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彦巧 《矿产勘查》2012,3(5):605-611
桐树沟金铜矿区位于熊耳山金、银、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之北亚带上,属华北古陆南缘熊耳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的西段。矿带严格受构造控制,在空间上出现分异,即近东西向的金矿带赋存在中元古界熊耳群许山组安山岩及晋宁期闪长岩中,而北东向的铜矿带赋存在太古宇太华群石板沟组角闪斜长片麻岩中,两者矿床类型均属于构造蚀变岩型。结合地球物理及岩矿鉴定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该区具有优良的成矿构造及矿化信息。其富含原生及次生硫化物且产状稳定的北东向、近东西向构造蚀变带,具有很大寻找金铜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思积勇  王治安  闫明 《矿产勘查》2021,12(3):748-754
联合沟铜矿位于柴达木北缘赛什腾山一阿尔茨托山加里东期、印支期铅、锌、金、钨锡(铜、钴、稀土)成矿带,目前受自然因素影响,研究程度较低,勘查方向不明朗.通过综合研究区域地质背景、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结合开展的1∶1万激电中梯剖面测量工作中激电异常与已发现矿体对应性较好的特点,对研究区铜矿找矿前景进行探讨分析,以期对下一步矿...  相似文献   

3.
王峰  郑骥飞 《矿产勘查》2020,11(10):2267-2276
尼泊尔瓦菩萨铜矿位于尼泊尔东部。通过地质勘查、岩(矿)石鉴定及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基本查明了该矿床地质特征,该矿床类型为叠加改造的沉积变质型层控型铜矿。矿区主要出露前寒武系米德兰群塞提组绿泥石千枚岩,既是容矿岩层,又是矿体的直接围岩。铜矿体形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体状,受背斜及层间裂隙控制。矿体走向近南北,倾角2°~30°,矿体长数十米至数百米,矿层厚1~10.72 m,矿区铜平均品位3.53%。目前矿床储量达中型规模。根据其周边塞提组相同层位多地发现的铜矿(化)点及物探激电测量异常,预测在该层位有可能找到大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4.
李占龙  金浚  王召林  刘焘 《矿产勘查》2011,2(6):681-689
太平川钼铜矿床位于大兴安岭西北部得尔布干成矿带北段,钼铜矿体主要产于蚀变花岗闪长斑岩中.沿北西向断裂上侵就位后,受区域构造影响形成网脉状系统.矿体呈厚板状,连续性好,埋藏浅,已经具备大型矿床格架.通过近几年的找矿勘查与综合研究发现,太平川钼铜矿具有斑岩型矿床的特征,找矿潜力巨大.文章在总结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独树沟金矿区位于青海省大柴旦镇境内,大地构造隶属秦祁昆造山系东昆仑造山带赛什腾山—阿尔茨托山造山亚带。在总结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基础上,分析了矿体特征,得出矿体主要位于构造破碎蚀变带或其上下盘位置,含矿岩性主要为炭质绢云千枚岩,次为白云石大理岩,主要矿化蚀变有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黄钾铁矾化、硅化。地层、构造、岩浆岩均对该区成矿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区域化探资料显示,该区异常具规模大、浓集中心明显、峰值高等特征,通过分析认为该区成矿条件优越,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6.
迎庆沟矿区位于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为一处中—大型的多金属矿床,前人对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但随着找矿工作的深入,找矿难度越来越大,如何实现新一轮找矿突破已成为目前矿床研究的关键问题。文章根据矿产勘查最新成果资料,总结了矿床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分析了矿区的找矿前景,认为矿区热液型矿产找矿条件有利,Ⅶ矿带深部有较大的找矿前景,造山型金矿是今后矿产勘查需要关注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7.
豫西栾川县石崖沟铅锌多金属矿区位于马超营断裂南侧,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但综合研究程度较低,矿区及周边找矿缺乏理论指导。为此,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物化探异常特征,对石崖沟铅锌多金属矿区的找矿前景进行了评价。综合分析认为,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管道口群和栾川群地层,成矿地质体为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成矿构造为环形、放射状侵入岩体构造系统以及NW向断裂构造,矿化体主要赋存于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中;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7个综合异常,Au、Ag、Pb、Zn、W、Mo元素具有强富集、强分异性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元素异常分带、浓集中心明显,其中4个综合异常经查证,有铅锌金多金属矿体产出。结合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推测本区具有较好的铅锌多金属矿找矿前景。本研究对矿区今后的找矿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具有相似成矿地质条件的周边地区提供了典型找矿案例。  相似文献   

8.
周彬  王岩  王海桥  张航飞 《矿产勘查》2018,9(11):2115-2121
陕西省白河县汤家沟地区位于旬阳地区铅锌成矿带上,该成矿带上已发现黄石板、大葫芦沟、高家沟等铅锌矿床(点)。通过对汤家沟地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地层岩石地质特征、蚀变特征、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的总结,对含矿层中典型热水沉积岩岩石学特征、含矿物质来源初步分析、热水沉积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对比研究等,以及将该区与邻区黄石板铅锌矿体从地层组合、蚀变种类等方面对比分析,认为该区南部和北部异常范围内,蚀变较强部位存在隐伏矿体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郑忠林  刘凯  王鹏  樊忠平  任涛  王超 《矿产勘查》2019,(5):1098-1104
池沟地区小斑岩体广泛发育,岩体多呈北东向展布的串珠状小岩株或岩枝产出,属燕山期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池沟斑岩型铜钼矿(化)体产于燕山期中酸性岩体内外接触带中,池沟区内岩体锆石UPb年龄为140~148 Ma,与矿石辉钼矿的Re-Os年龄一致,成岩与成矿年龄一致,均形成于侏罗纪晚期。池沟矿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侵入岩浆,铜矿体主要赋存于斑岩体及其与围岩接触带上,远离岩体,矿化减弱,矿体产状多受岩体与围岩接触面控制。近年来,通过对区内池沟岩体的研究,应进一步查明成矿主岩体的分布形态以及矿化富集规律,同时开展新的地质找矿方法,为柞—山盆地寻找铜矿提供新的思路。通过钻孔深部工程,在岩体内外接触带上寻找矿化富集部位应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赵静纯  代威  屈光菊  李有录 《矿产勘查》2020,11(7):1372-1378
青海省都兰县三通沟北地区锰矿是东昆仑地区近年发现的一处海相沉积型锰矿,区内目前共发现5条锰矿化带,334矿石资源量482.48万t。锰矿体均位于中-新元古界万宝沟群碎屑岩组中,赋矿岩性为泥钙质粉砂岩,矿石类型主要为菱锰矿,少量褐锰矿,矿体明显受地层控制,走向及倾向上均较为稳定,但后期受到了辉长岩侵入体的不同程度破坏。本文通过对该锰矿体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的研究探讨,认为该区及其周边的万宝沟群碎屑岩组具有较好的锰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徐刚  徐朝阳  杨华  方荣  水彬  左家 《矿产勘查》2017,8(2):306-311
诺格朝特陶勒盖(Nogtsot Tolgoi)铜矿床位于南蒙古的前寒武纪微型大陆南戈壁的卡利登褶皱带中。成矿时代为新古元代—寒武纪,矿体赋存于由碳酸盐岩化的含长石碎屑的砂岩、粉砂岩、泥岩和具花岗岩结构的灰岩组成的构造蚀变带中,呈层状或似层状顺层产出,受地层和构造蚀变带控制明显,属含水火山沉积—后期气液改造成因。通过对中心区矿段进行地质详查,探获该铜矿床品位中等,规模达到中型。除详查中心区矿段之外,通过物化探成果解译及少量钻探验证,发现多处成矿远景区,找矿潜力巨大,并指出下一步勘查的重点为详查区的深部和其他几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2.
陈文辉  刘铁生  刘浩  李惠纯  杨斌  周鑫 《矿产勘查》2021,12(10):2060-2068
木瓜园斑岩型钨矿位于洞庭湖拗陷区与雪峰隆起区结合处,处于安化-浏阳东西向构造带钨、锑、金矿带中段。钨矿体呈似层状产于三仙坝花岗斑岩体中,该岩体受北西西向F2断裂控制。钨矿石类型为细脉浸染状花岗斑岩型,硅化和硫化物化与成矿关系密切。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三仙坝花岗斑岩体;成矿物质主要为壳幔混合来源。花岗斑岩中的石英细脉、粗大的石英斑晶颗粒、硅化都为矿床的找矿标志。三仙坝钨矿体向北西侧伏方向、北西西向F2断裂及两侧多斑花岗斑岩都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河南西峡县竹园铜矿脉赋存于秦岭群变质地层中,受区域韧性构造带——寨根北韧性剪切带控制,矿床的形成受多期多阶段岩浆热液的影响,表现为构造—流体成矿,成矿方式以充填作用为主。在长期构造活动过程中,成矿流体在破碎带裂隙、角砾间沉淀形成脉状矿体。区域化探资料显示,该区异常面积大,铜、金异常明显,通过分析认为该区成矿条件好,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马拉松多铜矿床位于藏东地区,产于著名的西南三江成矿带上。矿区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下统马拉松多组(T_1m)酸性火山岩和三叠系上统甲丕拉组(T_3j)碎屑沉积岩。矿区位于背斜核部一侧,断裂构造不发育。矿区总共出现3个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体,为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同位素年龄(K-Ar法)为34. 6~40. 8 Ma,属喜山早期产物。矿区具面型蚀变特征,由中心至边缘的分带为钾硅化带—绢云母化—角岩化带—青磐岩化带。昂克弄岩体已全岩矿化形成矿体,矿体平面呈椭圆形,长约950 m,宽约800 m;剖面上呈不规则柱状,矿体平均垂直厚度315 m;矿体铜资源量150万t,Cu平均品位0. 36%。根据矿床特征分析,为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矿体深部和边部有较大的增储潜力和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地质勘查、显微岩矿鉴定等成果,对白梁东石英脉型铜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机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综合分析表明,多金属矿体多呈香肠状、透镜体产出,受不同级次的北西向、北北西向构造断裂控制,产于华力西晚期二长花岗岩体外接触带之下石炭统白山组、绿条山组地层,严格受岩体和地层控制。矿体为华力西中晚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河南舞阳铁矿田铁山矿区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怀乾  张瑜麟 《矿产勘查》2011,2(5):487-493
铁山矿区是舞阳矿田三大矿区之一,20世纪70年代铁山矿区共提交资源储量24 336万t.当时的找矿深度小于500 m,提交报告研究程度较低,存在较多的认识错误.笔者根据以往的地质资料、结合目前对矿体的开挖结果及最新钻探的验证,对矿体基本地质特征、成因特点、构造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地层及矿层的相互关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对...  相似文献   

17.
张素超  陈春景  王良  王巧玲 《矿产勘查》2019,(10):2486-2492
内蒙古额济纳旗包尔敖包地区位于天山地槽褶皱系北山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之六驼山复背斜的北翼,区内地质构造作用复杂,古生代及中生代地层分布广泛,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较为有利。文章以第一手详实的地质资料为基础,试图从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成矿控矿要素、矿体地质特征入手,总结研究区地质特征,并就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潜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