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为传统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了难得机遇。文章在阐释保护和开发辩证关系基础上,针对延边地区朝鲜族传统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相融合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当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7)
传统村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的一部分具有民族文化遗产的宝贵价值,同样是一种独特的不可再生旅游资源。合理地对于传统村落的资源进行旅游开发,不仅能够带动村落居民生活及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为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添加新的活力。本文从介绍传统村落的现状入手,分析旅游开发和保护的价值,并以涉县王金庄为例,根据其旅游开发和保护的现状,提出旅游开发与保护可行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黄晓燕  韦希 《四川建筑》2007,27(3):25-26,29
以四川广安沿口古镇为例,对古镇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状况进行评述,探讨传统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人文价值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马寿涛 《云南建筑》2014,(5):125-127
民族特色村落的旅游开发带来了的传统民居的传承和改造契机,传统民居作为重要的文化景观和旅游资源,可以通过旅游业的收入进一步推进传统民居的传承和改造,使之与村落旅游开发结合。传统民居不适宜现代生活需求等诸多因素使得传统民居逐渐消失,以怒江滴水河村的旅游开发为背景研究傈僳族特色民居“千脚落地”的基本特征和改造做法。当然传统民居的传承并不是要阻挡社会的发展,更不是阻止新建筑的产生,所以,研究试图得出传统民居的传承与改造的重要方面和做法,以期促进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苏州陆巷—杨湾传统村落核心价值的旅游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巷、杨湾古村是苏州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完整地再现了苏州传统村落的历史风貌.从传统村落核心价值的角度探讨旅游开发,就是要开发富有地域特色、传承地域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本文基于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这一核心问题,重点分析了陆巷一杨湾传统村落在生活体系、农耕渔猎、建筑技艺三个方面的核心价值及其开发利用思路,探讨传统村落旅游产品体系,以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并为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提出一些可供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张熹  车震宇 《华中建筑》2012,(9):105-109
旅游开发是村落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如何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保护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使其得以延续性发展是当前村落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该文基于空间句法的轴线分析方法,对开发比较成功的丽江束河古镇空间形态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束河在开发过程中通过运用整合度核心区外移、调整空间布局和旅游功能合理分区等手段,在传统村落之外形成新的整合度核心,将大量的人流活动引向新区,从而缓解老区压力的具体开发模式,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韩国江陵端午节开发实或的分析,认为传统节庆旅游开发要在群众的广泛参与下,充分的挖掘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以特色资源为依托,打造品牌化的传统节庆旅游,创造性地开发传统节庆旅游项目,以专业化的市场运作模式,整合开发传统旅游节庆产品.  相似文献   

8.
牟伦超  何俊萍 《山西建筑》2006,32(21):20-21
以利川市为例,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旅游开发和传统城镇保护与更新的相互影响,认为传统城镇发展应以保护为先,旅游开发并行,重地方特色,重整体性,这样才能使传统城镇在获得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保持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
通过实地调查访问,获取杭州市截止到2016年前四批公布的36个传统村落信息,利用ArcGIS将传统村落位置可视化,制作了杭州市传统村落的核密度,并将传统村落分布数据与地形数据、交通数据、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叠加,探究杭州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旅游开发策略。得到以下结论:(1)杭州市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两大聚集区;集中分布于地势低平及交通较便捷的地区;且位于经济发展较慢、人口密度较低地区。(2)杭州市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策略主要有:将杭州市传统村落与旅游景区实现联动发展;传统村落开发过程中保护优先,突出特色;旅游开发注重以人为本,协调好游客和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旅游开发与传统聚落保护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源  李晓峰 《新建筑》2003,(2):29-31
旅游开发是传统聚落保护的一条途径。基于传统聚落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了旅游开发对传统聚落各方面的干扰,认为旅游开发带来的后果是利弊并存的。指出传统聚落的旅游开发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乡愁呼唤着人们情感的回归,留住乡愁,就留住了人情味,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就是为了守住历史与时间的乡愁。本文在分析传统村落乡愁与意象的基础上,以徽州传统村落——绩溪县龙川村为案例研究,分析徽州传统村落文化旅游的意象体系。在体系构建过程中,利用隐喻抽取技术,演绎归纳龙川文化旅游的意象体系及意象共识地图。最后从乡愁意象的发展角度,提出龙川在挖掘与合理保护意象元素、提升意象文化空间营造、优化意象转达与体验三个方面的文化旅游发展策略,也为其他徽州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车震宇  保继刚 《规划师》2006,22(6):45-60
近十余年来,传统村落旅游持续升温,建筑学、地理学、旅游学等学科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但对村落旅游开发与村落形态变化的研究却相对匮乏,在开展传统村落旅游研究中需弥补这一空白.根据旅游开发过程中村落形态的变化,把直接参与旅游的村落划分为渐变型、稳定型、突变型和恢复型4类.针对4种类型的村落,各选其一,从村落区域、边界、节点、标志物、民居、整体风貌等构成要素出发,探讨各类型村落的形态变化特征,构建村落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模型,指出村落的形态变化受到市县级政策与管理措施、开发商与规划师、村民收入与村落人口、传统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8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传统村落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录定位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二者地理分布呈明显耦合状态,因此研究二者在规划内容和技术手段方面的互相适应性,具有必要性和普适性。以文化空间为线索,分析总结传统村落与景区面临的协调问题,基于2类规划现行编制要求与内容分析,梳理出2类规划的互适性影响因子指标体系,是开展风景名胜区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互适实践的重要切入点。以贵州省石阡县温泉群风景名胜区楼上古村落景区为例的实证研究表明,规划互适的重点问题包括:资源保护规划中的高级别景源和传统建筑的关系,景观与生态保护规划中景区科学规划与传统村落自然保护历史经验充分结合,居民点规划中在搬迁型、缩小型、控制型及聚居型的基础上增加保护型,设施配套规划中结合景区地方居民和游客需求统筹考虑,建设项目整合实施的统筹关系等。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资源的稀缺性、差异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红色旅游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特殊的环境背景,传统村落之于红色旅游的关系是语境与中心话语的关系,中心话语的意义、内容离不开特定语境。在当今红色旅游与民俗风情及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开发热潮中,协调传统村落保护与红色旅游开发的关系成为旅游开发成败的关键所在。本文以长兴县新四军苏渐军区旧址群的红色旅游规划为例,讨论了传统村落语境对红色旅游中心话语意义,并对在此指导下的红色旅游开发的具体规划思路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15.
南宁传统村庄景观格局的形成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大联  孙永萍 《规划师》2009,25(1):92-96
传统村庄中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南宁传统村庄景观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环境、地域及人文因素的影响,具有山水结合的空间环境布局、灵活多变的空间区域、丰富多变的景观标志物设置及兼收并蓄的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等特色,应通过加强保护、综合开发,尊重传统、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挖掘资源、开展旅游,改善环境、建设新村等途径,促进南宁传统村庄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海口羊山地区至今仍保存着许多具有特色的传统火山村落群。在现代乡村建设和海南岛旅游开发的背景下,当地如何协调统一历史保护与更新利用,寻找合适的发展道路,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海口博学村为实例,介绍了其借鉴其他乡村成功模式,在保护传统村落风貌的前提下,村民自发建设特色农业旅游生态社区,并在笔者所在团队协助下进行村落发展规划设计的过程,并思考了这种发展模式对当地传统火山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实践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旅游开发是小城镇发展的主要手段,如何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保护传统空间形态使其得以延续性发展是当前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旅游小城镇空间形态中节点是连接其他元素的重要枢纽,节点空间设置是否适度将影响到旅游小城镇空间形态和旅游游览,该文基于空间句法的凸多边形分割法,对开发比较成功的丽江束河古镇节点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束河在开发过程中对各个主要空间节点的处理方式,通过这些处理既达到引导与疏散人流、平衡新老区游客分布、保护传统空间形态的目的,又满足各种旅游功能对空间的新需求,为乡村地区旅游小城镇的保护性开发建设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徽州古村落生态旅游资源内涵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村落作为传统文化旅游地和新兴的乡村旅游市场中的一朵奇葩,旅游发展势头迅猛,但不断攀升的客流也给传统的古村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本文全面深入分析了徽州古村落的自然和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指出发展生态旅游是保持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章榕  宋尧佳 《园林》2021,(5):74-82
重庆城郊四山管控条令制约下,其管控范围内的乡村建设行为受控,造成配套设施欠缺、产业发展低效、传统文化流失等现实问题,如何统筹四山保护要求和乡村发展诉求,成为四山保护的紧迫课题。旅游产业发展是四山地区村落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其适宜性建设途径和创新运营机制探索是协同四山生态保护与村落发展的关键环节。以北碚龙王村为例,提出生态保护格局建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生态化产业规划、乡土传统景观营建等景观规划路径,以期为四山保护背景下村落发展规划实践提供借鉴,为协调城郊乡村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适宜性方法提供理论补充。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对传统聚落的物质空间认知已日益科学、细致和客观,然而对"使用者主观感受"方面的调查尚有所忽视。本研究基于"集体记忆"和"城市意象"理论,选取黔中地区的鲍家屯村和高荡村作为研究对象,对传统聚落中原住民和外来者的空间集体记忆特征及成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两村原住民和外来者的集体记忆均呈现出多样性,但原住民的意象要素数量普遍高于外来者。相对而言,旅游开发程度较低、保留原始生活方式较多的鲍家屯村的意象要素丰富度显著高于高荡村。上述研究发现有助于更全面的理解黔中传统聚落中的"文化-空间"互动关系,对其可持续性发展和规划设计提供更为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