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天津现代城酒店塔楼建筑高度209m,建筑要求高度56m、平面长度65m的裙房结构和塔楼结构连为一体,中间不设置防震缝。酒店塔楼采用带加强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为超B级高度超限高层。结构低区外框柱为型钢混凝土柱,核心筒低区采用了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和带钢斜撑混凝土剪力墙。核心筒高宽比为20,因此为提高刚度设置两道加强层。中部设置伸臂桁架和环带桁架,建筑对与伸臂桁架相连的框架柱截面控制极严,因此伸臂桁架腹杆选用屈曲约束支撑;裙房部位为提高刚度,在不能设置剪力墙且抗侧支撑竖向不连续的情况下设置了屈曲约束支撑。高区设置环带桁架作为加强层,结构底部存在斜撑转换和搭接柱转换。系统介绍了该工程的结构体系特点、抗震性能化设计原则和方法、整体计算结果、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以及地基基础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重庆解放碑威斯汀酒店采用外框架(钢框架梁+型钢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伸臂桁架体系,在33层和49层的避难层设置了伸臂桁架,伸臂桁架的设置可以使外框架柱有效发挥作用,以增强整个结构的抗侧力刚度。结构整体分析表明,设置两道加强层,可有效地提高整个结构的抗侧力刚度,减小结构的水平位移,使其满足规范要求;同时,加强层的刚度不宜太大,太大了将造成严重的刚度突变;所以应对加强层的设置方式和层数进行对比分析,减少结构刚度突变。分析表明,在对加强层及相邻楼层采取专门措施后,整个结构在地震下仍可保持延性屈服机制。  相似文献   

3.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协同工作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邹勇强  陈麟  周云 《钢结构》2008,23(9):12-15
为了提高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协同工作性能及减小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差异,可采取以下措施:在钢框架上加设大型斜撑;在钢框架和核心筒之间增设伸臂桁架以及同时增设大型斜撑和伸臂桁架。利用有限元软件ETABS,对比分析了这几种结构形式的协同工作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钢框架上加设大型斜撑可明显提高结构的刚度,框架的剪力分配率更易满足规范要求,框架柱的材料利用效率更高;增设伸臂桁架对整体结构的刚度影响不大,但可有效减小铜框架和核心筒之间的竖向变形差;同时增设大型斜撑和伸臂桁架可显著提高钢框架一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协同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4.
沈阳金廊超高层塔楼地下5层,地上71层,建筑檐口高度为330m,采用钢骨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简结构.通过比选结构加强层设置方案,确定了加强层数量、伸臂桁架及腰桁架的设置方案.基于有限刚度原则,伸臂桁架腹杆采用防屈曲支撑,以避免加强层刚度突变.针对最小剪重比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采用放大楼层地震力和调整规范反应谱的方法提高楼层剪重比.塔楼核心筒在49层及以上楼层收进,收进部位及其上下1层按性能化设计理念采取加强措施,以减弱结构突变程度.对结构进行了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可满足预设的性能目标.最后介绍了结构体系关键构件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行湖北分行办公楼建筑总高度为239.9m,采用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混合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混合结构体系,核心筒剪力墙为整体结构提供大部分的抗侧刚度,筒体与楼盖钢梁之间采用铰接,在15层、30层设置了伸臂桁架和带状桁架形成加强层。分析表明,结构体系能满足承载力、整体稳定性、抗侧力和变形的需求。结构多项指标超限,根据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针对不同重要性的构件采取不同的性能水准进行了分析和设计。通过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找出了结构潜在的抗震薄弱部位和薄弱构件,并提出了相应的抗震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结构抗震性能,常在结构底部、加强层等关键受力部位或者立面收进等薄弱部位设置钢板组合剪力墙。广州东塔工程在核心筒与伸臂桁架连接的部位,剪力墙内设置了钢板,采用ABAQUS软件对其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研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变形特征、伸臂桁架内力、剪力墙塑性损伤等非线性动力响应。结果表明,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相比,在与伸臂桁架连接的核心筒部位采用钢板组合剪力墙,能够有效控制结构变形和减轻因刚度突变而造成的损伤,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7.
方正金融中心主塔楼结构高度为230.80m,采用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外框架由圆钢管混凝土柱与实腹钢梁组成,核心筒采用钢板组合剪力墙,并在建筑避难层与设备层设置两道加强层以提高整体结构的刚度。重点介绍了该工程结构选型与特点、钢板组合剪力墙连接构造与特点、伸臂桁架与环带桁架的优化设置、整体计算结果等内容;结果表明整体结构主要指标满足规范要求,结构选型合理。  相似文献   

8.
郑州某超高层建筑,塔尖高度280m,采用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充分利用了混凝土核心筒的阻尼和质量特性以及钢材固有的延性吸收和消耗风荷载及地震能量。经分析研究,无须设置伸臂桁架加强层结构即可满足相关规范变形及舒适度要求。本工程存在全楼整体斜柱、核心筒内88m深天井、核心筒高位转换、塔尖反光器特殊张弦结构等特点,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结构核心筒底部加强区的性能目标为中震不屈服。通过弹性及弹塑性时程分析,找到了结构的薄弱部位并采取型钢、钢筋斜撑等措施予以加强,使结构的性能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超高层建筑结构常采用伸臂桁架或环带桁架来提高其自身刚度。结合具体工程项目,通过对框架-核心筒结构设置伸臂桁架或环带桁架加强层数量及位置的研究,分析伸臂桁架和环带桁架提高框架-核心筒结构刚度的效率。分析结果表明,伸臂桁架提高框架-核心筒结构刚度的效率高于环带桁架;当仅设置环带桁架加强层时,环带桁架位于0.7倍结构高度时最为有效,设置于结构高区时提高结构刚度的效率大于设置于结构低区时,随着环带桁架加强层数量增加其对结构刚度的贡献效率快速下降。根据分析结果,最终采用钢管混凝土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环带桁架混合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0.
巨柱―伸臂桁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中,伸臂桁架应采用"有限刚度"来弥补结构整体抗侧刚度的不足,尽量减少结构刚度的突变导致的内力激增。本文对伸臂桁架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水平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伸臂桁架与核心筒的线刚度之比应选择在1.0的范围内,大于该值,伸臂桁架刚度过大,对减小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作用甚微,反而会造成整体结构刚度突变严重和伸臂桁架设置处的内力剧增;考虑到巨柱对伸臂桁架承载效率的提高作用,巨柱与核心筒的等效刚度比值不宜小于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