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汶川地震铁路工程震害特征及工程抗震设计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5.12"汶川大地震及特点以及地震引起的铁路工程震害主要类型及特征,并对"生命线"工程、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地震近场效应及近场区工程设计、铁路工程抗震设计标准修订、铁路工程抗震设计关键技术研究等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进一步开展铁路工程抗震设计研究工作的建议意见:路网规划及工程建设中应对"生命线"工程给予足够的重视;高地震烈度山区的铁路工程,必须重视基于预防和减轻地震诱发崩坍、滑坡灾害的综合选线和总体设计,绕避潜在地震诱发大型崩坍、滑坡灾害的地段,同时,避免路基高大切坡,选用有利于地震防灾减灾的工程形式通过;地震近场高烈度区或位于地震断裂带的工程,需要研究如何减轻地震灾害与如何快速修复震害的相关工程技术标准;尽快启动<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修订工作,增加地震近场区(特别是地震断裂带)工程设计标准、方法的规定,增加基于预防和减轻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铁路综合选线和总体设计的原则等内容;建议开展基于预防次生地质灾害的高烈度地震山区铁路综合选线技术、基于地震临震预报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等高地震烈度山区铁路工程抗震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0)
本文选取2008年"5·12汶川地震"和2013年"4·20芦山地震"后一周《华西都市报》的相关报道作为研究文本,采取内容分析法,并结合对两次地震稿件报道内容、来源、新闻配图情况的量化统计进行分析得出,从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报道到芦山地震灾后报道,无论是宏观上对整个报道的策划还是细节上该报都有了长足进步,但在报道责任意识与挖掘自媒体能量上仍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4):663-666
汶川"5·12"地震,破坏之大,死亡人数之多,让世界震惊,所以人们重新把眼光投向地震预报。地震预报的确是艰难的,中国的海城地震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但唐山、松潘和汶川地震依然让人们陷入迷茫。地震发生前有许多先兆(包括前震),通过仪器接收,表现为一些地球物理场异常。引起这些地球物理场的异常有诸多的原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分辨出那些是因为即将地震而引起的。目前地球物理预测地震理论已经日趋完善,可进行多方位的数据分析,并在实践中验证,下逐渐走向相对科学地、精确地对地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4):663-666
汶川"5·12"地震,破坏之大,死亡人数之多,让世界震惊,所以人们重新把眼光投向地震预报。地震预报的确是艰难的,中国的海城地震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但唐山、松潘和汶川地震依然让人们陷入迷茫。地震发生前有许多先兆(包括前震),通过仪器接收,表现为一些地球物理场异常。引起这些地球物理场的异常有诸多的原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分辨出那些是因为即将地震而引起的。目前地球物理预测地震理论已经日趋完善,可进行多方位的数据分析,并在实践中验证,下逐渐走向相对科学地、精确地对地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地震后,四川省建设系统及地震系统组织相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对灾害进行大规模的调查。专家组成员对震害进行了深入认真、实事求是的分析,在地震周年祭之时对灾后重建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9·21"大地震后,台湾行政部门开始运作以附加住宅火险的方式开办政策性地震保险,试图通过保险机制的运作,建立完善的地震灾害赔偿系统.保险作为一种救灾形式及手段,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应用到自然灾害领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许多领域与国际社会的逐步接轨,开展地震保险业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中国地震保险终于走近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7.
2004年7月中旬,中国地震局进行了"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区域台及应急流动观测设备招标工作。此次专用设备采购采用政府采购入围招标方式,北京赛斯米克地震科技发展中心研制的DS-4A型短周期反馈地震计首家入围"应急流动用三分向反馈式短周期地震计",同时JDF-2型井下宽频带地震计也相继入围"区域测震台用井下型宽频带地震计"。  相似文献   

8.
根据川西北地震多发区东部区域内的基本地质构造、地震背景、地震发生受控于不同的断裂构造及1600~2000年的地震记录,将研究区域分成不同的地震分区,分析探讨了各区域地震发生特点,最后,总体分析得出研究区域地震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一摘要式论文,该文对汶川8.0级地震发震构造背景、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地震宏观烈度及强地面运动分布特征、地震震区地震动(PGA)区划结果、地震震害成因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笔者首先回顾了我国建国以来以及日本近代发生的主要地震的震害情况,并分析结构抗震设计应如何优化、并加强对地震的抵御.本文重点在于分析砌体结构及框架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并着重以保障人员不受伤害为目的的"大震不倒"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