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建筑类型学以建筑本体作为研究对象,重视对建筑形态的分类,常用来研究建筑的空间特征。文章采用建筑类型学中类型提取的方法对赣南厅屋组合式民居进行分析,对研究样本的空间组合方式进行分类,通过对类型的研究,找到组合方式的原型及其发展规律,并与赣中北、粤东、皖南的传统民居进行对比,总结出赣南厅屋组合式民居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湖南省西南部的洪江古城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有380余栋明清时期的"窨子屋"民居建筑群,本文初步分析了"窨子屋"与云南传统民居"一颗印"的异同,论述了"窨子屋"民居的平面类型、空间组合与布局以及典型的建筑元素,探索了"窨子屋"民居作为湘西南"一颗印"建筑类型所具有的独特建筑特征.  相似文献   

3.
选取湖南传统民居景观为研究对象,旨在对湖南传统民居进行文化区划,运用建筑类型学与文化地理学理论与方法进行分区分类研究。根据文化区的基本概念,参考综合自然地理区划与部门自然地理区划的基本原则,选取屋顶、山墙、平面布局、立面形态、主体建筑材料、承重结构作为主要参考指标,将湖南的传统民居划分为湘北湘中传统民居文化区、湘西传统民居文化区与湘南传统民居文化区。湘北湘中传统民居文化区主要有独栋正堂式、天井院落式、"丰"字形大宅以及"四方印"大宅等民居类型;湘西传统民居文化区主要有窨子屋、吊脚楼、石板屋、土砖屋、土家族主屋、土家族冲天楼、北侗火铺屋等民居类型;湘南传统民居文化区主要有"四方印"式大宅、"王"字形大宅、瑶族合院、吊脚楼等民居类型。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门和窗占着房屋屋身部分很大的面积,是整座建筑装饰的重点。传统民居的装饰与装修,是民居空间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建水民居中门窗把居住者的观念、心态凝固在各种以结构构件为依托的形象符号之中。与门窗功能相对应的形象主题,是文人文化的地方选择与地方民间工艺匠师的工艺技巧的结合。该文通过对建水民居中的门窗类型和形式以及门窗工艺和题材进行调查研究,试着了解建水民居主人祟尚"儒雅"、"修身"、"齐家"的伦理道德规范和精神情趣。通过了解建水民居中门窗的美,探寻其中文化的美,空间的美,最终了解建水民居的美。  相似文献   

5.
主要从汉文化、藏文化、原始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互动的角度,结合空间的历史变迁,以泸沽湖岸的摩梭古村格萨古村落为例,解读摩梭民居中以祖母屋为核心的家屋空间。将祖母屋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以男女柱及上、下火塘为代表的性别文化空间、作为祖母屋"心脏"—神龛的汉藏文化互动空间、冉巴拉-下火塘呈现出的原始宗教文化与藏文化的交融空间、反映社会秩序的座次文化空间、映射出原始祖先崇拜思想的生死门空间等多个细部空间分别加以论述,并结合具体案例对祖母屋内的空间变迁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多元文化因素在祖母屋建筑内部空间上的表达以及辨别它在摩梭民居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  相似文献   

6.
黎族民居是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然而它的特色正在消失。本文着重探讨了黎族民居的空间环境特征与社会文化特征。黎族民居与自然和谐共处,黎族民居的最大特色是船形屋。船形屋是黎族传统的住屋,因其造型独特与船相似,被称为船形屋。船形屋构成了黎族民居的可识别性特征,成为特定地域的文化标志,构成黎族建筑文化的特色。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它的形成原因,认为船形屋包含了社会文化的象征意义,黎族民居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继承与保护其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王新征 《华中建筑》2014,(1):154-158
该文通过作者在滇西北纳西族摩梭人传统聚落中的调研实践,分析了摩梭人传统民居在功能构成和空间模式上的特点,指出祖母屋作为摩梭民居核心精神空间的意义;该文总结了调研中发现的摩梭民居特别是祖母屋保护和更新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出了祖母屋建筑保护和更新中维护其精神核心空间属性的基本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统聚落和民居核心精神空间保护的一般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当我把内向空间归纳为中国传统的时候,已经假设了空间的文化性。——张永和院落是中国传统住宅中最为重要的成分。在中国民居丰富多彩的类型中,三合院或四合院的院落式民居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地域分布极广,使用人数量多,从南到北,从汉族地区到其他民族地区,无处不有,成为数量最多、变化又最丰富的民居类型。“院落”这个空间集中体现了中国民居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集中体现了中国民居的建筑文化特色。虽西方民居建筑中也有院落的构成,但在建筑文化意义上不仅与中国四合院大异其趣,而且在“院落精神”的表达上远不及中国四合院那样突出、…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文化建构的产物,家屋的内部细分空间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并且藉由空间布局和行为规范等多种方式表征出来。以宝赠村为核心田野点,选择侗族传统民居中的主屋和谷仓两个细分空间为阐释对象,深刻揭示了两个细分空间表征的深刻文化内涵。研究发现,侗族传统民居中,主屋与谷仓分别传递了不同的象征意涵:前者主要表现为家庭延续意象,并通过繁衍子嗣和延续香火两种行为规则得以体现;后者则集中在家庭关系意象表征上,并通过家族观念和男性地位两种形式予以达成。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民居建筑以其多样的建筑形式和独特的装饰细部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研究的重要目标和范本。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云舍村土家族"桶子屋"作为贵州土家族典型四合院民居形式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文章从建筑造型、结构构造、空间利用方式以及所蕴含的建筑文化等方面对"桶子屋"的建筑形式及居住形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小斌  石庆旵 《华中建筑》2013,(12):165-167,171
传统聚落民居如徽州民居建筑是经过地域传统文化长久地演变、浸染、沉积而形成的,汉族民众生活的聚落空间文化,受宋明理学的长期影响塑造了徽州民居建筑空间的布局特点,包括传统家庭伦理及文化综合影响,涉及到对徽州民居的空间结构与空间位序的布局安排,以及街道里民居空间的退让、高低的设计布局等关系的调整,都具有多层次的深刻影响,该文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试图建构对传统聚落民居正确的营建观。  相似文献   

12.
杨顺平 《山西建筑》2009,35(7):46-47
以福建传统民居为例,介绍了风水理论在传统民居中的运用情况,从建筑空间和材料两方面阐述了关于福建传统建筑的生态精神,揭示了福建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从而证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为准确识别闽江流域传统村落景观特征,以闽江流域11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对象,基于景观基因相似度理论,依据其民居景观特征将闽江流域划分为客家合院区、邵将合院区、闽中合院区、闽中围楼区、闽东合院区、闽东围楼区、闽东混合区、闽南合院区、闽北合院区9大景观区系,以期为整合区域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凸显区域景观特色,提升区域旅游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藏式民居的一般特点开始叙述,结合西藏萨迦县特殊的教派文化,着力从结构、材料、制造工艺和装饰方法等多方面介绍萨迦地方特有的民居,从历史的角度推演萨迦民居与寺庙的关系,为研究萨迦民居提供相对完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丁建华  金虹  孟臻 《华中建筑》2010,28(8):94-97
该文通过对哈尔滨早期俄式独立式住宅进行大量的调研,结合哈尔滨市特定的地理位置、气候和异域文化特征,深入挖掘其住宅建筑的空间调节方法,继而引发绿色居住建筑的空间调节设计方法思考。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的田坝大院是巴渝地区规模较大,型制等级较高,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宫室式宅院建筑。本文对其历史沿革,选址,平面布局,空间特色,建筑装饰和技术等特点进行了阐述,补充和完善了巴渝地区传统民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焦宇静 《华中建筑》2012,(8):129-133
该文以明清时期为时间界定,以徽州地区为空间定位,通过对徽州明清时期传统民居的调查、体验、分析,根据住宅的实例实物遗存和相关文献及资料,在思想文化、社会结构、经济技术、生活方式、民俗风尚等文化生态和历史背景上,从不同时期民居的建筑形制、住居类型、内外空间、建筑造型等多角度、多层面、客观与微观的分析,试图对当时徽州民居的形态、构成、装饰和陈设布置有一个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由表及里地进一步揭示徽州民居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建筑特质及工艺技术特征等。通过梳理徽州传统民居的形成动因及特点、徽州住居模式的基本特征、室内装修与陈设布置的样式与特质,希望对今后徽州地区新农村居住体系、住宅及室内环境在理论研究和设计规划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王芳  刘加平 《华中建筑》2012,(2):142-146
怒江流域是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三江并流的世界自然遗产区;也是多民族混居区,国家级贫困区。怒江流域的新民居建设对于改善少数民族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该文通过对怒江中游地区怒族、傈僳族传统民居的调研和实测,分析其建造特点及空间构成。同时,对比研究怒江流域大量新建的砖混民居,得出传统民居为低碳模式兼低的居住环境质量,而新建砖混房屋则为高碳模式兼"高"的居住环境质量,并指出新建民居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地域民居建设的指导原则以及具体实施策略。这些策略旨在形成一套新地域民居的建筑模式,积极推动新民居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袁媛 《建筑与文化》2016,(9):234-235
在地域文化中,最能够体现当地文化的载物便是传统的民居建筑,并且,传统的民居建筑的发展方向会受到当地的地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今地域性和民族性不断被人们所重视的今天,建筑物通常会带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因此,在建筑物创作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去从传统民居建筑中挖掘浓厚的文化传承基因,去更好地体现属于自己的民族特色,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去追求建筑物和大自然的相互结合和融合。本文将会结合具体的实例和笔者的经验,从传统民居的建筑文化基因为切八点,介绍怎样去深刻地挖掘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精华,进而灵活巧妙地将其运用到新的民居设计中,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新民居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20.
吴隽宇  谢薇 《室内设计》2023,38(3):9-16
自古以来,河流及其流域构成了一些最 具活力和最复杂的景观。河流维系着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则以多种方式利用河流,从而产生璀璨 的流域文明。广州作为西方人眼中的一座 “神 奇”城市,两千年来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海上门 户,现如今,我们可以从外国商人、船长、旅行 者、传教士等游记、报告或图像记录中获得大量 关于珠江流域文化景观的详细描述。本文尝试 将珠江流域的河流系统及其相关的文化景观作 为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研究,透过西 方人的视野,去分析其对珠江流域及其文化景 观的所见所闻,并深入挖掘珠江流域文化景观 的构成与特征,从而归纳出珠江流域文化景观 中的人水共生关系,为珠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 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