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水下爆炸原型试验受到场地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离心机缩比试验为研究结构在水下爆炸作用下的破坏提供了新的思路。离心机缩比模型试验通过放大一定倍数的加速度对模型进行缩比,同时模型在几何布局上缩小相应的比例达到与原型试验的几何相似。文章首先建立80kgTNT装药水下爆炸数值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原型试验进行对比,确定合理的比例爆距观测点,验证模型可靠性,继而采用相同的材料参数与建模方式建立1gRDX装药(等效1.62gTNT装药)在不同离心加速度条件下的水下爆炸缩比试验数值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离心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讨论相似率在水下爆炸离心机缩比试验中的应用,研究不同的物理量在离心机试验中的缩比关系以及附加离心加速度对缩比试验中水下爆炸动态荷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LS-DYNA软件对钢筋混凝土板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毁伤破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钢筋混凝土板在不同当量的装药、爆距作用下发生不同的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钢筋混凝土抗压强度、比例距离与板毁伤破坏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峰值压力较大,作用时间较短时板主要发生剪切崩塌破坏;而在峰值压力较小,作用时间较长时,钢筋混凝土板主要发生中部弯曲破坏;随着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比例距离的增加,板的破坏程度逐渐减小。研究结果可为以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库水位升降条件下边坡失稳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三峡库区频发的滑坡地质灾害已愈来愈引起学者的高度重视,其受水位反复升降的影响是库区边坡不同于其他陆地自然边坡的一个显著特点。以离心模型试验为手段,基于三峡库区典型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建立相应的土质边坡离心模型。在试验过程中实现对库水位循环升降的控制,模拟库区边坡在水位升降作用下的失稳过程。通过数码摄像、数字图像处理和传感元件测试,获得该试验条件下的土坡在水位升降过程中典型位置的孔隙水压力变化、全断面位移矢量演化(水平位移和沉降)、滑面形态及裂缝形成发展过程,并详细分析边坡在这种外部水环境影响下的变形演化、失稳和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若仅考虑水位升降作用的影响,该试验条件下的库区土质边坡的变形呈现典型的渐进牵引破坏模式,并具备较强的水土软化影响特征;裂缝在变形演化过程中出现交替张开和闭合现象,该失稳模式下的滑面呈折线形态,并在变形破坏过程中次生多级滑面。研究结果为库区滑坡地质灾害机制的深入认识、以及滑坡预防和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震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相似理论建立顺层岩质边坡力学模型,并介绍爆炸模型试验的设计思路及试验方法。以导爆索为爆源,通过水下爆炸模型试验,研究近场地震作用下原型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以及支护结构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顺层岩质边坡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的破坏主要表现方式为节理岩体间的层间滑动,破坏模式为应力波导致的滑移–拉裂破坏;重力式挡墙的压应力峰值分布随着墙高的变化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钟形分布;结合汶川地震现场考察及试验结果发现,支护结构对边坡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金安桥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抗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安桥水电站大坝地震设防烈度高达9度,基岩场地设计水平峰值加速度为0.399g,在如此强烈地震地区修筑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在国内尚属首次,因此采用数值计算法和模型试验法对碾压混凝土大坝进行全面的动力分析,确定大坝的抗震薄弱部位,为金安桥水电站大坝的设计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6.
采用数值方法分析了炸药起爆位置对混凝土和等效压实砂石介质组合靶板破坏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炸药起爆位置对组合靶板破坏的影响很大,相对于位置的不同,组合靶板呈现出成坑和隐爆两种毁伤模式;同时,靶板表面的破坏面积也不同,起爆点位于组合靶板的接触面时,靶板的破坏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爆炸试验和数值模拟,对RC梁在长持时平面爆炸波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和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为获取长持时平面爆炸波,设计了基于平面多点装药爆轰技术的平面爆炸波发生装置。对4根2500 mm×200 mm×200 mm的RC梁进行了野外爆炸试验,其爆炸荷载峰值和持时分别在0.4~0.7 MPa和85~100 ms范围内。进一步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中的结构化任意拉格朗日-欧拉(SALE)求解器和流固耦合算法,对试验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比超压、钢筋应变和位移时程以及构件损伤,验证了所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同时,评估了UFC 3-340-02规范中等效单自由度(SDOF)方法对于长持时爆炸工况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所设计装置能够生成长持时平面爆炸波,RC梁呈现典型弯曲破坏模式;基于SALE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适用于多点爆轰工况;SDOF方法低估了RC梁在长持时爆炸作用下的跨中最大位移,对于所考虑工况,混凝土和钢筋动态放大因子推荐取值为1.05和1.02。  相似文献   

8.
针对复杂地质构造的岩质边坡稳定性问题,进行含有不连续节理岩质边坡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库水与地震力共同作用下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规律及其破坏机制。通过向模型箱中注水和抽水来实现库水位升降的模拟,运用消波装置削弱箱壁引起的库水波浪反射波。研究发现,随着地震波的输入,库水面以下的边坡裂缝扩展较快;在相同地震波输入条件下,由于库水压力的存在,高水位工况边坡的加速度放大效应比低水位工况小。模型在库水与地震力共同作用下的破裂观测结果表明:库水入渗加剧了边坡裂缝扩展,库水骤降使边坡表层的加速度放大效应更加明显,不利于边坡稳定。边坡的破坏模式为:地震诱发上层坡体出现沿节理的裂缝,地震力增加及库水入渗加剧裂缝扩展,出现沿节理的贯通性裂缝;在地震力、库水入渗及库水骤降共同作用下,坡体沿上层结构面发生倾覆滑动破坏。  相似文献   

9.
开挖面稳定是越江跨海盾构隧道工程安全的关键,尤其是高水压条件下,开挖卸荷导致开挖面稳定控制更加困难。以越江跨海盾构隧道为背景,研制了一套包含材料和设备的高水压泥水支护形式的开挖面稳定模拟试验装置,通过大型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高水压下开挖面坍塌失稳破坏模式和土、水应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高水压条件下开挖面失稳具有突发性,土体呈现由局部–整体形式急速发展破坏,极小的泥水压力变化幅度即可导致土体迅速发展为整体破坏并传至地表,失稳过程中可观测到滑移倾角减小、破坏范围扩张;②随着泥浆压力的降低,开挖面前方土压力呈现先减小后增大最终趋于稳定值,开挖面失稳可以划分为微观变形、局部破坏、土拱形成、整体失稳四个阶段;③开挖面发生主动破坏时,孔隙水压会发生突然降低现象,这是由于高应力条件下密砂具有剪胀效应,从而引起负孔压导致孔隙水压力急剧下降。这种孔压波动会对开挖面失稳带来不利影响,加速开挖面失稳进程、导致失稳区域的扩大。研究成果对越江海水下隧道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锚固洞室在顶爆作用下破坏形式及破坏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抗爆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方法,研究锚固洞室在顶爆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及破坏过程。根据锚固洞室破坏模型试验,发现锚固洞室主要有:受拉破坏、剪切破坏、受压破坏和压剪破坏4种破坏形态。通过分析试验解剖图和应力波传播规律发现:爆炸应力波作用下,锚固洞室首先在拱顶锚固区发生"层裂"现象,在自由面附近有类似半椭圆拱岩石介质脱落;同时两侧容易形成"八"字型剪切裂纹,随着爆炸荷载强度增加,如果锚杆加固较弱会在洞顶产生局部坍塌,一旦锚杆加固较强就会发生从爆心至洞室整体坍塌。最后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洞室受力情况和塑性区发展过程,进一步探讨了锚固洞室在顶爆作用下破坏形式和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11.
赵珂 《规划师》2001,17(3):50-53
介绍重庆合川市草街镇风貌规划设计,探索如何保护与延续传统文化,创造体现地方文化和现代精神的城市文态空间。  相似文献   

12.
监理工作的规范性是开展监理工作的基础必要条件。通过检查、指导、总结、改进等措施,加强监理工作的规范性,以提升监理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周卫 《新建筑》1999,(1):59-61
罗马2000年教堂所揭示出的独到的时空观,全新的并置观,以及引人入胜的空间架构观,使我们领悟到新时期宗教建筑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当其建成,建筑必然"可见"且表现在多个层面.其中与行动相关者往往非视觉可见,而是以其他方式"可辨".通过简要考察机器的异化,及其与有机体在概念上的同源、分叉、嬗变,探讨技术形态之变更对建筑"可见"性的影响.进而以二者同机能的类比为起点,从建造、环境、居用等方面对建筑之行动展开分析,指出当这些行动因设计而"可辨",建筑将不再孤立,而是被嵌入与环境的多重关联;也正是这种可辨的与世界的缠绕,持久地贡献于建筑之意义的生发与文化的滋养.  相似文献   

16.
魏春雨  齐靖 《时代建筑》2013,(1):128-133
文章意在探讨在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区域内如何谨慎开展建筑活动,通过回顾岳麓书院的历史沿革,分析书院“藏”与“纳”之思想精髓,提炼书院建筑空间的形态特质,将其引入到中国书院博物馆设计中.以“天井”、“片段”作为过渡来消解建筑体量,并辅以细部的材料建构,以取得“异质同构”与“和而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南解放阁不仅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而且也已成为济南标志性的建筑之一。本方案的设计是对历史街区场所精神重塑的必要性的展现,同时将解放阁与周围规划的现代建筑场所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ofit-maximizing location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demand on the optimum location decision of a firm in the Weberian triangle. It will be shown that:(1) When the distance of the firm's location from the product market is held constant, the optimum location for the firm would be independent of the demand function if and only if the expansion path in input space is linear through the origin as demand varies;(2) When the distance of the firm's location from the product market is a decision variable, the optimum location for the firm would be independent of the demand function if and only if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is linearly homogeneous.I am grateful to Professor Bob Logan for helpful discussions, and especially Professor T.R. Lakshmanan for very valuable suggestions and comments. This work was partially supported by a 1987 Summer grant from the School of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Alaska Fairbank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