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的建筑经历和主要作品的分析,揭示西扎对于建筑中地域性场所精神的独特理解和诠释,从中总结出西扎独特的设计方法、理念和哲学表达。  相似文献   

2.
孔圣丹 《华中建筑》2021,39(5):21-26
该文通过对西扎作品中几个异形柱设计的追问,挖掘柱子形态背后的隐喻,解读柱子结构性以外的设计逻辑和意义,从中反映阿尔瓦罗·西扎建筑的独特魅力和他个人式的设计手法,并总结了设计中不囿于结构可以进行怎样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徐东婷  季翔  王健远 《中外建筑》2023,(11):104-107
阿尔瓦罗·西扎是当代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他对光的巧妙把控与运用为建筑增添了别样的魅力。文章通过对其部分作品的解析,将光影在建筑中的作用分为三个方面:塑造空间、营造氛围、引导流线,探讨光影在西扎建筑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对建筑室内外环境交互的影响。在建筑中合理利用光,不仅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而且可以对使用者产生积极的心理作用。希望对当下建筑设计中光的利用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4.
建筑的场所精神——西扎建筑的诠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对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的建筑经历和主要作品的介绍,揭示西扎对于场所精神的独特理解和诠释,从中总结出西扎独特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5.
该文试图通过对西扎的几个作品进行分析,讨论在西扎的作品中,常常发生的空间转化.这样的空间转化有时出现在建筑外部场所之中,有时出现在内部空间内,有时也出现在建筑空间的内与外之间.揭示了西扎以"转化"为手段,创造空间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读阿尔瓦罗·西扎关于基地、原型和空间的设计草图,可以分析和总结西扎建筑设计的思想、方法和过程,揭示草图对于西扎建筑设计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对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建筑作品与思想的分析。通过解析了几个代表性的实例,探讨了西扎建筑所表现出的独创性设计源泉,从而深入了对西扎建筑作品的精神层面的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8.
周凌 《华中建筑》2000,18(3):34-37
建筑作品的纵览对于理解建筑师的创作思想是十分重要的.该文主要介绍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的建筑经历和不同时期的七个作品并从中总结出一些重要的建筑思想和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9.
参与式设计已被阿尔瓦罗·西扎为代表的西方建筑师证明是一种能够在社会住宅项目中响应居住需求、重新分配居住权利、由居民影响设计决策的有效途径。本文辨析了西扎在相关实践案例中所承担的协商者、促进者、聆听者三种角色,据此分别阐释他的参与式设计指导思想和操作方法,归纳其社会住宅“设计-参与”模式的实施路径。通过解读西扎在埃武拉完成的马拉盖拉项目,厘清设计驱动的差异化社会住宅类型与特征,评估它们对大型社会住宅项目实施参与式设计的影响。最后,讨论了西扎参与式社会住宅实践对我国实现高质量乡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深入剖析了批判的地域主义的批判性所在,阐释了西扎对地域主义的独特理解,并尝试用谱系学中的"来源"概念来概括西扎的建筑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11年,第24届UIA大会将"国际建协金奖"颁发给了普利兹克奖得主阿尔瓦罗·西扎,本刊为此特别邀请李华和周凌两位学者电话采访了西扎,周凌并撰写了"不老的现代性:阿尔瓦罗·西扎的建筑历程"一文,连同采访内容一起,刊登在2011年10期本刊"24届UIA大会特集"中,希望讨论西扎对当代建筑学的贡献和价值。2014年8月,西扎在江苏淮安和台湾设计的两座建筑—实联水上办公楼和台丰高尔夫球场"西扎会馆",分别启用。迄今为止,这是西扎在中国语境中设计并建成的最早的作品。本期"关注"在深入报道这两个项目的同时,希望以此为契机,延续2011年的讨论,再次提出对西扎的建筑、设计、建筑观,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相关问题的研究。"关注"由3个部分组成。评论与反思部分通过3位学者的座谈,对诸如西扎的当代性、与现代主义的关系、对当代中国建筑的意义等议题进行了讨论;项目介绍部分,除了这两个作品本身的报道外,还刊登了西扎本人对方案构思与发展的介绍,见"物"见"思",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成因和建筑师的考量;设计研究部分的两篇文章,有对西扎建筑设计特征的分析、阐述及图解说明,也有对其设计工具——草图,在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的解读与探究。西扎著说不多,他的演讲基本以个案的发展为主,本次"关注"的评论与反思部分特别附录了西扎的两篇文章——"重访萨伏伊"和"居住在一栋房子里",均写于1990年代,是他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建筑观的两篇文章。前者以对萨伏伊别墅的个人体验和观察为基础,实际上,讲述了西扎自己的建筑观,如持续不断的转化(transformation)、元素的独立性与消解、场地的空间占据等,从中亦可看出他对现代主义传承的提取与发展。后一篇,与同写于1994年的库哈斯的名篇"通属城市",可相比肩,又代表了当代建筑学的两极。收录于此,为我们的读解和分析提供一些参照。"关注"的3个部分相互印证,又不乏观点的左异与话题的拓展,隐含着读解的多种可能与维度。理解和研究西扎是一条线索,希望能够帮助我们在当今新潮涌现的纷繁境况中,深入地思考建筑与建筑设计的基本问题,以及当代中国建筑所面临的诸般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11年国际建协金奖获得者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西扎(Alvaro Siza)的建筑历程的介绍,从其各时期的建筑思想和代表作品出发,分析了其建筑中的空间特点,总结了其作品中的设计方法,揭示了西扎对当代建筑学的贡献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场所和建筑本体两个方 面,追溯阿尔瓦罗·西扎设计中的一些古典 手法。关于场所中的古典氛围营造,以福尔 诺斯教区对雅典卫城的隐喻为例;关于建 筑本身的古典秩序,一方面从平面到立面甚 至三维视点对建筑作品进行了分析,提取 出A-B-A的模式,一方面探究了西扎常用 的U型平面的原型,并寻找与之相关的阿道 夫·路斯、勒·柯布西耶以及帕拉第奥的历 史脉络,直到最初的古典建筑,将他们作品 中都可见的古典秩序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张骏  梅洪元 《华中建筑》2008,26(9):108-113
建筑与所在地域和场所环境存有不可割裂的联系,建筑创作应基于这种深层联系寻求理性应答。该文以东北林业大学教学实验楼及博物馆项目为例,从地域文化、场所特征、形式表现三个不同层面分析一种关注地域与场所特征的建筑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15.
Siza's architecture is remarkable for its precise accommodation to sites. Since the 1970s it has shown a more explicit reliance upon typological forms. Both aspects of his work suggest an architecture anchored to history. Yet, for all the importance that site and type seem to play in Siza's work, they emerge as strange protagonists. Although tightly calibrated to site, Siza's architecture reveals the remoteness of the past, establishing an intricate contrast between itself and the underlying site. Types are deployed, but the hierarchies of our movement through them, of implied architectural promenades, seem to occur against their grain - as if the historical orders manifest in types were inherited instruments of a remote and somewhat alien past. This article delineates these phenomena in Siza's work, and reveals their genealogy in the historical milieu out of which Siza emerged.  相似文献   

16.
建筑设计方案的评判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的决策过程。在若干个可评判的方案中,设计方案的评判指标可能差异很大,往往具有不相容性、灰色性,如效率高、有创意、收益多、很合理等,这些都为评判带来困难。该文将灰色物元分析法用于建筑设计方案的评判,尝试建立一种新型的建筑设计方案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7.
梁思成建筑设计作品辑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垚 《建筑学报》2021,(9):26-47
梁思成的建筑设计作品是中国现代建筑学术史的重要文献,通过对其1920-1960年代的建成作品、设计方案、顾问咨询等27个项目的梳理;对其中14个作品的设计和建造经过、重要的时间节点、建筑规模和功能以及保存和使用现状等基本信息做了初步的考证;同时,也简略评介了这些作品在建筑设计上的突出特点。最后,综合这些设计作品和著作文章,对梁思成的建筑设计观略作评论。  相似文献   

18.
戴云倩  陈永明 《华中建筑》2010,28(12):22-23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不仅表现在时装、绘画等艺术上,也表现在人们所生活的建筑上。该文以上海2010世博会建筑为例,从建筑流动性的角度探讨当代建筑这一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9.
20.
易中  李蕾 《华中建筑》2011,29(4):14-17
由于事物往往具有多种属性,因此评价事物时必须兼顾各个方面,即需要选择多个评价指标,这就是综合评价.因为这些指标性质经常是模糊的,所以这种综合评价就是模糊综合评价.时于建筑设计方案的评价,常常选择"创造性"、"艺术性"等评价指标,显然"创造性"、"艺术性"概念具有模糊性,故而建筑设计方案应当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但是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