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山·水·林·城——伊春市中心城新区南区城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与自然"的生态规划思想为理论基础,以"山水林城"为核心,通过对现有原生态自然环境的挖掘、保护、利用与激活,体现了依山、理水、绕林和围城的共生理念。项目对规划用地内的山、水、林三个自然要素条件作出积极回应的同时,有机生成了具有独特地域个性的新城区。项目探索了中小城市如何因地制宜地形成自己特色这一现实性问题,指出了自然要素、地域形象和小城尺度是形成该区域整体风格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社会经济的多重转型,产业布局规划编制创新需求迫切。在多规合一的背景下,本文探讨了产业布局规划创新的方向、实现逻辑及手段,指出"体现市场意志是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产业系统与城市系统的要素耦合是落实这一创新的有效手段",并以武汉市为案例,在实践中对上述思路与方法予以细化落实。  相似文献   

3.
以水岸·国际公馆项目为研究背景,从项目环境选择、景观设计核心的确立、户型优先要素选择、户型布局设计方面出发,就该项目的设计要点作了探讨,并指出"设计生活"是该项目设计工作的重点脉络,贯穿指导于整个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4.
研究基于现阶段我国乡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功能拼贴、文化缺失、动力不足、单一决策等问题,引入系统思维模式,对乡村规划多种要素进行重构,提出以人居、文化、产业、治理四个方面协同全面发展的规划模式,并以浙江省东阳市六石街道横塘村为例,分别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演绎了系统思维下乡村规划的全过程,为乡村规划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社区卫生服务设施是保障居民健康生活的基础,是健全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城市人"理论,以使用者和设施运营者"自存-共存"平衡状态下的共识为目标,构建"基于理性的需求共识和物性的规划匹配以及面向典型人居的要素干预"的社区卫生服务设施评价及规划方法。以武汉市为例,采用社会调查、回归分析、最优化分析等方法,辨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需求方"满意度的共识,并对典型生活圈的要素进行提取和对比,从服务范围、人居属性、道路属性及设施属性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该文在大量查阅文献史志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别从"三清仙境"营建与"虚幻仙境"渲染的仙境脉络、"藏风聚气与山环水绕"的风水脉络和"构建道教控制关系网"的势力脉络论述了崂山道教建筑群总体营建的脉络,总结出道教建筑群营建的"变中有序"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7.
研究分析了线状要素在城市绿地系统整合与规划中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我国规划机制和规划背景提出"绿廊"的概念来概括绿地系统当中的线状要素;在此基础上,从概念范畴、用地载体、分类体系和分级体系四个方面解析绿廊在我国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整合与规划途径,并结合《佛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2010—2020)》项目课题中对于绿廊的用地梳理、功能分类和分级等整合与规划实践,进一步探讨绿廊规划控制方法途径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8.
回顾广州"迎亚运"道路环境整治规划的实践,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为宗旨,总结了国内外经验,系统梳理了城市道路整治规划的思路和要素,针对广州的城市道路环境特点,运用了"四位一体"的整治规划方法,将各整治要素系统地进行整合,并提出了可操作的实施控制法则。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特色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王浩  王亚军 《中国园林》2007,23(9):90-94
从城市特色及其构成要素的把握与辨识出发,分析了城市特色危机的原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缺乏特色的内在因素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特色的意义。阐述了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特色的实践策略:即梳理城市自然脉络、挖掘地域性自然地理特色,构建以城市绿地系统为先导的城市空间结构,强化城市生态绿地空间格局、塑造结构特色,实现在自然环境中寻找特色;保护并营造城市整体文化风貌,通过绿地系统保育城市文化,实现在人文环境中塑造特色;通过城市绿地系统详细规划与园林设计层次特色的构建,实现在人工环境中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10.
美国城市开放空间规划有一套系统的理论和科学方法,其中系统规划法、服务水平法(LOS)、复合价值法(CRASP)是最普遍使用的3种方法.系统规划法主要强调从评价居民需求、编制规划、项目策划和供给计划,到规划反馈、使用评价等规划体系的完整性.服务水平法侧重将居民游憩需求通过相应的公式和量化手段体现在规划空间要素中.复合价值法的重点在于评价现存城市开放空间的服务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策略调整和空间、设施配给.这类把需求与供给相结合的方法值得国内同类规划学习,以有效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体现规划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空间规划和空间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在城乡空间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通过市-区-镇三级"两规合一"和以"上海2040"编制为契机的"多规合一"两个工作阶段,系统研究梳理了空间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工作。从统一规划体系、协同技术手段和简化行政程序3个方面入手,探索了横向上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为主体、融合其他专项规划,纵向上以空间规划体系深化落实空间布局和各项空间政策,贯穿规划编制、实施、监督的全过程的空间治理方式的系统性变革。  相似文献   

12.
再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的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纯青  王浩 《中国园林》2012,28(5):51-53
阐述新颁布的《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对“其他绿地”规划在定位、定质、定量3个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并从宏观规划战略、中观规划布局、微观规划内容及深度3个层次,探讨了新形势下“其他绿地”规划的编制问题,以期与其余四大类城市绿地及市域绿地的整体统筹、双向开放,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规范城市绿地规划,国标《城市绿地规划标准》即时实施。基于规划用地视角,在对《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 51346—2019)创新点的解读基础上,通过典型案例深入解析市域绿地系统的三大主导功能及子系统(生态保育子系统、风景游憩子系统和安全防护子系统)的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以及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的三大主导功能及子系统(游憩型绿地子系统、防护型绿地子系统和景观型绿地子系统)的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最后基于休闲游憩的迫切需求提出公园体系规划的分类、分级配置思路。  相似文献   

14.
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定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徐波 《城市规划》2002,26(11):20-22
针对目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应该从法规的角度明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专项规划这一基本定位 ,建立与城市规划各个阶段相对应的 ,划分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地分区规划、绿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绿地修建性详细规划等阶段的绿地规划体系。并提出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专项规划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质性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城市各类绿化用地的规划控制 ,城市主要的绿地体系的规划 ,城市绿化特色的拟定  相似文献   

15.
《城市规划》2020,(2):59-67
<正>1.何谓"端凝"中国城市人文规划实践,善于将空间经营措置与人心体验紧密结合,使得城市人文空间秩序下蕴藏一种人的内心体验与感受,不同的人文空间有着不同的体验行为。"端凝"便是其中一种重要方式。"端凝"原指端正认真、注意力集中;古人将之应用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重在通过端正场所秩序而聚景凝神,以达到在人文空间中修身正心的目的。如"端凝以观物变"、"人钟山水之秀,必端凝爽哲"等记载。  相似文献   

16.
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以"区域绿地"代替"其他绿地",这为城市非建设用地下绿地的保护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解读新标准指导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建设发展要求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响应当前城市绿色发展新形势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聚焦从"其他绿地"到"区域绿地"的分类调整,分析新标准下区域绿地的内涵和特征。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结合城乡发展需求,阐述区域绿地规划的核心转型思路。并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论述区域绿地设定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绿地规划的具体内容和方向。最后从空间政策、发展引导、部门合作和大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优化的策略。以"区域绿地"的解读为源,聚焦当前城市建设用地内外绿地规划建设割裂的现状问题,提出区域绿地规划的转型优化措施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空间的拓展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滨谊  贺炜  刘颂 《中国园林》2012,28(5):42-46
首先对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理论进行了诠释,认为该理论是对绿地空间存在于城市中的基本方式这种普遍现象的解释,是对城市空间和绿地空间矛盾运动规律的总结,该理论由耦合模式、耦合过程、耦合功能这3个重要概念构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的概念框架.其次,构建了基于该理论的城市绿地空间评价体系,它是耦合模式、过程和功能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的指标体系由耦合的空间形态模式指标、耦合的空间内容模式指标、耦合的空间关系模式指标三方面构成.第三,提出了基于该理论的城市绿地空间的规划方法,它主要通过结构性空间要素的耦合、骨架性空间要素的耦合、功能性空间要素的耦合3个方面来实现.最后通过对石家庄滹沱河滨水新区规划案例的分析,说明了该评价体系和规划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大规模、高强度的旅游区开发,会造成区域生态系统的失衡,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为了使旅游开发与区域生态环境相协调,该文从生态基础设施理论角度出发,分析了生态基础设施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以哈尔滨市道里区长岭湖风景区概念规划为例,从核心节点(开敞空间)、链接环节(水网系统链接环节和绿带系统链接环节)、技术措施(雨水处理与净化和湿地植物与物种选择)三方面深入阐述了生态基础设施理论在旅游区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以期望为其他地域旅游区绿地系统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德国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规划思想和规划程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洪涛 《城市规划》2003,27(1):64-71
对德国城市开放空间的发展以及规划内容做了系统的回顾和分析 ,总结了 1980年代以来德国城市开放空间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以及现在较为完善的规划方法和规划程序。指出 ,近 2 0年来的开放空间规划实践逐步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开放空间”方向转变 ,形成了较为科学的、以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美学和休闲娱乐相结合的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城市发展转型,城市总体规划面临在定位、目标、理念、方法、实施手段上转型,如何制定一个科学的城市资源战略已成为新时期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地下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空间资源,其开发利用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立体城市的规划建设成为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约束与发展意愿增长矛盾的有效手段。本文从地下空间资源利用角度探讨总体规划中地下空间规划编制的理念转变、体系衔接、工作重点、主要内容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