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托换纠偏技术 ,对倾斜建筑物基础沉降多的一侧采用锚杆静压桩方法控制其继续沉降 ,在沉降量少的一侧采用水平掏土法直接从基底掏土迫其沉降回倾 ,在限沉与促沉之间的中部过渡段采用垂直掏土法解除地基应力调整基础均衡沉降。通过几种方法的综合应用 ,成功地解决了软硬不均地基倾斜危楼的纠偏加固问题  相似文献   

2.
掏土托换技术在软硬不均地基危房纠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应用托换纠偏技术,对倾斜危楼沉降多的一侧采用锚杆静压桩方法限定沉降,另一侧采用水平掏土迫其沉降回顾,在限沉降与促沉之间中部过渡段采用垂直掏土调整基础均衡沉降,通过几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成功地解决了软硬不均地基倾斜危楼的纠偏加固问题。  相似文献   

3.
某综合楼不均匀沉降事故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南京一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 9层框架结构综合楼产生不均匀沉降及沉降过大的情况。分析了产生沉降的原因 ,运用限沉桩及应力解除法 ,对该综合楼进行了纠偏设计与施工 ,并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4.
某扭曲变形建筑物的综合纠倾与地基加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某基础埋置深度较大的 6层住宅楼因不均匀沉降而发生扭曲变形 ,向南倾斜 9 5 3‰ ,属于危险房屋。针对该建筑物的具体情况 ,采用了沉井冲水排土纠偏与锚杆静压桩加固地基 ,并辅以开沟槽释放应力等综合治理方法 ,经过近 4个月的施工 ,取得了预期的加固纠偏效果。  相似文献   

5.
软土地基上建筑物加固及综合纠偏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建于深厚软土上的某九层综合楼主体完工后产生了严重的不均匀沉降, 经采用锚杆静压桩法加固, 同时采用加载法、射水法和掏土法对建筑物进行综合促沉纠偏, 实践表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王新波  徐雅芳 《建筑技术》2000,31(6):390-391
应力解除法不同于一般的掏土纠偏法,它是在沉降较小一侧布置应力解除孔排,从中取土并辅以其他促沉措施,解除局部范围内的地基应力。为获得良好的偏效果,该法须在基础整体性及上部结构刚度良好的前提下进行,且设计、施工中均应遵循一定要求,尤其是各阶段的监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微型钢管桩是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中常用的桩型之一,而锚杆静压成桩与钻孔成桩是实现这一桩型的比较常用的两种被动限沉加固工艺.通过对应用上述两种不同加固工艺的工程实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锚杆静压桩加固方案由于属于挤土工艺,单桩承载力发挥充分,见效快,附加拖带沉降增加较小,比较适用于地基土层以软土为主的建筑物地基加固;而钻孔桩加固方案,虽属于被动限沉方法,但也有一部分主动促沉的效果,在倾斜率超过规范允许值不是很大时,可以用来调节差异沉降,特别是与后压浆技术相结合,能更有效地调节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钻孔灌注桩加固方法适用范围较广,尤其是可用于地基土层存在较硬土层的工况,但加固初期会加速建筑物沉降发展,引起的附加沉降相对较大,所以建议施工时应严格要求打桩顺序和时间间隔,避免引起更大的土体扰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把这两种不同施工工艺的微型桩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优点,更加有效地对建筑物进行快速加固和变形调节.  相似文献   

8.
冲淤纠偏加固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胡军 《建筑技术》2002,33(6):417-419
宁波某5层砖混结构住宅楼处于软土地基上,使用中发生不均匀沉降,采取冲淤纠偏,并用静压预制锚杆桩进行托换加固,根据实时动态监测数据控制和调整冲淤纠偏方案,进行止沉加固施工。施工中未影响住户的正常生活,无污染,无噪声,安全可靠,但该法对建筑物自身整体性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9.
锚杆静压桩在建筑物纠偏与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纠偏加固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超长锚杆静压桩加固地基配合掏土纠偏的设计与施工方法,分析了加固与纠偏的效果及原理以及压桩过程中所产生的附加沉降的原因,并对锚杆静压桩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映棠  俞清 《山西建筑》2012,38(12):75-76
通过山西省介休市某底框结构的纠偏加固工程实践,介绍了灰土桩加固地基和钻孔掏土、局部注水迫降技术的具体应用,指出在沉降大的一侧,采用灰土桩挤密地基土进行止沉;在掏土一侧局部注水使建筑物缓慢纠正,同时基底砌筑砖垛,防止掏土注水期间的突沉现象发生,且在施工完成后可防止出现反向倾斜。  相似文献   

11.
 大量实测资料及试验表明,地表下沉曲线以及拱顶沉降、中墙应力、围岩塑性区分布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即具有偏态性。对于此偏态问题,国内外学者以Weibull分布作为影响函数建立预计方法,利用地表移动的最终结果拟合,给出了偏态下沉预计的经验公式,但对偏态形成的原因却没有深入分析。结合城市浅埋大跨连拱隧道工程实例,针对已成功应用的CD,CRD工法等非对称开挖方法,根据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反分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开挖沉降曲线的偏态性及其内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采取压浆弥补地层损失,设置隔水帷幕限制偏态沉降范围,非等参支护调节时空效应等具体防范对策;监控量测中,应耦合建构筑物的健全度,评估施工环境影响风险阀值,拟定控制标准,保证地下管线和地面建构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阴阳坡温度及变形差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基于青康公路阴阳坡效应显著路段——K369路段路基的地温、变形监测资料,研究路堤内阴阳坡温度场差异及其对冻土路堤变形以及路堤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路基地温、变形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 冻土路基在横断面上的差异沉降变形和其下地温场分布的不对称状况密切相关,地温场状况及其变化控制和决定着冻土路基变形场的状况;(2) 坡向不同而引起的太阳辐射差异是造成阴阳坡热交换不对称的根本原因,也是造成路基横向差异沉降的根本原因;(3) 路基变形的发展较地温的发展有一个相对滞后的响应,这决定了路基最大沉降并不是发生在最大融化深度的时间。对有差异沉降的路基来说,阴阳坡两侧路基发生最大沉降的时间也不一致,阳坡一侧达到最大沉降的时间要滞后于阴坡。这种差异变形会随着时间加剧,最终导致路基纵向裂缝的发育进而严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对软土地区某深基坑施工期间周边环境影响开展监测研究工作。监测内容包括地下管线变形、周边地表沉降、周边建(构)筑物变形等。监测分析表明:周边管线变形呈现逐步下沉趋势,累计沉降量逐渐增大,距离基坑越近的管线变形越大;东侧深桩基建筑物,未出现较大的变形;南侧三航小区自行车简易房西侧部分沉降较为明显,东侧沉降不明显;三航小区4号居民楼,北侧房屋监测点沉降较为显著,南侧房屋监测点沉降较小;基坑周边地面变形均为距离基坑较近的监测点变形大。  相似文献   

14.
原地表沉降及边桩水平位移速率常作为路基施工中软土地基稳定性监测的控制指标.通过对上海某植物园塑料排水板(PVDs)处理后的软土地基在园林山体填筑过程中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原地表沉降、边桩水平位移、边桩竖向位移、孔隙水压力、分层沉降以及深层水平位移,研究适用于园林山体填筑过程中稳定性控制指标及预警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离心模型试验模拟平行盾构隧道近接开挖施工,研究了盾构隧道近接开挖对既有隧道结构内力、管片变形和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隧道开挖引起地表沉降的大小与开挖的步骤有关,而沉降槽的范围基本不变;2既有隧道靠近新建隧道一侧受拉,这一侧弯矩出现负增量,侧向土压力也有一定的减小,且既有隧道直径水平向变大,而垂向直径基本不受影响;3由于土拱效应,新建隧道已完成开挖部分管片拱顶的土压力随开挖进程先减小后增大;4采用地层结构法可以准确模拟隧道开挖过程的隧道结构力学特性与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6.
受边界条件的制约,浅埋隧道开挖引起地表沉降的解析式中大多包含地层损失,地层损失不仅是地表沉降的诱因,又是时间的函数。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地层损失随时间变化的模型,结合三维空间的萨格塞塔解,给出了预测浅埋隧道地表沉降随时间及施工参数变化的新型表达式。通过算例,分析了施工方法、开挖速度、台阶间距及解析模型中地表沉降速度系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相向施工时,地表沉降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背向施工时,地表沉降速率逐渐减小;开挖速度对地表沉降的路径有较大影响,但不改变沉降的终值;隧道分部开挖时,台阶间距为隧道直径的2~3倍,相互影响较大,大于这个区间之间几乎没有影响;地表沉降速度系数不影响地表沉降的终值,仅改变沉降路径。最后,通过工程案例验证了解析式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张阳 《福建建筑》2013,(6):26-28
以长沙市营盘路湘江隧道西岸北线分岔大跨段工况为实例,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对大跨段进行全施工阶段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得出结论:采用双侧壁导坑法能够有效的控制地表沉降;在两侧导坑开挖完成后,先施作导坑部分二衬再进行中部土体的开挖支护及二衬施工产生的最终地表沉降比隧道开挖完成后再施作整体二衬产生的地表沉降小的多,说明前者能够更有效的控制最终地表沉降;临时支护的拆除对地表沉降影响较大,实际施工过程中,建议紧密结合现场监控量测数据来确定拆除临时支撑的时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深基坑工程建设日益增多,对深基坑工程降水诱发地面沉降灾害的问题显得非常严峻。采用基坑降水与地面沉降耦合模型,将模型应用于基坑降水施工中进行分析评价,总结出了地面沉降的空间和时间影响效应,为基坑降水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承受超载作用的桩基性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基土承受大面积堆载作用时 ,就会产生沉降 ,置于这种地基中的桩基础 ,在土体沉降的作用下 ,桩侧就会产生负摩擦力。本文从桩 土相互作用的机理出发 ,建立了非均质地基土中单桩弹性微分方程 ,利用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和土层分层总和法求得堆载作用下 ,土层沉降随深度和时间变化的规律。由此求得均质地基土中 ,单桩的弹性微分方程的解析解 ,用有限差分法研究了非均质地基土中的情况 ,并用此法分析了某一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20.
土压平衡式盾构机在穿越流塑性差、渗透系数大的砂土地层时容易对隧道周围土体产生扰动,导致地表沉降不易控制和作用在衬砌结构上的土压力发生改变。针对地铁盾构隧道穿越砂土地层引起的地层扰动,采用一种能完全反映盾构隧道动态施工全过程的分析方法尤为重要。以城市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采用的土压平衡式盾构机为原型,研制 800 mm土压平衡式模型盾构机,该机主要包括推进机构、掘削机构和出土机构,能实现盾构始发、刀盘切削、螺旋出土、管片拼装等主要功能,以此开展砂土地层中盾构施工的室内掘进试验。试验过程中对盾构掘进引起的地层沉降及衬砌结构上的土压力进行量测,分析地层沉降形态和衬砌结构上土压力的分布形态,同时将试验结果同理论计算、数值分析及现场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土体性状和盾尾注浆对地层沉降具有重要影响,地层损失是地层发生沉降的主要原因。未注浆情况下盾尾脱环引起的地表沉降值占总沉降值的60%以上,且由于未注浆而增大的地表沉降所占比例为20%~30%,沉降时程曲线具有阶段性和时效性。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i与现场测试数据具有一致性。衬砌结构上的土压力分布类似于上下端为长半轴、左右端为短半轴的椭圆形,数值上试验实测值较理论计算值要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