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文章以临海古城十伞巷街区改造为实证,从历史文化街区文脉保护及传承为视角,解析历史文化街区文脉与街区空间营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文脉要素的提炼,探索历史文化街区文脉传承、街区空间活力复兴及可持续发展之策略。  相似文献   

2.
物质环境与生活方式共同构成了历史街区的文化特色,以生活传承为切入点,实现两者的统一共存是历史街区传承文脉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生活传承,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可以通过凸显文化特色、延续多样生活、保持街区功能与社会网络相对稳定的方法,结合具体形式实现街区的生活传承,并以此带动街区功能提升、引导街区空间环境更新与历史场景再现,从而塑造多彩的街区生活和空间意象,实现街区的活力复苏与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3.
对苏州平江路历史保护街区的街巷空间进行了分析归纳,从街巷使用人群的行为模式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相关论证,指出只有结合空间使用人群的行为模式进行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利用,才能真正完成历史街区的使命和传承.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各界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保护要素的细致识别和保护方式的合理选择就成为了街区历史文化价值能否真正得以传承的关键所在。研究以广东省惠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提出从时空的四维角度梳理出街区的核心历史文化价值体系,并以渐进式地调整人地关系、营造公共空间和整治街巷建筑为主要空间发展策略,各有侧重地传承历史性的生活方式、集体记忆和城市肌理,从而建立一种基于传承性视角的既有利于街区整体格局完整保护,又对当代城市文脉的重建和延续有所裨益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历史街区能够体现和反映城市空间特征和文化特色,通过剖析街区目前的空间特征和存在的问题,采用有机更新的方法和理论,从形态修复、功能置换、环境治理和文化传承四个方面对回坊历史街区核心区进行改造,以期对回坊历史街区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日常生活空间作为原住民生活世界的基本构成,是居住型历史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生活空间的变动直接影响居住型历史街区生活真实性保护与传承。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典型年份的POI数据追踪调查,对历史街区日常生活空间分异进行可视化分析。根据不同属性的POI数据变动特征,分析历史街区日常生活空间变动总体特征。研究发现,平江历史街区原住民的日常居住、消费与休闲空间分别出现空心化、边缘化及碎片化的特征趋势。基于居住型历史街区生活真实性保护目标,对历史街区过度商业化及日常生活的异化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7.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针对目前中国在历史街区保护理念、方法及实施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运用有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在深入分析中国历史街区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西安大皮院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设计,从保护与延续传统城市空间格局与形态、保护与传承人文社会网络等方面,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因地制宜分类分区的保护方法,以期达到对历史街区进行整体保护与更新,维系发展人文活力和机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正在经受城镇化进程的挑战。该文对安顺文庙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遗存、潜在特色以及对传统文化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的标志物[1]进行整合,提出了"文化+"模式历史文化街区的传承与发展,形成街区内保护和规划主题,以期历史街区传统文化与传统空间相结合,展示古城"孤岛文化",焕发古城魅力,并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和保护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咸阳中山街地区空间特色解析与保护更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旧城更新过程中如何对传统历史街区的空间特色及文化内涵进行保护与传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咸阳中山街历史街区为对象.详细研究了其整体空间格局.街巷空间特色及其蕴含的丰厚文化积淀.并且指出中山街传统街区保护与更新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而提出更新改造的目标与理念.并运用城市设计手法对街区整体空间结构.街巷的空间体系、重要节点等方面进行更新改造.希望对古城传统街区特色的延续,对地区社会网络和生活网络的有机缝合产生积极的作用.从而达到保护古街风貌.传承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历史街区文化遗产保护视角对贾家村景贤大道历史街区进行研究,总结出贾家村历史街区存在建筑质量较差、环境破败、开放空间不足、文化特色消失等诸多问题,通过建筑重要性、历史街区节能设计原则、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等几个方面,研究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问题,利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方法提出贾家村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具体措施,从而为贾家村历史街区的发展提供建议,将贾家村历史街区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特色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文化街区中,不能简单地将其保护和发展视为仅是对物质空间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及传承,不应只有针对物质空间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措施,还应有针对社会事物方面的管理措施。研究以温州庆年坊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对街区现状问题的分析,探讨有机更新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并提出更新人口、梳理产权、改善空间和完善管理体制四大应对策略,以期为其他地区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历史文脉的传承不应是静态的保护,而应该是动态的、发展中的传承。群体空间的组合是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对成都大慈寺片区更新中对传统民居建筑群体空间的传承与创新的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对于城市中机能衰退、活力丧失的历史文化街区,物质环境改善、活力保持与文脉传承兼顾的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打破以往保护工作的思路,以一种新的方法来重新审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对历史街区内的各种保护要素进行整合,主要就如何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历史保护与城市活力的关系展开探讨,以天津市海河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提出保护规划应在保存城市记忆、延续历史文脉、传承和发展城市文化的基础上,营造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和市场机制要求的空间环境,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4.
姚海容 《规划师》2011,27(Z1):60-67
上海龙华历史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及城市设计通过现状调查、优劣势分析、调整背景、城市设计引导等方法,针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出风貌保护和文化传承、合理开发和适度发展、梳理交通和发挥区域优势、营造场所精神空间等规划理念,并对历史街区规划设计中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其他传统历史街区更新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结合河北省邯郸市串城街城市更新中文化传承的保护现状,从梳理历史脉络、塑造场所精神、规划空间形态、活化街区空间等方面,探寻了历史街区改造过程中避免文化流失的途径与方法,以平衡商业开发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核心目标是传承文化,物质空间是文化的载体,而"人"则是文化的主体。因此具有稳定数量、特定文化、共同记忆与合理结构的人群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和复兴的关键。笔者以大连市旅顺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对于历史文化街区人口的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试图通过规划技术手段引导"原住人群"的发展,控制"外来人群"的规模,实现街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积极发展绍兴公共文化生活为大背景,从人文需求和街区实体两个方面,对绍兴历史街区内居民文化生活和街区空间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解析其空间功能和文化定位,形成重塑街区文化生活新思路,提出城市文化新生的街区微空间改造策略性建议,希望对城市更新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中的重要部分,承载着城市历史的发展历程,反映着人们对于城市的情感和文化认知,蕴含着深厚的城市记忆。近年来,历史街区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大境门历史街区作为张家口市的重要历史街区,有着重要的文化和社会价值。以记忆场所重塑为切入点,对大境门历史街区进行了分析,通过PSPL法对大境门历史街区空间品质进行调研与分析,从而发现历史街区在更新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并从历史街区空间、街区商业发展和记忆修复方面,对未来大境门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提出策略,供其他学者在历史街区研究中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践,在古镇发展与保护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上,为寻求理想与现实的契合点,提出几点思考:一是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的同时,为历史文化街区提供协调、充足的发展空间;二是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坚持的哪些原则;三是如何从不同的层面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风貌;四是如何以城市控制性规划管理的手段保持街区风格。  相似文献   

20.
《工业建筑》2016,(3):38-45
历史街区中蕴涵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则关系着历史街区的延续和特色发展。以扬州东关街历史街区为例,采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等与实地空间调研相结合,针对历史街区中与非遗相关建筑空间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研究取得的访谈主体的主观认知和调研的客观数据为基础,深入挖掘其中的规律,提出历史街区中非遗相关空间的评价方法和控制原则,以促进历史街区的文化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