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宁波美术馆     
王澍 《城市环境设计》2009,(12):106-109
该项目是2001年接受宁波市政府委托,将宁波港废弃的航运楼改造成一座当代美术馆。和拆毁重造相反,建筑师要求把场地上的所有码头设施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2.
李禹焕美术馆是继贝内斯之家美术馆及地中美术馆之后,在日本直岛上建造的第3个美术馆项目.这座建筑被规划在贝内斯之家美术馆至地中美术馆之间,一处延展至入海口的平缓洼地上.  相似文献   

3.
《城市环境设计》2011,(12):108-121
本案的设计过程中着重解决了面积紧张且形状怪异的三角形基地与大量长方形可调节使用的展示空间之间的矛盾。轻微扭曲的表面(双曲线形)有机地连接了各个长方形展示空间之间不同的夹角,并将自然光反射至建筑最深处半掩埋在地下的空间里。整个建筑是根据层层旋转偏离的轴线而生成的。本质上这座建筑由一系列相互独立的体量和钢构架系统层层摞叠,...  相似文献   

4.
春天美术馆     
<正>该博物馆的两个主要功能分别是艺术展览和艺术家居所。在设计中,我们寻求一种开放且含有内涵文化底蕴, 并能够引起敬畏感的建筑作品,我们认为尽管方式不同, 但它与其容纳的艺术品所具有的目的相同。 The two main programs of the museum are art exhibition and artist residence. In the design we sought a piece of architecture that is open, culturally rooted, and arousing a feeling of sublimity, which we  相似文献   

5.
宁波美术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澍 《建筑学报》2006,(1):44-47
亚洲,特别是中国城市的原有结构正处在全面崩溃的过程中。这种崩溃,是与大规模的建筑建造同时发生的。不管愿不愿意,这个城市结构、生活方式与建筑语言的崩溃与瓦解的过程即是今天建筑学直接面对的全部对象。让人感兴趣的是,不同时间不同方向的多种可能性同时并存。在这个特殊时刻,城市问题比建筑的问题更加重要。建筑学需要一种方式,把对建筑单体的关注转向对城市结构重建的关注。对传统的保持也不仅是为了传统,而是如何接续断裂的时间,使传统的生活方式如何重返真实的城市生活和地方性环境。因此,建筑模式,特别是对城市结构具有方向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琴台美术馆     
《建筑学报》2022,(7):34-42
<正>琴台美术馆位于武汉市汉阳区的月湖湖畔,南面隔湖相望是梅子山。为了减轻建筑体量对自然湖面的压迫,向湖的方向采用了起伏的自然地形造型,同时将部分展览空间压入地下,既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又减小了地面建筑体量。而面对城市道路这一侧则仍以垂直的建筑立面建立了建筑的城市性。  相似文献   

7.
很多外国建筑师在中国做了许多标志性建筑本身是标志性,就说明它有艺术性。我觉得这些国外建筑师在中国的实践,也许可以更多地参与其他一些低成本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8.
《城市环境设计》2014,(8):118-125
规划用地本身已是美丽的景观.这里北侧临海,三面环山,是广阔公园的一部分.这种远离城市中心的郊外型美术馆应该是一种什么形态呢?尽管这里远离城市中心,但是环境优美.应该怎么利用这样的环境呢?我首先和横须贺美术馆准备室的人员就此事进行了数次会谈交流.  相似文献   

9.
泉美术馆     
本案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设计旨在寻求一个开放、根植于本地文化,并且具有精神性的建筑。项目的业主是几位喜爱当代艺术的本地人,他们希望这座美术馆能够成为推进年轻艺术家的平台。美术馆两个主要功能是艺术展示和艺术家居场所。在这个项目中,建筑与艺术的媒介不同,却试图与展示其中的艺术达到同样目的,实现"人在其中,憬然有悟"的初衷。  相似文献   

10.
金陵美术馆     
正项目原是南京老城南的一处工业厂房,由三栋厂房组成,一栋为一层的锯齿形厂房,改建为金陵美术馆展厅;一栋是四层的平屋顶厂房,一层改为城南记忆馆,二三四层改建为南京书画院;另一栋是三层的平屋顶厂房,改建为金陵美术馆。总用地面积442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97平方米。金陵美术馆的前身是一个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的工业厂房,它像一个侵入者,坐落在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城南地区,为青砖灰瓦的小尺度传统民居所环绕,与历史街区深厚的传统文化、传统景观形成强烈的冲突。建筑师通过设计,将旧有厂房转变为一个富于吸引力的中国艺术博物馆,促使工业遗产与传统文化友好相处,并成为历史街区中最有活力的公共设施。主要设计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浦东美术馆     
正浦东美术馆选址在上海浦东的小陆家嘴,紧邻黄浦江,背倚东方明珠电视塔,与外滩从南京路到福州路这一黄金区段遥遥相对,是黄浦江沿陆家嘴转弯及与苏州河的交汇区域。这一选址的重要性决定了毋宁说这是一个美术馆的建设,不如说这是一个借助于美术馆所做的更大范围的都市更新计划,它需要带动更多城市要素的更新与复兴。对于一个未知藏品的美术馆,更多地将从艺术特展开始,其意在于构建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艺术活动。因此这既是一栋作为美术馆的建筑,更是一栋城市的建筑。  相似文献   

12.
广州美术馆     
《城市环境设计》2016,(6):82-89
广东省广州市于2013年秋举办了结合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综合性设计竞赛.设计范围位于长达数公里的南北中心轴线,未来将一直延伸至珠江南岸高600m的广州塔.该区域内将规划一个城市公园,大面积的购物区以及艺术、自然科技与城市历史,3个面积在80 000m2左右的博物馆.竞赛要求参赛者提供3个博物馆的平立剖面图、地下商业区域以及地下停车场设计.另外,场地上现存的一座受保护的60m高古塔也需要与城市空间概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广州美术馆     
正广东省广州市于2013年秋举办了结合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综合性设计竞赛。设计范围位于长达数公里的南北中心轴线,未来将一直延伸至珠江南岸高600m的广州塔。该区域内将规划一个城市公园,大面积的购物区以及艺术、自然科技与城市历史,3个面积在80 000m~2左右的博物馆。竞赛要求参赛者提供3个博物馆的平立  相似文献   

14.
<正>建筑师/事务所:Lederer Ragnarsdttir Oei地点:德国斯图加特建筑面积:1900 m~2竣工时间:2013年摄影:Roland Halbe,Thomas Lewandvski,Ernst Fesseler等拉文斯伯格是一个依然保留了中世纪城市结构和众多古迹的德国小镇。它最著名的产品是风靡全球的拼图游戏。建筑平面是最简单的矩形和一个突出楼梯间的体块组合,底层因为呼应城市的转角而微微退后,使得上层的矩形体块局部悬挑。立面上顶部联系起伏的砖拱券和檐口滴水的细部使得这座  相似文献   

15.
艺仓美术馆的前身——老白渡码头煤仓.在1984年至2015年上海的急剧城市化进程中历经了数次功能与空间布局的改变,逐渐成了一座废墟。废墟化使得旧结构既呈现出自身建造的逻辑.也赋予了结构表征意义。通过义肢和嫁接两种方式.新结构形成了对旧结构的补充.使其能够满足新功能的需求,也使得上述废墟化所产生的结构意义的转变得以留存。  相似文献   

16.
吉首美术馆     
《Planning》2020,(2)
<正>社会工程美术馆所在的吉首市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起初地方政府考虑在城外的开发区内选择建设用地,然而我们作为建筑师则建议将美术馆设立在人口密集的乾州古城的中心区,因为我们认为文化设施应该尽可能地方便居民使用。穿城而过的万溶江流经吉首市的核心地带,因此我们构想了一座横跨江面兼做步行桥的美术馆。我们希望人们不仅会专程去欣赏艺术,也可以在上班、上学或者购物的途中与艺术邂逅。  相似文献   

17.
一方面,是青城山溪水绵延,薄雾缭绕的自然美景……一方面,是极具个人艺术态度和当代性的私人美术馆……追溯远古与发想未来.两个坐标相反的命题在青城山交汇碰撞。什么样的建筑语言,才可以讲述如此矛盾而有趣的相遇?  相似文献   

18.
秋天基地的初次到访和冬天青城满山遍野遗留的枝丫,让我们理解了在青城山,"生长"不仅仅是视觉的形象,更是存在的方式。这种存在的方式激发了方力钧美术馆生成的逻辑:一种生长的冲动亦或是一种生长的"痕迹"。从曼德布罗特(B.B.Mandelbort)的分型理论我们可  相似文献   

19.
鸿坤美术馆     
《中国住宅设施》2014,(11):42-49
鸿坤美术馆是由两位80后国际新锐青年建筑师孙大勇、Chris Precht合作创立的槃达建筑(penda)新近完成的一个相对成熟又具有实验性的完工项目。位于北京朝阳区西大望路,白色的外立面在纷乱繁杂的街道环境中十分醒目。两位建筑师对美术馆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美术馆的本质是对艺术品的保存与呈现的空间。最原始的史前艺术绘画是发生在洞穴中的,如法国发现的拉斯科洞窟被称为“史前卢浮宫”。同时,洞穴也是建筑的原型之一,后来罗马建筑中的“拱券”便是洞穴结构的一种发展,而且在上千年的建筑传承中,拱券一直被讨论与应用。因此美术馆中选择了“拱”这一母题进行艺术馆空间的重塑,利用“拱”作为载体,创造了一次古典与现代的对话。经典的拱门像是生活与艺术间一道门,穿过它便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拱形雕塑着空间,视线随着蜿蜒的弧线起伏移动。如同欣赏山水画一般,意境油然而生。因为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讲,观者欣赏一幅艺术作品,是视线在跟随线条移动。这个移动的轨迹的韵律性越强,审美的愉悦性也越强。所以这种连续性空间也非常容易吸引人的关注和思考。这对于一个艺术展览空间的入口,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