多角度入手,深入浅出的对我国现阶段建筑师的业务基础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最后从建筑师自身实际出发,对建筑师如何提升业务素质提出中肯而有效的建议,为我国建筑师提升业务基础开了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的单向进程导致了乡村的边 缘化,而建筑学正在积极介入乡村营造改变 这一现实。为让建筑学更好地应用于乡村营造 工作,通过分析建筑学介入乡村营造带来的 积极影响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肯定了建筑师主 导模式对于乡村营造的借鉴价值,从建筑师 在乡村的实践案例中总结出价值观、地域表 达和建筑师3个方面的乡村营造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揭示建筑师、规划师、景观设计师以及地理学家、生态学家等在城市景观问题上各自的尴尬处境,理清了景观概念的变迁及其内在矛盾,纠正了若干广为流传的错误认识,最后提出人类应该建立关于室外生活环境的大学科,景观是这个学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围绕注册建筑师执业制度下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以苏州科技学院建筑学专业为例,探讨了在执业制度背景下建筑学专业构建"三线并进,强化两核"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提高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Previous studie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expert architects and laypeople in aesthetic evaluations of buildings. However, studies exploring the aesthetic preferences of architecture students are lacking.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d on a population of students and young architects to explore the aesthetic opinion shift within architectural careers. This study was intended to be a conceptual replication of the study of Brown and Gifford (2001) in a Central European context. A total of 109 participants (21–28 years old) evaluated 40 randomized pictures of houses to detect whether non-architecture undergraduates and fresh graduates of architecture would express different aesthetic pre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eir peers from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e study also examined whether laypersons can predict the preferences of architects, and vice versa. Results show a trend that is contrary to the original research, that is, young architects and laypeople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in their aesthetic evaluations of the given stimuli. Analyses revealed high prediction ability in young architects and their non-architect peers. Moreover, the existing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of young architects had no influence on the accuracy of their estimations.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professional shift in architects’ expertise is obscured at an early career stage, as revealed in their aesthetic preferences.  相似文献   

17.
邱衍庆  汪志雄 《风景园林》2019,26(11):26-30
游径系统一直是广东城乡规划建设的亮点,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重要手段。以广东省绿道建设和古驿道建设为例,通过厘清两类游径的缘起和作用,总结风景园林专业力量在绿道建设实施过程中形成的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大地景观规划、园林与景观设计、园林工程与技术、园林植物应用、景观生态学等专业设计之"道",提出在南粤古驿道建设的大背景下,风景园林人应充分发挥风景园林专业优势,以"道"传"道",将绿道专业设计之"道"传承到南粤古驿道建设中去,推动南粤古驿道建设高质量发展,同时为风景园林专业设计人员以南粤古驿道为载体进行景观创作提供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建筑创造的过程中存在着对立的两种趋势,知之甚多与知之甚少,作者的实践就持续在这两极之间进行,当开展一个项目时,他们首先与经验丰富的工匠一起,寻找,发展出建筑设计中的关键要素,让工匠们成为设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成员,工匠与建筑师一起,深入开发设计之中。通过提出天真的问题,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方法,筑造大样测试设计的可行性,制订出经济有效的细部节点,使设计方案得以实施,他们称此为“总营造师”方法。北美普遍存在的建造承包商和设计师的隔离,已经成为创新的障碍,他们认为“总营造师”的建造过程,将重塑两者间应有的历史角色,激发出优秀的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等教育建筑学科教学改革已成为建筑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是从注重理论传授到职业化实践的转变途径问题。这也反映出当代建筑教育中固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社会发展期望建筑师具备多元化素质之间的矛盾,即未来的建筑师除了需要思考建筑本体还要考虑更多的社会问题。文章通过对建筑教育职业化与适应性的研究,对有关"情景项目课程(Live project)"在英国建筑教育中的应用与成果作了介绍,探讨建筑教育与建筑师职业规划之间新的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建筑师普遍采取的是一种"赢"的生存策略.表现为以数量取胜而不关注质量的占有式的生存方式,同时,建筑师的职业角色也处于一种分裂的状态之中:建筑师片面注重物质表达.最终创造出无法抵御地震的"负建筑"。通过反思建筑师的生存方式与职业角色的具体内涵.强调了建筑师的岗位意识,它包含了建筑师的知识服务与建筑师的批判精神两个层面的内容。前者突出的是建筑师的专业性;后者体现的是建筑师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