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庚伯 《山西建筑》2008,34(12):110-111
结合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我国公路和工民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介绍了水泥土搅拌桩承载性状、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桩土应力比、复合地基变形模量和地基沉降等方面目前所取得的进展,以促进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2.
水泥土搅拌桩在加固软土地基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兰  徐得潜 《安徽建筑》2008,15(2):57-59
水泥土搅拌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被广泛应用,但其桩身应力传递规律、桩土应力比、垫层效应、边载作用的影响等问题方面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没有形成一种得到认同的理论,在工程应用中主要依靠经验。文章主要对这几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能够反映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中应力传递规律、桩土应力比、垫层效应、边载作用规律的结论,为工程应用提供一些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是在水泥土搅拌桩外壳施工完成后插入预制混凝土芯所形成的一种新型复合桩。现有研究对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机理讨论很少。为完善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理论,依托南京绕越高速东北段软基处理工程,通过埋设传感元件,借助复合地基载荷板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分析了其承载力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的地基加固效果要优于同直径同桩长的水泥土搅拌桩;混凝土芯的插入,有效增大了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的竖向抗压强度;混凝土芯与水泥土搅拌桩外壳之间能有效传递剪应力,且水泥土搅拌桩外壳的大表面积保证了桩土间不会发生剪切破坏;相同的上部荷载下,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要大于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对桩周土体有一定的挤密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考虑了砼芯水泥土搅拌桩桩顶刺入垫层,桩端刺入下卧层,桩周存在的负摩阻力的情况下,导出了带垫层的砼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计算公式,并对不同桩深的桩-土应力比也做了推导.最后通过实例验证,结果显示本文所提出的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与实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赵宏华  韩选江 《工业建筑》2007,37(6):63-65,45
通过现场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桩土应力比的测试,探讨了水泥土复合地基桩距拉大以后桩土应力比和承载变形机理。对桩距s=(2.57~2.64)d的复合地基而言,由于搅拌桩周侧摩阻力的充分发挥,桩间土中的应力不会相互叠加,使复合地基的加固区形成较为坚实的“加筋复合垫层”,从而有效扩散应力,使得复合地基的沉降量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   

6.
长板短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上海A15公路上进行的长板短桩现场试验,分析了长板短桩工法中桩土应力分配情况,得到了桩土应力比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土搅拌桩桩长较短,在受到荷载时可以向下刺入变形,并且通过排水固结作用提高地基土的强度,更大地发挥桩间土的承载力,导致长板短桩工法比常规的地基处理方法的桩土应力比要稍小。  相似文献   

7.
针对砼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高速公路深厚软土段的工程实例,通过地表沉降、分层沉降、深层水平位移、砼芯荷载以及桩土应力比测试,讨论了砼芯水泥土搅拌桩处理深厚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荷载分布和传递规律。测试结果表明:砼芯水泥土搅拌桩对于路基沉降和水平位移控制效果优于水泥土搅拌桩,且横断面差异沉降较小。复合地基的主要压缩量发生在桩顶至砼芯底端一定范围的土体内,沉降发生深度由砼芯控制。砼芯水泥土搅拌桩上部出现负摩阻力,中性点位于砼芯1/3长度处。桩土应力比为水泥土搅拌的2~3倍,与刚性桩相近,桩体承担大部分路堤荷载。砼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排水通畅,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迅速。路堤荷载下砼芯水泥土搅拌桩工作特性与载荷板试验下的测试结果有所不同。最后从沉降和承载力控制角度给出了砼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成了一组水泥土搅拌桩4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及桩顶应力、桩间土反力的原位测试。试验结果表 明,复合地基承载力高于单桩承载力;桩体屈服前,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桩土分担荷载比、应力集中系数、桩 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随外加荷载的增加而增加;应力减少系数随外荷载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通过橡胶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室内载荷试验,研究了橡胶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及橡胶粉掺量的影响.对于橡胶水泥土单桩复合地基,桩土荷载随上部荷载变化存在再分配过程.桩土应力比在加载过程中非定值,曲线呈上单凸峰变化.褥垫层厚度对橡胶水泥土单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同样有调节作用.随着橡胶粉掺量的增加,复合地基的比例界限值增加;...  相似文献   

10.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某高速公路试验段的基础上,对不同桩长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载荷试验中和路堤填土期的桩土应力比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了荷载特性对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刚性荷载和半柔性荷载条件下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存在着差异,在路堤的半柔性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较载荷板刚性荷载下的桩土应力比小,并证明了路堤填土确实存在着拱效应。  相似文献   

11.
通过现场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桩土应力比的测试,探讨了水泥土复合地基桩距拉大以后的承载性状和桩土应力比。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地基在“有效桩长”范围内,承载力可以满足要求,并形成“加筋垫层”,有效扩散应力,使沉降变形减小;桩土应力分布合理,使桩和土体各部分的承载潜能均可以得到较好地发挥,从而使复合地基可以较好地满足承载和沉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软土地基水泥土群桩竖向应力传递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软土地基某大型油罐水泥土复合地基的监测成果 ,分析水泥土群桩复合地基附加应力传递的规律性及其传递机理 ,并给出估算水泥土复合地基下卧层附加应力的简化方法 ,最后通过实例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3.
李惟让 《山西建筑》2009,35(36):90-91
对钻孔灌注桩咬合水泥搅拌桩在基坑围护中的施工进行了阐述,指出钻孔灌注桩咬合水泥搅拌桩施工速度快,同时也能达到良好的阻水效果,综合成本相对较低,比较适合于软弱土层且水位较高的基坑围护。  相似文献   

14.
葛金平 《山西建筑》2011,37(29):55-56
结合具体实例,针对变径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软基进行了造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变径水泥土搅拌桩与等径水泥土搅拌桩相比同体积工料机消耗量有所减少,相同水泥掺入比和面积置换率前提下,使用变径水泥土搅拌桩处理软基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水泥土搅拌桩设计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针对因室内和现场拌制的水泥土强度差异很大而产生的搅拌桩工程事故 ,提出了按现场水泥土强度设计的思想 ,从而避免了用室内拌制水泥土强度设计与现场施工质量脱节的弊端。讨论了水泥土搅拌桩地基沉降计算的几种方法 ,特别对实体深基础法中的人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建议了合理的水泥土搅拌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漳州市某基坑工程采用水泥搅拌桩和土钉墙联合支护方式。通过建立基坑体系的二维有限元弹塑性模型,对采用水泥搅拌桩和土钉联合支护基坑的变形特征进行数值分析。分析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表明:水泥搅拌桩和土钉联合支护时(水泥搅拌桩具一定厚度),滑动面形状不再呈圆弧形,土钉水平投影段范围内滑弧呈水平向拉长,致使基坑变形影响范围增大。基坑最大沉降发生在土钉水平投影段外侧圆弧内。  相似文献   

17.
考虑土分层的搅拌桩支护结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水泥土搅拌桩支护结构及土体视为共同变形的整体,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选用Drucker-Prager本构模型及非线性增量迭代法,以泉州某基坑为工程原型,利用ANSYS工程计算软件,进行了模型验证,并详细讨论了各支护参数变化时水泥土搅拌桩的位移、应力分布。揭示了地面堆载、墙体厚度、不同土层性质及其分布对搅拌桩位移、应力的影响,墙体位移和应力的关系,分步开挖对搅拌桩位移的影响及合理布置开挖步需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组合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组合桩是由搅拌桩和钢筋混凝土芯桩组合而成的新型桩,为掌握组合桩和组合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特性,进行了六根桩的荷载试验.研究表明,芯桩对组合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起着关键作用,提高了组合桩的承载力;组合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高于水泥搅拌桩;水泥土的固化效应、芯桩的挤土效应和芯桩的荷载传递是组合桩复合地基高承载力的主要来源.并结合工程应用,提供了组合桩的设计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浅议水泥搅拌桩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玲 《山西建筑》2010,36(25):129-130
针对长江以南地区,地下水含量丰富,存在软土地基的问题,研究了水泥搅拌桩基础加固处理的方法,并通过具体工程实例进行了水泥搅拌桩处理地基的验证,从而达到了使道路路基满足设计要求同时降低工程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