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源远流长.大师西扎主笔设计的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所呈现的空间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耐人寻味.其"小体量,大气象"的空间艺术境界,与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艺术有着明显的互通之处,为研究空间艺术与"诗意"表达提供了极佳的案例.文章从空间营造分析角度,以该建筑为例,分析中国园林艺术与当代建筑空间艺术的异曲同工之妙.重温经典,对比研读,旨在剖析空间营构方法,揭示内在规律;进而以期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促进对文化与艺术的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2.
园林空间与雕塑——以包头南海景区北入口广场设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包头南海景区北入口广场的设计,探讨园林中雕塑的设计布局.使之从理念、功能、空间、细部融入整体尉林之中.整合现有资源,使雕塑艺术与园林设计融为一体.在设计中运用雕塑艺术的设计理念,将园林看作一个大型的雕塑.在对园林造景材料的"雕"与"塑"过程中,实现设计理念的完美表达,并使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雕塑服从于园林的整体规划设计,园林环境为雕塑营造艺术氛围,两者共同构成一件完美的景观艺术品.  相似文献   

3.
潘传瑞 《中国园林》2005,21(12):73-76
园林要实现即时见效,应考虑到移木生命脆弱;同时移木也具有恢复生命机能的"反弹"潜能.这种刺激反应,随时间推移而迅速衰减消失.苗龄越大,个体越大,伤害越重,时间越长,"反弹"潜能越弱,康复难度也越大.苗木移栽就是根据这一特殊时段的特殊生命规律,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从苗木挖运、装卸、种植、修剪和浇水各个环节,阐述了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维持水的供求平衡,促进苗木康复,提高成活质量,从整体上实现造园无待效期理想.  相似文献   

4.
张媛  乔莉莉  范炜  石磊 《园林》2019,(6):77-81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是师法自然的写意山水园林,其中江南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更是体现了古典园林"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本文通过对江南园林艺术的研究与理解,以宝鸡阳光百翠园居住区为例,分析江南园林艺术要素及手法在北方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当中的应用,探索研究江南园林艺术传承与发展创新的一些思考,提出适于时代发展的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山水画作与古典园林的发起者都是文人墨客,园林造园的"园意"常趋同于山水画所蕴的"画境".基于对园林及山水画作发展脉络的梳理,文章针对二者的空间营造与造景艺术进行剖析,发现其美学特征、空间意趣追求、具体艺术手法等都出于同源.以此为基础,展开关于山水画论对中国古典园林意趣空间营建影响意义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我国山水画作与古典园林的发起者都是文人墨客,园林造园的"园意"常趋同于山水画所蕴的"画境".基于对园林及山水画作发展脉络的梳理,文章针对二者的空间营造与造景艺术进行剖析,发现其美学特征、空间意趣追求、具体艺术手法等都出于同源.以此为基础,展开关于山水画论对中国古典园林意趣空间营建影响意义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风景园林的意识、文化、价值观源于风景园林"活动",而风景园林最为基本的"活动"则是感受。中国山水诗、画、园作为中国风景园林感受的源泉与载体.形成了中国风景园林感受自身独具的艺术美学特征。陈从周先生将中国文化艺术与中国园林融会贯通,毕生为中国园林精髓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古典园林薪火赓续的守护者与复兴者,中国古典园林审美启蒙的开拓者和鉴赏家.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推动者与代言人,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纪念陈从周先生诞辰100周年将鼓舞我们擦亮双眼,为重拾传统综合的.整体的世界观和规划设计观,继承中国古典园林优秀的传统基因,创造中国风景园林21世纪的"有源之水"而坚持不懈.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8.
易博文 《中外建筑》2015,(1):122-123
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的很多传统艺术都有着相通之处,园林亦然。道教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以及"无为"等思想都与园林的精华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文章从道教的精华思想出发,着眼于中国园林这个特殊的艺术形式,以文化为基点,试图找出道家思想对园林精神、元素、空间处理上的相通之处,对现代城市园林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探究文化与园林间的内在渊源。  相似文献   

9.
法式规则园林是将园林、艺术和建筑首次通过"法兰西花园"融合在一起,成为法国、欧洲和世界园林的奇葩。今天法国的规则式花园已经演变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经典蓝本。为了诠释其成功和发展的轨迹,本文分析了它的起源和影响,解读了规划设计不同的组成规律,如几何、视角、创新体系及相关特征。其产生发展是许多"园林师"集体智慧的结晶,他们都为这一"艺术"的进步和传播做出了贡献,但其中很少有人像勒·诺特尔那样声名鹊起。最后,本文通过几张图片介绍几个案例,并说明其进化演替过程。随着历史的发展,法式规则园林的光环渐行渐远,也为其他园林风格的出现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园林,不同时期的园林也可上升为符号记录人类探索世界的烙印。通过对"回溯、整合、嬗变"3个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历史名园与名园背后的造园名家联系起来研究,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的特点,探讨园林所在的"情境",提出园林演变的规律及其本质原因,即园林形式的演变追寻文化的发展。园林史是一部藏在风景中可触摸的人类发展史,研究这种规律有助于我们"继承发展、与古为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园林的艺术成就在传统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得益于在美学上的特殊艺术追求。为此着重从崇尚自然、追求意境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园林的美学观,以求了解古代造园家的创作思想及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代园林景观学相对于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而言在艺术追求上相对滞后的现状,有很多成功的园林景观设计师,从现代艺术中吸取养分,从而使艺术在创造独特景观环境上的作用重新确立和深化.  相似文献   

13.
李利 《建筑师》2011,(3):27-32
景观作为人类干预自然进程的滤镜,以文化叙事的方式展现了各个时期、不同地域居民的生产及生活方式.然而,在今天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些先锋理论家和设计师对当代景观中布景式的文化叙事以及符号化的认知提出了质疑,认为景观(landschaft),作为人类栖居的环境,是一种社会认知和生动的过程,在人类的生产使用和生活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园林建筑占有很大的比重,成为组织空间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中国古代建筑空间的思想体系人手,对园林建筑与园林空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园林建筑布局的空间秩序特点及园林布局的规律和特征,以便当今的园林设计能够从中吸取精华,掌握这种传统的“艺术”精神,得其神韵,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15.
《景观设计》2013,(5):I0020-I0023
该项目位于贵阳花溪区人民公园、贵阳花溪大学城以及花溪区人民政府之间,占地面积为291000m2。该项目以营造清雅、含蓄的现代中式人居环境为基础,结合亲切、质朴的建筑设计风格,营造出自然情趣和山水灵气相融合的景观空间。该项目的建筑规划布局注重与周围的环境氛围相协调,设计根据建筑规划要求,合理进行造林、理水、设廊,并强调遵循“内外相映、外隐内张”的景观设计理念,营造出与众不同的景观效果。设计师将中式生活理念融入到设计中,并充分利用植物造景,营造丰富、自然、多样的植物景观,旨在打造直人、舒适的高品质健康生活社区。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是山水画与宗教绘画共生并存的时期,这一时期“道释画渐盛”“山水画成立”,尤以南北朝时期佛教画最盛。佛教画与山水画在敦煌相遇。受中国风景审美的影响,敦煌佛教壁画表现出了与印度、中亚不同的形式和风格,更加注重风景、建筑以及世俗生活的表达,是背后这一时期中国古人风景设计与风景文化的真实再现。文章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佛教壁画,系统对比同一时期印度和中亚的佛教美术,从而进一步明确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的风景审美表达。  相似文献   

17.
张树民 《中国园林》2003,19(4):64-67
晋词是我国现存的大型古典祠堂园林,根据唐宋园林的特点,分析晋祠内园林形成的历史沿革、发展史,分析全国的布局、山水的利用、植物种植的特色以及园林建筑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以来当代设计师对现代艺术的借鉴和应用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与冲动。艺术渗透到园林的各个角落,这是对园林内容的进一步拓展。这些渗透首先表现在设计师与艺术家、设计作品与艺术品的双重交叉使园林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其次,现代艺术为园林提供了一套多元化的视觉形式语言体系,也成为园林设计最直接、最丰富的形式语汇源泉。第三,现代园林在先锋艺术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也走上了一条在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上不断探索的道路。艺术与园林的结合将会一直进行下去,甚至会存在很多暂时不被理解的形式。表现形式及表达观念的不拘一格成为了现代艺术带给园林的最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9.
This work represents a critical review of a selection of significant parking area projects chosen within the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context, aimed at discussing the role of parking architecture conceived as an opportunity to reinvent non-urban landscapes. Such an issue is part of the very topical broader theme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frastructure and landscape, and of the various space and time scales on which landscape is perceived. Nowadays designers have to deal with several parking design opportunities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modal stations, airports, shopping malls, industrial areas, as well as natural, cultural and leisure parks. Even if these places and design themes have now become usual, they still require an appropriate and original design research. Parking areas, besides their specific original function, can represent gardens and public spaces lying between the city and the countryside, capable of producing new hybrid landscapes blending art, nature and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20.
符敏 《城市建筑》2014,(23):211-211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园林景观逐渐成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合成部分。而且随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园林景观设计更加注重观赏性与季节性,以满足人们对于精神生活与娱乐的需求。因此,彩叶植物因其特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