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结合某工程基桩检测的情况,通过低应变、声波透射法、钻芯法及钻孔电视等不同方法的对比验证,分析基桩检测方法判断砂层中冲孔灌注桩出现塌孔、桩底沉渣等施工质量问题的方法,为同类工程的施工和检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
嵌岩灌注桩的桩端性状直接影响着桩的承载力的发挥。低应变法检测实例表明桩身截面变化,土阻力变化、混凝土强度变化、持力层破碎程度及沉渣厚度大小等因素都可能使低应变曲线上桩端的应力波反射复杂化。在综合对比同一场地、同一桩型的实测曲线后,对于桩端性状仍无法确定或有所怀疑时,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如钻芯法等)进行核验,并进行综合评价,以避免误判、漏判。  相似文献   

3.
旺昕  刘誉  徐辉 《土工基础》2009,23(3):74-76
应用PLAXIS 8.0中的动力分析模块模拟低应变的测试过程,就桩底沉渣对低应变反射曲线的影响展开数值仿真分析.分析表明:地下水对低应变反射信号的影响不大;桩底沉渣对摩擦桩的低应变反射信号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桩底沉渣对于端承桩,不仅会影响桩底反射到时,而且在桩底反射之前还会产生信号峰值与沉渣厚度密切相关的同向反射.  相似文献   

4.
郝工 《福建建筑》2000,(B11):93-94
本文以浙江某建筑工程机械冲孔灌注桩检测实例,验证低应变反射波法和钻孔取芯法对基桩工程检测的基本原理,阐述反射波法和钻孔取芯法两方法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特点,从而证实了建筑工程基桩检测中低应变反射波检测可作为一种普查手法,钻孔取芯法检测是详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刘启林 《山西建筑》2010,36(9):113-114
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不同桩底沉渣厚度和强度对基桩动测信号的影响,得到了沉渣厚度和强度对动测信号的影响规律,指出了存在桩底沉渣时桩底位置的正确判断方法,通过与实测信号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某工程实例的基桩钻芯法与低应变法检测结果对比,介绍低应变法定性判断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及桩底缺陷的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典型工程实例探讨低应变法对端承桩基完整性检测的适用性,着重分析岩层性质、锤击能量和锤头材质对低应变反射信号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低应变法检测和评价端承桩完整性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当桩身入岩段长度较大且岩性较好时,因土-岩界面透射波能量衰减大,很难获取桩底有效反射信号。锤击能量与反射波振幅大小成正相关关系,评价桩底沉渣厚度应考虑不同锤重对振幅的影响,也应考虑桩身应力波在桩底可能产生二次反射和叠加。对于桩端为破碎中风化基岩的长桩,采用软-重锤组合激振有利于识别桩身缺陷和桩底反射信号。  相似文献   

8.
本工程是典型的在上覆粗砂层且岩溶较发育的灰岩地层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实例,结合详细的勘察报告,设计采用嵌岩摩擦端承桩,选取中风化岩石为桩端持力层,低应变法对桩基进行完整l性检测,静载荷试验对桩基完整性存在问题的进行承载力验证,验证结果不合格。通过钻芯法对静载试验不合格的桩进行原因分析,发现存在沉渣过厚和桩端持力层不满足要求等问题。对不合格桩进行加固处理,又分别采取静载荷试验进行了加固效果验证,通过两根不同沉渣厚度的基桩的检测、加固及效果验证等数据的对比,最终得出本文结论。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地下车库基桩低应变检测的基本原理与检测方法,采用PDS-PS基桩动测仪、手锤和力棒等设备进行检测,获得反射波波速、完整性类别及反射波波形图等,研究结果表明:低应变反射波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快速灵活、效率高、耗费少,锤击能量小,属于无损检测;将基桩假定为一维均质弹性杆件模型即L桩长≥D桩径,通过锤击桩顶产生的应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遇到桩身缺陷时,会产生反射和投射,通过完整性分析和打印的波形对桩身完整性做出判断;当桩身无缺陷时,Z1=Z2,VR=0,桩身内部不存在反射波,只存在桩底反射波;当桩身存在缺陷时,Z1 Z2,VR与VI同号,即在实测时域曲线上,反射波与入射波同相;当桩身存在扩径等原因而使波阻抗增大时,即Z1Z2,VR与VI反号,即不在实测实域曲线上,反射波与入射波反相。当桩身存在缺陷时,根据接收到的缺陷反射波与锤击桩顶出发的时间差和声波在基桩内传播速度V来计算基桩内的缺陷位置;在140根基桩中抽取24根基桩进行完整性检测,Ⅰ类桩共有18根,占所测桩数比例为75%;Ⅱ类桩共6根,占所测桩数比例为25%;Ⅲ,Ⅳ类桩共0根;在140根基桩中抽取24根基桩进行检测,其中完整桩共有18根,占所测桩数比例为75%;缩桩共6根,占所测桩数比例为25;扩径桩、离析桩及断桩共0根;从基桩完整性类别和典型桩类别所占比例来看,所检测基桩完整性较好,桩身结构承载力较好,振动反应曲线较为规则,波形清晰、完整、直观。  相似文献   

10.
李志林 《广东建材》2021,37(3):27-28,65
钻芯法检测能直观反映桩身缺陷,在鉴别桩端持力层、查明桩底沉渣厚度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际工程中利用钻芯孔作为通道,结合高清钻孔电视辅助,进行高压灌浆处理,在桩底沉渣及持力层溶洞处理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年的桩基检测实践,对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的几个难点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一维弹性杆波动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基桩缺陷与反射波波形的关系,并对具有同样的同相反射或反相反射的缺陷以工程实测波形为例,从波形特征上阐明了缩径与离析、夹泥与空洞、局部断裂与断桩的区别,论述了桩顶浮浆层对波形曲线的影响、大直径桩的横向惯性效应以及不同桩型、不同桩底持力层的桩底反射波特征。从而能较好地避免缺陷的误判,对反射波法检测桩基完整性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质量问题,特别是目前常用的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桩底持力层有溶蚀、溶洞,或者因桩底附近有溶洞,清孔困难导致沉渣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等现象。针对岩溶地区的特殊性,钻芯法检测是检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因素,有可能导致不能对沉渣及持力层进行综合评判,或者检测发现质量问题等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检测,综合以上各种条件,高应变法可做为首选的验证方法。结合高应变法跟钻芯法检测综合分析,对工程后期处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贺睿  侯玉宾 《工程质量》2009,27(10):14-17
根据检测实践和现场试验结果,对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中经常出现的典型时域信号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传感器粘贴好坏、盲区内浅部缺陷、长桩段扩颈现象、桩周土中软硬夹层的组合特性及嵌岩桩桩底岩土特性变化等,在检测曲线上均具有典型的反射信号。正确认识这些反射信号的特征,可以保证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工业建筑》2017,(3):188-191
在对某工程中基桩进行高应变动力检测抽检时,发现部分嵌岩桩承载力未达到设计要求,通过钻芯法验证发现:部分基桩桩端沉渣过厚,另有部分基桩桩端未达到进入中等风化岩层的设计要求。该嵌岩桩采用冲击成孔法施工,出现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上部填土和松散粉土部位未做护筒且泥浆未按要求制配,导致塌孔发生。针对工程的实际状况,对工程基桩进行了全面抽芯检测,根据桩端有无沉渣和桩端持力层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加固方案,取得了理想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前低应变法已成为基桩完整性的主要检测手段。通常情况下,低应变法检测时都是在桩头位置放置传感器,同时进行竖向激振产生沿桩身向下传播的应力波,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差异的界面(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等部位)或桩身截面面积变化部位,应力波就会发生反射。但低应变法检测已浇筑承台基桩时,存在激振点位置不确定,检测曲线不准确等现象。文章通过对承台-基桩上不同位置采集的低应变法实测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承台-基桩最优低应变法检测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低应变反射波法的理论基础、检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结合对福州某工地冲孔灌注桩的低应变实测波形的分析,通过钻孔取芯法的验证,总结了几种典型缺陷桩的波形。研究验证了低应变反射波法的有效性,为同类桩型低应变检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对目前大直径灌注桩完整性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以中山市某工程的实测结果为依据,分析了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在检测桩身完整性时各自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低应变法的宽脉冲会掩盖桩顶附近的缺陷,对桩底及以下土层难以分析;声波透射法由于埋管限制无法检测到桩底持力层及桩身是否扩径;高应变法对桩身浅部缺陷的判定存在盲区,且无法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以往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技术的研究,获取较清晰的桩身完整的长桩桩底反射波信号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利用清晰的长桩桩底反射波信号,论述了同一根长桩的瞬态激振频率高低不同会导致整桩纵波速度略有变化,以及根据整桩纵波速度大小和桩底反射波信号特征,可以分析判别长桩桩底沉渣较厚(或桩端离析)的缺陷,以提高检测技术水平,确保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对于低应变反射法和钻孔取芯法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原理及其若干问题进行了系列的整理和归纳,然后结合工程实例,就低应变反射法和钻孔取芯法的相关结论以及桩基检测技术的展望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详细介绍了一个混凝土预制桩工程经低应变动测,发现接桩处弹性波反射很明显,随后采用高应变复核基桩完整性,并采用锚桩法静载荷试验对接桩质量进行验证的过程,对基桩检测过程中出现类似情况避免误判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