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城市面临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日趋严峻。作为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建设的主要内容,山地公园对于满足山地城市居民的游憩休闲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评价有助于科学指导山地公园的优化,提升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游憩服务质量,提高市民的游憩体验感。以承德市为例,对中心城区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基于承德中心城区山地资源和环境特征,着重从市民对中心城区山地游憩环境的需求、感知出发,应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选取了游憩环境、游憩设施、游憩感知、游憩承载、游憩区位5个方面的13个评价指标,基于GIS平台对这些指标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定量化分析,并将评价结果加权叠加,得到承德中心城区21个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等级。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城市山地公园游憩开发建设指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满足市民对山地空间的不同游憩需求,进一步推动城市山地公园的生态游憩建设与城市绿色空间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许多工厂企业纷纷向城市外围迁移,城市中留下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建设。该文对当前城市工业废弃地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了基于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工业废弃地改造的基本模式,并以海盐中兴公园景观设计项目为例,探讨了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指导下的工业废弃地改造设计,以期与城市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步。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产业结构的改变,我国各大城市出现了数量较大的工业废弃地。为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共同发展,我国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建设,城市用地不断减少,此时大量的工业废弃地有了开发和重建的意义。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工业废弃地生态景观建设既能够展现工业发展历史,也能为工业废弃地的再利用提供发展思路。文章通过对工业废弃地景观重塑价值进行分析,梳理城市工业废弃地改造的理念和原则,进而提出景观重塑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多伦多东海湾项目表达出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新关系。通过对多伦多东海湾生态景观的重建,将城市工业废弃地视为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场地,为城市引入生态价值。研究主要涉及城市工业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修复和复兴城市工业废弃地生态环境,重新思考景观的生态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园林》2016,(12)
正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香港郊野公园规划成功模式的影响,为了实现土地的集约型利用,同时满足市民回归自然的游憩需求,中国部分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城市纷纷开始规划和建设郊野公园。目前城郊游憩地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日常游憩活动的重要场所。郊野公园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是城市生态安全运行的缓冲空间。郊野公园的核心是:位于城市边缘地带(城市建设用地之外的郊野地区)、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为人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转型的大背景下,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强调,城市未来发展将越来越关注宜居性。塑造良好的游憩环境、提升公共空间品质、服务都市居民将会成为评价城市宜居性的重要因素。上海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中缺乏游憩系统相关评估及标准,因而针对上海市民游憩需求评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2015加州综合户外游憩规划》案例分析,总结针对市民游憩需求的评估方法和服务标准。为了客观评估上海市民游憩现状情况,通过引入公众参与环节,发布网上问卷、现场调研与访谈等形式,针对游憩需求与偏好进行抽样调查。通过数据的分类统计、交叉分析,旨在总结不同年龄结构、居住于不同区(县)的上海市民对游憩空间的距离偏好、类型偏好,为未来上海制定游憩专项规划作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香港郊野公园规划建设经验借鉴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游憩休闲空间,香港郊野公园建设为目前处于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的中国城市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借助郊野公园建设,香港在人多地少的客观情况下,保护了全港3/4的生态空间,在提高环境质量的同时,还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游憩休闲空间。梳理香港郊野公园30余年历经初创、筹划和现固3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从法规制度、规划设计、实施管理3个层面分析其成功的经验所在,并从管理体系、关注需求、政策合力及生态教育四个方面探索香港经验对上海下一步郊野公园建设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与利用成为生态城市构建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今矿坑废弃地的再生模式已从最初单一的生态修复向生态修复和景观功能融合转变,矿坑成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文章以广州南沙凤凰湖公园设计为例,探讨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发挥其观赏游憩、科普教育等功能,并对公园建成后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以期给今后城市废弃采石坑再生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城市休闲游憩系统构建是城市回归为人服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提升,城市居民开始追求更舒适,更宜人的生活。城市品质的提升就成为城市管理者所需要面临的问题。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2月视察四川成都天府新区时首次提出,其注重"人、城、境、业"的高度和谐统一,将市民休闲游憩和游客旅游休憩系统的需求进行统筹考虑,从而实现宜居、宜闲和宜游的建设目标。厦门作为旅游热门城市,其城市休闲游憩系统的构建要同时满足市民和游客的需求,这一点同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有着相似的地方。本文通过对休闲游憩系统的构建要素分析和公园城市建设要求的梳理,从而对厦门市集美学村游憩系统的建设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集美学村后期改造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芳  李小彤  尹瑞 《重庆建筑》2011,10(3):5-10
步行已经成为重庆市民重要的游憩方式,都市区已建设了大量步道以满足需求。总体来看,市民对步道的评价较好,同时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对市民需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以香港游憩步道的规划建设为借鉴,对都市区游憩步道的线路、路面、附属设施以及生态环境维护等方面提出规划设计要点,以指导游憩步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日本现代园林尊重传统,继承古老的文化精髓;同时又大胆创新,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与现代工艺技术相结合的发展途径,形成富有现代感的新型园林.文章通过对日本园林发展历程的梳理,归纳其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原因.并在对日本现代园林特征进行概括的基础上,总结其设计的理念和手法,比照中国园林的现代化进程,思考我国园林发展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2.
陈明 《安徽建筑》2007,14(5):56-57
文章在分析了沥青路面反射裂缝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芜湖市银湖路刚改柔工程的实例,提出采用灌浆工艺加固路基及沿缝设置APP防水卷材、满铺稀浆封层及沿缝设置玻纤格栅的组合技术,对防治反射裂缝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芝加哥城市现伏与转型 1960年,由于全美经济衰退和工业企业外迁,芝加哥出现了郊区化所带来的制造业就业岗位外迁问题.与此同时,芝加哥政府开始研究新一轮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1980年最终确定并贯彻执行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目标.进入21世纪,芝加哥前期的产业转型战略成效显现,基本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的多元化经济结构,以“国际教育科研城市”、“文化体育城市”、“休闲城市”为定位,致力于打造“最绿色的城市”.而城市的发展及转型,带来了诸如交通拥堵、大型建筑空间荒废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交通枢纽改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既要确保现有枢纽的功能,同时又要满足规划枢纽的建设需求,并在规划枢纽建设过程中平稳过渡。该丈就规划枢纽建设过程中的临时交通枢纽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晓帆 《华中建筑》2006,24(11):203-205
该文通过对三个不同时期形成的傣族聚落的比较,以神圣和世俗为切入点.讨论在傣族聚落变迁中的深层结构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为了应对国际集装箱运输不断增长的需要,芝加哥地区作为美国最重要的货物运输枢纽,急需增加联合运输终端容量.本文介绍了"货运导向发展"(FOD)中评估、对比和鉴定潜在场地的三个步骤.FOD的发展方法是将生产和配发业务集中于具备便捷的货运条件、补充性商务和工业生产力的地点.该程序的应用结果是以货物运输设施为载体的经济发展项目落户到两个较老的社区.  相似文献   

17.
张卫  侯雨卓 《新建筑》2009,(1):106-111
雅思柏设计事务所在2002年通过国际竞赛赢得新加坡拉萨尔新航艺术学院新校区的设计权,经过5年的设计、深化、施工,一所全新的艺术学院呈现在公众的面前。讲述了一种新教育形态下的两个设计策略:城市与校园的互动、创意与形式的转换,并讨论了新艺术学院联接城市文脉以及当对代领先艺术研究机构定位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徐思光 《安徽建筑》2006,13(5):49-51
文章用“适用、经济、美观”的建筑原则科学评价省建科院办公楼改造工程。总结和肯定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完善建筑使用功能,通过增加建筑节能措施及采用先进技术,得到了较好的改造效果,为改造工程的设计施工树立一个良好的工程范例。  相似文献   

19.
纵览人类文明史数千年,轴向空间始终是人类永恒的设计命题,通过对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中心区环境改造工程案例设计过程的论述,探讨了这种命题在当代设计中的某种变化,展示了基于轴向型空间原理研究之下,设计文脉的某种延续性和延展性,同时强调了对场地属性的探知对景观设计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肖旻 《华中建筑》2006,24(12):194-196
借助清代广东方志,对其梁津部分桥梁资料的和步检索和阐释。对于明清时期地方桥梁营造活动中,营造者之材料与技术观念,以厦木石材料变迁之现象,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