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乡村公共空间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乡村公共空间变迁的动力机制为主线,对建国后不同时期乡村公共空间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乡村公共空间变迁的原因。经过研究认为,计划经济以来,乡村社会的变迁中国家力量呈现"全面渗透→退场→弱化→回归"的转向,乡村公共空间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异化",改革开放时期逐渐走向"复兴",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日趋"衰亡",新时期乡村建设中对村民需求的忽视以及乡村文化的丢失,导致乡村公共空间的"迷失"。最后,对乡村公共空间的建设现状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2.
英国乡村庄园作为一个原型,对英国乃至欧洲许多地区的建筑设计演变产生了影响,这些住宅采取了多种多样的设计手法去表现有教养的及文明的生活方式,并且提供了一种礼仪和舒适的标准.本文关注英国早期乡村庄园建筑的演变,从它的中世纪根源一直到画意风格运动的早期开端,尤其是伊丽莎白时期.研究选择从14世纪中期到18世纪早期的庄园建筑,关注其空间组织、建构元素以及材料运用,揭示对称和比例均衡是怎么样明确建筑形式设计的,日常使用功能与礼制仪式之间的关系如何指导空间的生成,对于现代主义的技术性和功能性原则具有挑战意义.  相似文献   

3.
叶怡君  龚克 《城市建筑》2022,(18):160-162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乡土记忆的重要载体,记录着村落的兴衰与蜕变,同时也是村民日常生活和节假日的重要集聚场所。本文从历史维度出发,从自组织和他组织两方面分析我国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演变特征及机制。通过研究发现,从1949年到现在,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特征分别是自组织起主导地位—他组织出现,自组织开始弱化—他组织地位凸显,自组织进一步弱化—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衰落。其原因主要是随着他组织对乡村的逐渐干预,以及城镇化进程加快后乡村的地缘社会逐渐弱化,乡村凝聚力减弱,导致公共空间走向衰弱。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面临的变化、发展与挑战的分析,从价值体系、功能、布局3方面进行乡村公共空间重构理路。价值体系重构要保障村民的权益与主体性,重构乡村公共空间的政治、社会、文化价值观,强调乡村公共空间公平性的资源观与规划设计价值观。功能重构以传统内生型公共空间的转型和新内生型公共空间的建构为主要内容。布局重构在优化乡村公共空间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强化乡村传统内生型公共空间在乡村公共空间系统结构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邵国栋  崔婧雨 《城市住宅》2021,28(8):155-156
通过对丹下健三建筑空间理念的分析,尝试对丹下健三的尼斯亚洲艺术博物馆进行空间重构,采用体块组合、分解等手法进行体块构想,进而探索公共空间功能与形式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耦合理念为视角,从时间维度梳理了咀子村公共空间的演进变迁,探讨3个不同时期影响咀子村公共空间的耦合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公共空间类型.通过实地调研,进一步明确目前咀子村公共空间主要由政治制度、经济结构等外部因素耦合形成,而内生发展不足导致咀子村公共空间失去活力,并提出了续相枣文化、复空间功能、召公众参与3个...  相似文献   

7.
乡村聚落空间形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聚落空间形式真实地反映了乡村地区的人地关系。本文基于相关文献总结了聚落地理学在乡村聚落空间形式方面的发展成果。对国内外乡村聚落空间形式类型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同时挖掘其背后的自然、人文、社会等影响因素。通过这种系统的类型研究和因素研究解读不同类型的乡村聚落空间形式.以期能对我国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嘉妍  阎瑾  王京 《城市规划》2019,43(11):128-134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乡村社区"相关术语成为社会各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围绕"公共空间"的主题研究也在业内广泛展开。基于我国相关理论文献研究,对乡村社区公共空间的缘起、概念、研究方法及理论、研究方向及动态进行梳理,发现当前研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理论创新性尚不完善,为此提出相应的思考:多学科融合,方法论创新;深入不同类型的乡村社区研究;重构公共空间考虑多方力量的协同参与;提升应用性发展理论等。  相似文献   

9.
罗德胤  唐文 《新建筑》2022,(4):130-135
以平田村的建筑改造为线索,探讨三角地如何从村中小路发展成平田村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三角地的出现和发展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爷爷家青旅的建成使得三角地第一次成为公共空间,云海间民宿的落地进一步加强了三角地的公共性,翎芳魔境餐厅的入驻为三角地带来更多活力。作为公共空间的三角地有着丰富的空间体验,各种各样的活动为这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三角地周边目前仍旧在不断地改造,逐步成为村内最具人气的公共空间,这种积极的变化证明了小型空间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金塔县乡村聚落斑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DEM数据和2010年、2020年金塔县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进行研究,为未来金塔县乡村聚落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同时,探寻乡村演变的影响因素,探寻乡村演变的影响因素,找寻适宜受限制区域发展的规律和路径,如受土地性质约束、自然环境限制等,并为类似受到较强限制条件的地区的未来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向,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与乡村聚落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2020年金塔县乡村聚落斑块数量较2010年增加,其规模减小;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集聚点;(2)乡村聚落密度分布整体呈现出非均衡性,在县域空间格局上呈现出“大集聚,小散居”的特征,由“单核心”逐渐转向“多核心”发展;(3)乡村聚落演变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地理因素是乡村聚落演变的重要基础,经济因素是其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1.
后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波  柏景 《规划师》2007,23(4):10-14
当代社会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对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变迁产生巨大影响,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正在发生根本变化,并形成一种被称为"后城市公共空间"的新城市空间概念."后城市公共空间"在延续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特征的同时,表现出更多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相似文献   

12.
自1990年代初以来,西方的城市研究学者对中国城市的公共空间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来自城市规划、城市地理、城市经济、社会学、建筑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得以互相交叉、补充,勾勒出了一幅中国城市公共空间演变的大致图蒂。该图景立足于西方的研究视角,将中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早期传统城市公共空间、晚期传统城市公共空间、通商口岸与民国时期的城市公共空间、计划经济时代的城市公共空间、市场经济时代的城市公共空间。在各个阶段,影响城市发展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皆不相同,由此形成了在物质形态和公共用途上都迥然不同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归纳起来,西方的研究成果表达了贯穿整个演变的3个重要变化:从“强权政治”到“商业社会”、从“控制”到“脱离”、从“封闭的墙”到“开放的街道”。  相似文献   

13.
西方视角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0年代初以来,西方的城市研究学者对中国城市的公共空间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来自城市规划、城市地理、城市经济,社会学,建筑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得以互相交叉、补充,勾勒出了一幅中国城市公共空间演变的大致图景.该图景立足于西方的研究视角,将中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早期传统城市公共空间、晚期传统城市公共空间,通商口岸与民国时期的城市公共空间、计划经济时代的城市公共空间、市场经济时代的城市公共空同.在各个阶段,影响城市发展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皆不相同,由此形成了在物质形态和公共用途上都迥然不同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归纳起来,西方的研究成果表达了贯穿整个演变的3个重要变化:从"强权政治"到"商业社会"、从"控制"到"脱离",从"封闭的墙"到"开放的街道".  相似文献   

14.
公共空间的层次与变迁——村落公共空间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志敏  郑孝正  彭昕 《华中建筑》2008,26(8):141-144
以河南原阳东圈村公共空间的考察为基础,对由各种社会组织形态的变迁引发的村落公共空间层次及变迁逐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按时间顺序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北京城整体空间形态与局部空间环境的变化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整体有全市的路网格局、空间形态局部为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社区、街道院落等。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城镇化加速了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人口转移,如何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然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民生问题。本文在了解农村公共活动设施的基本情况、使用状况等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北方地区城市老人和农村老人的行为需求及差异性对比,针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现行农村公共活动空间提出适老化设计的可行性建议及解决方案,满足农村老年人群体的基础性活动需求,推进农村居家养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张宇星  韩晶 《新建筑》2005,(1):8-11
深入研究了城镇空间演替的特征和发生机制,提出了空间演替的核心是功能聚散效应的作用过程。进一步对功能聚散效应的历史研究进行了综述,详细分析了功能聚散效应的空间分布与形态特征,并总结出功能聚散效应的四种分布曲线类型。  相似文献   

18.
刘琳君 《华中建筑》2022,40(2):6-11
日本博物馆公共空间是日本贯彻终身教育制度的重要场所,也是"以人为中心"日常公共文化参与的重要平台.从类型学的角度,以图底关系分析为方法,对当代日本博物馆公共空间形态建构模式进行归纳,并结合数据统计对公共空间的设计特征进行总结,旨在提供一种"动态的"、可灵活应用的模式概念,对正在转型的中国博物馆提供建筑设计策略上的参考和...  相似文献   

19.
王星 《城市建筑》2014,(11):95-95
本文在大学管理运营模式不断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对中德十所大学的公共教学空间的生均建筑面积和空间构成类型两方面的对比,提出了中国未来大学公共教学楼空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体育场馆空间形态构成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大型体育场馆的方案,力图从空间形态构成的形体表现、结构表现、建筑寓意、材料选择等方面,深入挖掘隐藏在其构成表象背后的动因及新趋势,并通过探讨当代审美思潮的变化揭示其偶然与必然性,以期为我国当代体育场馆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