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阳能与传统能源相比不仅更加清洁,而且有着取之不尽的特点,在传统能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太阳能成为了首选的可再生能源.世界各国正将开发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太阳能建筑作为其能源应用的方式之一在近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攀枝花地区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有着发展太阳能建筑的优越条件,文章通过对攀枝花地区目前较为成熟的...  相似文献   

2.
1上海地区使用的可再生能源情况 1.1上海地区可以使用的几种可再生能源 (1)太阳能。上海地区的太阳能年辐射量近年来平均值约为4700MJ/(m2.a),按照太阳能资源带划分,上海在我国属三类地区,与江苏、浙江两地相当,具有开发利用太阳能的资源条件。其中各类建筑是利用太阳能资源的良好载体,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是实现太阳能资源规模化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马燕  陈华 《新型建筑材料》2012,39(12):33-36
随着常规能源的枯竭,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建筑能耗日益加重的背景下,将太阳能光伏组件与建筑有机结合,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将成为我国未来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优点是极为丰富、洁净、安全、价廉。据有关资料,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年日照时间为2500小时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有的地区高达3000小时,我国开发利用太阳能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鼓励发展清洁能源政策的出台,在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太阳能并网光伏电站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如何在项目前期快速、有效地计算不同地区、不同日照资源条件下,不同容量的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年发电量和减排量,对投资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计算软件的设计基本原理,接着通过实例证明,这种计算软件可以使复杂的光伏系统设计过程大为简化,使光伏系统达到最优化配置,同时让投资方很方便地计算出投资回报率。  相似文献   

6.
1999年召开的世界太阳能大会认为,当代世界太阳能科技发展有两大基本趋势,一是光电与光热结合;二是太阳能与建筑的结合。太阳能源建筑系统是绿色能源和新建筑理念两大革命的交汇点,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都予以了充分重视。我国的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太阳能年辐照总量每平方米超过5000兆焦耳、年日照时数超过2200小时以上的地区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3以上,若将全国太阳能年辐照总量的1%转化为可利用能源,就能满足我国全部的能源需求。  相似文献   

7.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煤、油、气等常规能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2。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的增长,能源短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因而解决能源供需矛盾就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解决办法无非是开源节流,也就是提高矿物资源的利用率,开辟新的能源渠道。最经济、最法律、应用最多的要算太阳能。 我国是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开发利用太阳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九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筑能耗  相似文献   

8.
从自然条件来看,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年辐照总量超过502万KJ,每年地表吸收的太阳能约相当于17万亿吨标准煤,资源优势十分明显,而且作为无污染的绿色清洁能源,太阳能更具有其特殊的环保优势。  相似文献   

9.
<正>新华社消息记者7月29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国务院近日批复同意设立河北省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示范区发展规划已由发展改革委正式发布。张家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是我国华北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和国家规划的新能源基地之一,目前正与北京一道申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张家口市常务副市长武卫东介绍,规划立足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的基础条件,明确了下一步聚焦实施的可再生能源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22)
生物质能源林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贮存于植物中的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发现平顶山市生物质资源林比较丰富,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巨大,并具备了生物质能源林产业发展的宏观条件、地区条件和优势条件。建议市政府尽早出台政策抢占技术制高点,培育林业新兴产业。把生物质能源林作为当地林业支柱产业去抓,抓大、抓强,为平顶山市林业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高效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召开的世界太阳能大会认为.当代世界太阳能科技发展有两大基本趋势.一是光电与光热结合;二是太阳能与建筑的结合。太阳能源建筑系统是绿色能源和新建筑理念两大革命的交汇点,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都予以了充分重视。我国的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太阳能年辐照总量每平方米超过5000兆焦耳.年日照时数超过2200小时以上的地区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3以上,若将全国太阳能年辐照总量的1%转化为可利用能源,就能满足我国全部的能源需求。  相似文献   

12.
<正> 第五章采暖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5.1.1条根据我国的能源结构和能源政策,居住建筑的采暖供热以煤作为主要能源。在工厂区附近,应充分利用工业余热和废热采暖。在资源和技术条件具备的地区,在经济政策许可条件下,应积极开发地热、太阳能和电力采暖。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可再生环保能源的渴求越来越迫切。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以其环保、安全、价廉、可循环利用和取之不尽等显著优势获得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太阳能光伏产业不消耗矿物质能源、不污染环境、建设周期短、建设规模灵活,凭借这些特点,许多国家地区都将太阳能作为重点发展的绿色支柱产业。"随州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光照充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部分采暖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为发展太阳能采暖系统提供了资源条件;然而,太阳能资源的时间和季节的变化性,与供暖之间存在不同步等矛盾,延缓了我国大规模开展太阳能采暖应用的步伐,可以采用季节蓄热技术将夏季的热量蓄积到冬季来用于供暖,提高太阳能系统的设计保证率,实现太阳能全年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能源局12月24日发布《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做好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太阳能利用的主要类型,重点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具备太阳能热发电工程建设条件的地区,还应包括太阳能热发电的内容。规划建议稿应包括资源条件、发展现状、面临形势、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等内容。规划期为2016-2020年,发展目标展望到2030年。其中太阳能热发电的规划研究内容包括:太阳能  相似文献   

16.
郭丽莹 《门窗》2012,(9):186+190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我国甚至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资源以及能源危机。如何减少能源的消耗,增强节能减排的能力成为当下社会热议的主题。太阳能建筑作为新时期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典范被社会迅速接受。尤其是在太阳能富集的地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的太阳能建筑对于减轻能源的消耗、保护大气环境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1太阳能资源分布与建筑1.1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太阳能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而低值中心是四川盆地.太阳能利用条件较好的地方,如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山西、陕西、河北、山东、辽宁、吉林、广东、福建、海南等省、自治区,太阳辐射能量较大,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按接收太阳能辐射量的大小,全国大致上可分为五类地区.一、二、三类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200h,年辐射总量高于1620kwh/m2,面积较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以上;四、五类地区,虽然太阳能资源条件较差,但仍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我国划分的气候区即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及温和地区,与太阳能资源分布区的气候条件相差不大.因各气候区条件的差异,其建筑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正>一、立项背景村镇能源供应形势非常严峻,村镇用能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和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这一问题会更加突出。在我国村镇地区大力发展推广太阳能技术,可以很大程度满足村镇地区建筑用能需求,降低商品能源的使用,是重塑和优化我国村镇地区能源供应结构的重要方向。受技术和经济条件所限,目前村镇建筑太阳能应用水平还较低,多局限于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因此,有效降低太阳能的转化和储存成本,提高技术可靠性,推动在村镇建筑中推广和应用太阳能利用技术,以代替煤炭、电力等商品能源,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国寒冷地区与国外同纬度发达国家的气候条件及太阳能资源的对比分析,阐述我国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的潜力,同时在介绍欧洲被动式房屋技术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未来被动式多层居住建筑发展的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0.
太阳能资源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其与煤炭、油气等能源不同,不仅可再生,而且基本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太阳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可以有效解决我国现阶段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在科技发展的引领下,光伏发电系统在家用太阳能中的设计也越来越成熟。论文介绍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优点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对光伏发电系统在家用太阳能中的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