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9 毫秒
1.
正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近年来启动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它对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每年入汛期暴雨所造成的城市内涝灾害,更说明当前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自2015年起开启"海绵城市"试点,重点是要解决城市建设中的水环境、水生态和内涝问题。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城市蓄水和吸纳水的空间积重难返,已成为全国性问题。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面临着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及水安全的各种问题,居住用地作为城市建成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城市降雨产汇流的源头,也是海绵城市源头减排的重中之重。以迁安市广场馨园小区为例,分析既有小区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现有问题为导向,遵循绿色优先的原则,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造思路及对策,因地制宜地选择海绵技术设施,从源头构建低影响开发系统,实现对建筑小区径流总量控制率的要求。同时兼顾小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将海绵城市建设与旧城改造相结合,实现项目建设的多重目标。通过多种设施的并用,有效提高了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及排放能力,力求恢复城市原始的水文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海绵城市建设对平衡城市建设与水生态环境的关系,构建健康的城市水生态系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介绍江苏省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表明要真正理解海绵城市理念,科学对待,因地制定,统筹建设。  相似文献   

4.
"海绵城市"的提出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武汉市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首批试点城市之一,试点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雨洪控制效果未得到验证。笔者以武汉市青山某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SWMM建立海绵城市小区模型,针对汇水区的划分、海绵设施的定义、参数率定及模型验证、设计降雨的选择等方面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小区,海绵城市小区能够有效削减雨水年径流总量和典型场降雨的峰值流量、径流总量,但对洪峰迟滞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海绵城市自提出以来备受关注,作为源头减排建筑类型之一的新建海绵型小区的创建也尤为重要。本文以对新建项目的建设全过程巡检为基础,主要论述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新建海绵型小区中低影响开发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设重点。希望对以后新建海绵型小区的建设提供参考,保证新建海绵型小区建成后实现有力发挥源头减排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市政技术》2017,(5):131-135
海绵城市作为系统解决水问题的综合表达,涉及城市水系规划、防洪排涝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等。以株洲市为例,介绍了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制思路,通过该规划,形成了具有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特色的"1+4"模式,即通过构建株洲市海绵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对海绵城市水生态系统、水安全系统、水环境系统以及水资源系统进行合理布局,并将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进行分解,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利用海绵城市的指导作用,可在老旧小区中实现对雨水的回收、净化和再利用,解决城市内涝,从而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文章结合实际工程,简要分析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原则和相对应的实施对策,为已有的绿化改造、建设海绵小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海绵城市"概念于"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被首次提出,用"海绵"概念比喻自然系统的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和水文化的共生关系,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使雨水就地滞留、资源化,与城市中的公园、湿地系统共同形成自然积存、渗透、循环的海绵生态基础设施。在降雨时帮助城市有效蓄水,避免和缓解洪涝;干旱时释放蓄水,起到自然调节作用。海绵城市建设目的是尽可能降低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过近年海绵城市的集中建设,我国生态环境已有改善,但海绵城市绩效评价体系仍不完善。本文以我国海绵城市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为基础,围绕生态环境从功能、价值、体制、效益4个维度出发,构建多目标多元的海绵城市建设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以常德市海绵城市示范区柏子园片区为例,从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的角度系统梳理了老城区现状问题成因,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地构建了老城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并利用模型模拟分析,探讨了老城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系统化海绵建设技术措施,以实现片区管控指标要求。通过构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改造、管控系统性方案,柏子园片区被打造成一座会“喝水”的海绵城市。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0)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是基于城市雨洪管理的一种可持续城市建设模式,已被认为是破解水生态与城市发展失衡的最佳方式。在徐州市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应科学组织规划;加快工作推进,搞好综合示范区;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植入海绵城市理念,推进建设海绵区域、海绵社区、海绵城市和海绵建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1.
厦门市实施了大量建筑小区的海绵城市建设,但许多建筑小区存在景观效果不佳、海绵设施功能发挥不理想等问题。根据现状调研情况,分析了建筑小区海绵城市理念落实不足、与景观设计相冲突、海绵设施设计不合理等现象及原因。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与景观融合原则和管控流程,强调从方案设计进行把控,全过程指导并监管项目施工。在海绵设施层面,对生物滞留设施、屋顶绿化、透水铺装、辅助调蓄设施、植物选型提出了优化思路,并提供优秀的建筑小区海绵城市建设与景观融合案例,以期为其他建筑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是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建筑与小区将作为海绵城市控制目标的重要实现载体。解读了海绵城市的内涵,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中应坚持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重点介绍了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设计中的要点和案例,以指导天津市建筑与小区的海绵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入夏以来,暴雨突袭致使全国不少城市陷入"看海"窘境,其中也包括肩负着探路使命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重点是要解决城市建设中的水环境、水生态和内涝问题。但目前效果还不能令人满意,这也恰恰反映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有关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道法自然的海绵城市,无疑是实现良好生态环境的最佳方式之一。城市景观作为海绵城市的重要载体,小到雨水花园,大到湿地公园,景观用大大小小的细胞肌理给予海绵城市有效的支撑。本文以天津生态城美嘉园海绵城市建设为例,阐述建筑与小区的海绵城市与景观双融设计核心原则与技术原理,探索在项目中的实际运用与创新技术,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海绵城市带来的绿色、生态、和谐。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是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老旧小区作为海绵城市控制目标的重要实现载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如何将已建老旧小区有机更新、提标改造,并与海绵社区建设相结合已成为今后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对老旧小区特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改造中的设计要点。以上海某老旧小区为例,介绍实际改造中的要点,以期对其他上海地区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改造方案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建设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修复城市水生态、实现雨洪利用和促进城市水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和水生态方面对淄博市展开调研与分析,切实把握海绵城市的重点建设方向,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编制思路与规划策略,推动淄博市海绵城市规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推广,老旧小区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实现载体,直接关系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成败。因老旧小区存在较多的遗留问题,对老旧小区进行海绵城市改造,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与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改造的重点任务。在对老旧小区的现状进行了深入摸排的前提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人民为中心的设计理念,采用实用的技术手段、精心的施工组织、严格的验收流程,推进了老旧小区海绵改造的实施;同时配以有效的运维管理制度,确保了海绵设施长效运行。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我国各大城市都遭遇着"逢雨必捞"的窘境。为缓解这一境况,国家大力推广"海绵城市"的建设,已经有一部分城市在试点运行。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还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给予最大限度地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在提倡"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建设小区"海绵化"建设越来越值得关注。本文就此展开探讨分析,以期待对全面开展海绵城市的建设有一定的技术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建筑小区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为切入点,对海绵城市概念、海绵小区水系统组成及特点、海绵小区作用进行了简要概述,以此来论证海绵城市理念在建筑小区给排水设计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与应用可行性。随后,结合中国铁建·青秀湾项目实例,探讨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建筑小区给排水设计方法。旨在推动海绵城市理念与建筑小区给排水设计体系的深度融合,加快海绵城市总体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20.
《规划师》2017,(4)
建设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修复城市水生态、实现雨洪利用和促进城市水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和水生态方面对淄博市展开调研与分析,切实把握海绵城市的重点建设方向,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编制思路与规划策略,推动淄博市海绵城市规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