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T诊所     
《城市环境设计》2011,(10):226-231
我们试图在这个项目上做一些创新.打破传统诊所功能的制约。比如电梯或者楼梯井处理中.我们将空间打开,使它们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交通空间,并且是收集光线的采光井,让人们可以在此沐浴阳光。光线由采光井向下投射通过格栅会变得很柔和并逐渐减弱。这种照明设计利用建筑的正负关系综合内部和外部.使其保证每层有均质的光线。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新型的采光照明方式——太阳能光导采光系统。该系统可以汇聚太阳光线,避开建筑内部的各种结构问题,将光线高效地传入到室内,再通过漫射器将导入系统内的光线均匀漫射。在阐述传光原理的同时,介绍了国外典型实例工程,并就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宿晨鹏  陈剑飞 《华中建筑》2007,25(9):122-123
在地下建筑中,自然采光可增加空间的开敞感,改善通风效果,并在视觉心理上大大减少地下空间所带来的封闭单调、方向不明、与世隔绝等负面影响.该文从被动式采光法和主动式采光法两方面,阐述了地下空间利用自然光线的技术手段,希望尽可能多地将自然光线引入地下,从而充分满足工作、生活在地下空间的人们对自然的渴望.  相似文献   

4.
《家饰》2014,(3):130-137
打造有温度的现代感居家风格关键之一是要有明亮的光线,善用居家环境的自然采光,以适当的开放式格局引导光线注入空间,将能一扫空间阴暗狭小的印象,带来开阔舒适的生活感受。此外,除了常用的黑、白和原木色,小清新的粉红、粉蓝等配色可以带来更加愉悦的舒适美感。  相似文献   

5.
从体育馆自然采光要求出发,通过利用生态建筑设计软件Ecotect对不同天窗设置的模拟分析,对比天窗窗地比、天窗数量及间距等参数变化时室内场地不同的自然采光效果。分析其对采光系数、均匀度、光线方向性等的影响变化趋势,探讨对天窗自然采光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现代室内照明采光的装饰性设计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沐涟 《山西建筑》2007,33(11):229-230
从空间的使用功能、利用光的物理特性两方面介绍了采光照明设计的功能性,阐述了如何提高采光照明的装饰性,指出光线照射的变化可以丰富空间的层次,加强空间主题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谁不希望室内能照到更多的自然光?问题在于传统的采光管和天窗需要在屋顶上开很大的洞口。如今,斯蒂文·温斯特联合公司在能源部资助下开发出一种试验型日光照明技术,率先使用了能够把日光聚集到屋顶上的光线采集器。这种光线采集器的外观类似于普通的屋面材料。光线可以穿过光导纤维传导至安装在天花板上的光线散射器。采用此项技术的产品会在两年内上市。(张清滨供稿)光纤日光照明技术@张清滨  相似文献   

8.
介绍建筑导光管采光系统绿色施工技术在某大型综合体项目中的应用,该系统是通过高透光低辐射采光器将室外的自然光线收集并将其导入系统内部,经高反射率光导管传输和强化后,由漫射装置把自然光线均匀高效照射到室内任何需要照明的地方,合理利用自然光改变室内环境,最大限度减少白天电力照明的使用,是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沁阳市亚达玻璃钢厂研制开发的跨度6m的特大型玻璃钢采光罩,最近通过鉴定,已投入批量生产。 在一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中,都要涉及车间采光改造,原来的主要采光材料玻璃,虽透光性能好,可室内光线刺眼,而强度差,破碎率高,  相似文献   

10.
陈亚楠  遇大兴  边宇 《建筑科学》2023,(6):178-182+225
黑板面上出现的反射眩光是导致教室中视觉不舒适的主因,反射眩光可通过粉笔字与黑板的亮度对比度衡量,本文的目的在于提出基于亮度对比度来分析教室黑板面上反射眩光的方法。本文建立了教室主要使用场景反射眩光分析模型用于评价不同采光方案的反射眩光干扰度,在进行复杂采光系统模拟时使用了双向散射分布函数数据,文中介绍了BSDF并进行了准确度验证。结果显示:所提出的优化采光方案所对应的黑板面内的对比度(C≥1.3占比)高于基础方案27%,显著降低了教室内黑板面上反射眩光干扰度。本研究结论为:1)BSDF数据用于模拟教室采光系统准确度高于传统采光模拟方法;2)以黑板范围内的亮度对比度为基础建立的指标用于评估教室采光方案具有可行性;3)分析教室采光设计时,同时满足黑板面内亮度对比度和课桌面照度是提升视觉舒适度和天然光利用率的有效方法;4)用遮阳板将窗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采用光线偏转装置有助于降低黑板面内眩光干扰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