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浦东国际机场生态建设与民航飞行安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航飞行安全是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如何在机场生态建设中考虑飞行安全隐患防范,尤其是在防范机场鸟击飞机工作中按生态学规律实现“飞鸟飞机共享蓝天”的理念,是十分值得重视的。1996年以来,我们参与了浦东国际机场的选址、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鸟击防范和生态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1种青引鸟生态工程浦东国际机场始建于1997年,第1期工程于1999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在选址时,考虑到机场的用地规模和建设成本,定于长江口南岸的浦东新区边滩上。根据当时的鸟类群落调查,该区域在春秋季节是鹬类迁徙路线上的过境栖息地…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乡村振兴与山水林田草修复的背景,以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的鸟类生态保护为基础,结合明溪县地域文化特色,探索基于鸟类生态的生态修复概念性规划,以期实现鸟类生态保护与经济文化建设同步发展、人鸟共生式的和谐规划理念。研究不仅注重经济发展,更重视生态保护以达到和谐永续的生态目标,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规划理念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机场属于大面积的硬化地区,由于航站楼建筑面积、飞行区地面材质等限制,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很难采用常规的建筑或小区模式。南方某机场位于沿海地区,具有地下水位低、土壤为填海区下渗能力不足、需防范鸟类聚集等突出的机场特点;同时,机场属于排水防涝特别重要地区,排涝等级及压力高。以该机场为例,探索了机场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一方面通过在机场的具体规划建设中落实海绵理念,减轻机场本身的排水防涝压力,并与周边和上游地区排水系统衔接,另一方面则是对大面积硬化的飞行区、高径流污染的停机坪区等特殊片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提出设计指引。从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整体加强机场水系统全过程管控,建立"大-中-小"海绵系统,未来可以进一步在同类机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红树林生长条件的研究,形成以红树林生态修复为重点的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思路,将公园规划中的游赏系统建立在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红树林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双赢。以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为例,通过基于湿地水位时空管理的健康湿地水系统规划、融合红树林种植恢复技术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策略、基于鸟类栖息环境需求研究的鸟类栖息地生境营造规划等,实现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以湿地景观为特色的景观游赏系统。在广东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背景下,本文希望对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协调滨海地区城市建设与湿地保护利用之间的关系提供示范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蓄水后三峡水库消落带的剧烈水位变化与反季节水 淹,导致鸟类生境数量与质量的双重衰退,并引发鸟类群落组 成与空间分布的显著变化。针对适应水位变化并恢复鸟类多样 性这一三峡水库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科学问题,选取澎溪河 大浪坝消落带为研究区域,基于栖息、觅食、繁殖及庇护等鸟 类生境综合需求,提出以“环境要素-生物要素-空间结构”协 同设计为核心的鸟类生境修复技术框架。对修复后大浪坝消落 带鸟类群落的结构及多样性变化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鸟类生 境质量显著改善,在不同季节及水位条件下均能维持良好的鸟 类生境异质性,鸟类多样性得到持续提升。研究成果可为复杂 水位变化影响下大型水库消落带的鸟类生境修复与多样性提升 提供科学依据和可参考的技术范式。  相似文献   

6.
生态管理是我国风景游憩地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锋 《中国园林》1999,15(6):54-56
本文通过对生态系统的运作特点以及游憩活动对于生态系统的潜在冲击层面的分析,指出目前对于生态认知的局限性;并结合国际最新的研究动态,引进生态管理的方法,阐述其研究对于我国风景游憩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波  贺萌  彭琳  曾星月 《中国园林》2023,39(7):35-39
生态网络构建是应对城市生境破碎化的重要途径,其中,研究尺度范围、目标物种(或类群)特性及相应阻力面的设置是影响其合理性的关键因素。以2种林鸟为焦点物种,重点探讨了山地城市高密度城区生态网络构建方法和典型结构特征,以及保护物种生态网络的伞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鸟类迁移能力的中观尺度生态网络构建结果更加真实、可靠,也具有更强的实践指导意义;2)对于林鸟迁移扩散而言,规模较大的源地斑块和生境质量较好的小型源地斑块都很重要,而沿江山体绿地可能是林鸟迁徙的重要踏脚石;3)以保护物种作为焦点物种的生态网络对于常见种具有伞护作用,但从城市生态系统完整性角度考虑,针对常见种构建互补型生态网络也很重要。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应结合重要生态源地和生态“夹点”识别结果对山地城市生态网络进行优化完善,包括对滨江绿地、山体崖线、冲沟和次级河流等典型景观空间宽度和连续性进行修复,对关键节点型小规模绿地空间的保护和生境质量提升,以及复合型生态网络构建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邹萍秀  曹磊  王焱   《中国园林》2019,35(8):72
当前中国面临着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水问题,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及实践,并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为例,结合国内外雨洪管理的理念、技术和方法,构建了以分区而治、内外联合为主的"弹性"雨洪管理系统。将校园划分为3个子排水分区,阐明"海绵城市"的理念。校园设计提出了保护场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利用生态修复来减缓施工造成的损害,并在设计和施工中使用低影响开发(LID)实践等设计目标,以期指导我国海绵试点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李相逸  马超  刘育辰  王庆 《园林》2023,(2):35-42
湿地生态系统为许多物种提供重要的栖息地和各种生态系统服务,然而世界范围内湿地生态系统现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及退化威胁,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迫在眉睫。对天津七里海古泻湖湿地进行实地调查,结合遥感影像,识别生境类型。利用景观指数来描述和分析不同生境和植被组合的特征和质量,以不同共位群鸟类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数量、种类、首选生境等。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生境类型的消失、植物种类的同质化以及水资源的短缺是主要制约因素。由此提出根据鸟类的偏好构建和恢复栖息地类型和斑块,重建和疏浚水系统,根据MIKE 21的模拟结果来确定四季的补水方案。最终形成的方法和过程可为不同地区的湿地修复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的城市水土流失出现至今已20年了,当今城市水土生态问题需要宏观的理念和全新的方法。从城市出现的水土生态问题出发,论述了水土生态原理是与水土有关的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建设的人类行为准则和科学原理,提出水土生态原理的宏观尺度可理解为大地格局原则及其具体内容,并总结出城市水土生态原理的实践创新体系的六大方面:水土生态文化、土石方平衡的开发准则、道路边坡高差的优化控制及绿色防护原则、恢复与维护河流的生态功能原则、裸露山体缺口的生态修复原理、开发区流失防控配置原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