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地铁的快速建设,地铁站点景观也随之成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南京紫金山风景区内下马坊和首蓿园站点的实地调研,分别对两个站点的出入口设计,植物配置,标识导向系统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归纳调研信息总结分析结果,得出了下马坊和苜蓿园站点的综合使用评价,对其价值和发展趋势予以阐述,从而提高对城市发展中地铁站点景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近年,地铁站艺术空间的环境设计及其艺术特征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地铁站内的空间艺术不仅可以作为城市公共艺术来提升民众文化修养,也是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地铁的空间艺术环境不仅能体现一座城市的风情和民俗,也可以成为一座城市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名片。该文通过对问卷调查获得的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评价,运用建筑空间设计、艺术学、环境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对天津地铁6号线新开通站点的艺术空间环境进行了全面考察,希望对其他地铁站点的艺术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的换乘设施是满足客流转换和换乘工具衔接的重要停靠点,对其设计需要从多方面考虑。但从目前我国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枢纽的发展情况上看,存在着换乘量不足,换乘设置布置不合理等情况,这对于城市生活的进一步完善带来了不良影响,为此,对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的换乘设施的深入研究,将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开展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站点换乘设施设计的研究,是以目前换乘设施设计实际存在的问题为背景,目的是想通过理论研究,以提高相关设计部门对地铁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站点换乘设施设计的认识,从而提高换乘站换乘设施的服务功能,让乘客获得满意的出行体验。  相似文献   

4.
地铁交通是大中型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其站点往往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聚之地,形成城市中具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关键场所。同时,地铁站点的规划营建又与地铁线路的走向、周边业态的布局及地面覆盖区域的城市功能息息相关,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提高站点与配套空间的一体化程度,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升地铁站点的辐射能力和服务水平。本文以武汉地铁洪山广场站为例,分析其在换乘、商业及公共文化等方面所进行的一体化设计尝试,为其他地区地铁站点的一体化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铁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地铁站点周边房地产的商业价值。但站点周边房地产的开发不同于普通房地产开发,涉及到站点的接驳、服务、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从地铁站点提高房地产开发强度、改变土地的利用性质以及提升房地产的价值三个方面分析地铁站点对周边房地产的影响,进而研究国内外城市地铁站点周边房地产开发模式,提出重庆市可采用的两种地铁站点周边房地产开发模式,即物业联合开发模式与土地圈层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对重庆市小什字站点周边房地产开发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深入挖掘地铁站点的潜在价值,为地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地铁成为许多大中城市缓解地面交通的有效途径,而随着大量地铁的修建,地铁基坑塌陷、进水和站点淹没等事故时有发生,地铁站点的防洪排涝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研究以成都地铁2号线西延线6个站点为例,将地铁站点防洪作为一个风险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考虑影响地铁站点的防洪排涝因子,采用模糊属性评判方法,系统分析站点的防洪排涝风险等级,并对站点进行水文测算,给出在设计洪水条件下各站点可能的淹没水深,指导地铁站点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防洪排涝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基于理论研究,国内外案例分析和现实,总结地铁站点与大型商业建筑的衔接空间布局形式,继而提出衔接空间设计策略.结合杭州庆春广场的工程实践,对地下商业空间与地铁站点的空间衔接模式进行实证研究及应用,着重从人流动线、人流引导、消防分区和疏散设计、空间环境营造、分期建设及技术措施等要点,提出了衔接空间设计改进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围绕地铁站点周边进行土地开发的模式已经成为国内大中城市建设的趋势,地铁站点周边的开发是TOD开发模式的主要内容,站点周边的城市设计是这一模式成功实践的前提。基于对TOD模式概念了解、发展现状分析,本文提出地铁站点周边的城市设计原则,并结合实践项目,分析如何实现这些原则。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管线综合设计的原则、思路及主要内容,指出了管线综合设计在地铁站点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地铁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点之一。管线综合设计可以使城市道路有限的断面空间得到合理利用,避免管线在平面和竖向位置上互相冲突和干扰,保证地铁功能的正常运转,并对地铁建设有序地进行提供技术保障。为了较好地解决综合管线设计周期短、涉及专业较多等问题,综合管线设计需进行统筹考虑。  相似文献   

10.
《规划师》2016,(7)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深度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加剧,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已经成为扩展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轨道交通建设的全面开展,为开发城市地下空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香港作为亚洲地区土地资源稀缺的典型区域,其依托发达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在地铁站点周边开发了大量地下空间,这些地下空间的组织与利用方式值得我国其他地区学习借鉴。文章以香港地铁站点地下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建设规模、功能构成及空间布局特征,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单功能星状、单功能树状、多功能树状和多功能网状四类空间组织模式,并结合外部环境特征探析各类模式的适用范围,以期为我国大中城市地铁站点地下公共空间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在广州地铁三号线市桥站设计中的问题与经验,简要分析了地铁地下车站建筑设计中的两个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12.
由于浅埋敞开式车站能减少工程投资及运营费用,因此有必要研究该类车站的结构设计方法。以上海市轨道交通6号线工程德平路车站为例,采用弹性杆系有限元模型分析等方法,根据施工顺序考虑各种工况情况进行计算是可行的,并指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舰宇 《建筑技术开发》2021,48(18):135-137
以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中宁路站为设计案例,分设备区、公共区阐述地铁车站照明设计方法,同时对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地铁车站公共区域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各种抗浮措施的对比分析,确定了地下车站的抗浮适宜采用大直径人工挖孔抗拔桩。对于结构不同部位的刚度和受荷都不均匀的复杂换乘车站,采用空间有限元模型计算可以达到理想的结果。通过对一在建的大型地铁换乘车站的计算和分析讨论,提出了抗拔桩平面布置应遵守的原则,进而论述了车站抗浮计算及抗拔桩设计的全过程,可为今后复杂大型地下空间结构的抗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地铁换乘站具有快捷、便利和高效等特点,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地铁等交通设施设计所追求的目标。该文从两个方面着手研究地铁换乘站设计:从城市整体空间的角度研究换乘站在城市地铁线路中的分布规律,从换乘站在城市地下空间中的布局形式和地下空间设计的特点探讨换乘站快捷、高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虹梅路地铁车站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上海市轨道交通申松线虹梅路地铁车站结构设计的技术标准、主体结构方案比较选型、结构计算的思路和基本假定 ,并给出了各工况计算内力图。设计成果表明 ,按“时空效应”选取的参数 ,计算结果较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7.
刘超亮 《城市建筑》2013,(22):18-18
地铁作为一个城市轨道公共交通的主要工具,可以为城市中不同区域的乘客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本文以地铁车站建筑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地铁车站的构成、设计理念以及设计原则,并对地铁车站建筑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暗挖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原则的分析,结合目前国内暗挖地铁车站实际所采用的建筑、结构型式,总结各种暗挖车站建筑、结构型式的适用条件及特点。同时,重点论述车站机电系统对土建规模的影响,以广州地铁五号线小北站为工程实例,探讨在满足车站功能的前提下,如何通过优化建筑功能布局、选择合理的机电系统,达到减少暗挖车站工程规模、降低暗挖车站施工风险、节约工程造价目的,对今后具有类似环境条件下的地铁车站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北京市地铁线网加密,地铁车站也越修越深,大多数车站受既有建构筑物影响需要采用暗挖法施工。深层车站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采用反应位移法及时程分析法对北京地铁8号线三期王府井站主体结构进行抗震分析,由分析结果可知在中震下,结构处于弹性阶段,构件按使用工况配置的钢筋基本满足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20.
简述影响地铁换乘空间高度的各种因素,并以深圳地铁福田站换乘空间高度设计与优化为例,从空间结构处理,装饰技术手法,设备管线布置等角度,探讨在层高有限的情况下优化地铁换乘空间高度设计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