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跟陈先生的相识,应该是在座当中比较晚的。2010年7月,是我第一次跟陈先生相识。当时我们承担了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这样的一个课题,在此之前,我跟陈先生取得联系,请他签名,他非常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东有高秀,西有高峰”,这是行业内资深前辈陈润余先生十年前的一句名言。他把一东一西两个企业家的能力和潜力都浓缩在这八个字里。这句话是精辟的预言,西边的高峰已有报导。就高秀而言,当年他和他的企业毫不起眼,强过他的企业家比比皆是,陈先生却把东边的一席留给了他,不过当时也只是引起人们一些关注而已。可是历经几度春秋之后,对于高秀和山东方圆已无不刮目相看,也无不惊叹陈先生的慧眼独具。1988年秋,正当上述八字名言问世之时,我认识了高秀。高说他是海阳的,一向以熟请地理的我,竟不知海阳为何方。查看地图,才知它背负…  相似文献   

3.
吴斌 《风景园林》2013,(4):19-20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 今天来参加陈俊愉先生去世一周年的纪念活动,我感到老人走得太快,时间过得太快了。去年5月29号,我和陈晓丽理事长一行到陈俊愉先生家为其颁发终身成就奖,回忆起来就像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当天陪陈晓丽理事长去向陈俊愉先生送终身成就奖的时候,我感觉到他身体比较虚弱,就有些担心。下午两点多给他家中打电话,没人接听,我就很着急,与张敬老师说一定到陈先生家去看一看,然后张敬告诉我陈先生住院了。没想到住院一周,陈先生就驾鹤西去。  相似文献   

4.
1952年秋,我在北京农业大学接受园林教育,当时汪菊渊先生创办了这个专业,陈先生还在华中农学院,我在北京农大的园艺系学习。在农大学习时期,我受到汪菊渊教授的影响比较大。我原本应该在1956年毕业,但因为生病休学一学期,改为1957年3月参加工作。不久,陈先生调来北京林学院了,我后来的工作尤其是园林植物工作得到陈先生的指导,到去年前后有55年。调到苏州之前,我和陈先生可以说是天天在一起,1986年到了苏州后就不可能了,但也是每年来北京一趟接受陈先生指导。  相似文献   

5.
与卡特彼勒的不解之缘"逢山穿山,遇水蹚水,油田工程的管道铺到哪,我的挖掘机就跟到哪!"顾胜宏简短而有力的几句话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干山万水间。顾胜宏是我们此行卡特彼勒用户走访的第一位老板,他来自安徽滁  相似文献   

6.
主编心语     
本期封面采用梅花,一是为了配合主题——纪念挚爱梅花的陈俊愉先生,二是在隐隐可预的不善气候逐渐显现之际,期望国人以梅花精神激励自己,以此为立于世界之林之本。读着一篇篇记述陈先生感人事迹的文章,我深深为他炙热的工作热情,对学生的深切关怀,对科研的高度严谨所感动,更为陈先生的崇高精神力量所折服。特别是陈先生94岁高龄时当着许多老同事、老学生的面,公开承认自己过去一些事做得不对,表现出他的灵魂已经得到彻底净化,我相信陈先生进入天国时的  相似文献   

7.
陈俊愉先生曾经说,我的日程表上没有节假日。先生是这么说的,同时也是这么做的。每次到先生家中拜访,他几乎都在忙于工作,跟来人谈论的也多是与工作有关的事情。他说,在我的兄弟姐妹中,我不是最聪明的,但是勤能补拙。我之所以能取得一点成绩,是因为我锲而不舍,抓紧一切的时间工作。陈先生出身于官宦家庭,优越的家庭背景使得他从小就衣食无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10)
<正>在我的记忆中,改变我的事情有很多,但是三年级圆号课上的那位老师,令我至今难忘。三年级的时候,我自主报名参加了学校管弦乐队的训练。当时教我们的老师年近60岁,瘦得像一株小麦,眼睛突了出来,还带着一股杀气,有点像《哈利·波特》里的"伏地魔"。他的教学方式因循守旧、枯燥无味。每次上课,他都只用基本理论来填鸭式地教我们,就像拿着一本《道德经》在那念给我们听一般,从来没有吹过一首曲子,使我觉得学圆号太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
<正>担心:刚到美国学校被老师打了一闷棍当我把9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我就像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至少让学生玩两个小时,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没有教科书。那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教师看见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课  相似文献   

10.
我是山东(?)州人,从小家里就穷得没饭吃,在家里活不下去,22岁那年就跑到唐山,进启新洋灰窑当了小工。起初是干苦力活,推卓、扛袋子,干了两年,监工的嫌我脾气倔,就把我调到窑上作杂活,这样就可以把我固定在一个地方,省得我发倔脾气顶撞人。那年头横竖让干什么就得干什么。我想当看火学徒也不错。可是谁教给你?常言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师傅一操作就把我支开,去打水,扫地,上油,怕我看着学了去,我干了很久还没捞着看火镜的把子。“不怕人不管,就怕心不专。”你不教我我就偷着“专”,我一边干杂活一边就用眼瞄着师傅动作,一有机会就溜到窑头上往火孔内瞧上几眼,看了再琢磨琢  相似文献   

11.
在前往位于南京化工园的南京藤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采访董事长葛礼平的路上,安排笔者进行本次采访的人这样讲:“我带你去见南京吊装界的教父。” 关于“教父”的传说有很多。他是个“技术派”,1979年就开始在杂志上发表关于起重机技术的论文,而且有的文章到现在还有指导意义;他一手开创了南京地区的吊装行业,如今行业里做得风生水起的用户有相当数量是他以前的徒弟;他买哪家的起重机,哪家的产品在当地的销量就会大增……  相似文献   

12.
知识的力量     
《工程质量》2006,(7):28-28
约10年前的一天,李教授到建筑工地上找了两个泥水匠,请他们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把他家的客厅铺上地砖。于是,老赵和他的徒弟小赵来到了教授的家。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15日,我到无锡参加全国道路照明技术情报站成立25周年庆典活动。期间,我采访了该市主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周敏炜。周市长正值不惑之年,精力充沛、英姿勃发。他29岁就出任市政设计院院长,专业素质很高。主管全市城建工作以来,他把个人的聪明才智、人格魅力与无锡市的亮化事业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今天来了很多嘉宾,刚才许多同志谈到了陈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为人品德,我觉得讲得比较全面,也表赞同。我补充关于陈先生对园林教育的实践与奉献。因为我在陈先生主持园林系教学工作时当过教学秘书,在“文化大革命”后当过副手,对陈先生主持园林教学计划变动有一定的想法,我也曾参与研讨实践工作,从中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15)
<正>只听朱佳文满面春风地吹道:我的同桌有超能力,这是一年级时我就知道的。我从不招惹他,因为惹到他就会倒大霉。一次,我扭头时不小心把头发甩到他脸上,他立刻火冒三丈,大吼起来:"干啥?连你的头发都敢扇我巴掌是吧?"我连忙道歉:"Sorry,不要介意我也是不小心的嘛。"他把头一扭,说"哼,你必须把头发剪掉!"他得意扬扬地冲我笑,好像在酝酿着什么"阴谋"我不寒而栗,有时候拥有超能力同桌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相似文献   

16.
观点集萃     
《中国消防》2011,(2):1-1
其实,任何一个悲剧,都不是把责任推到哪一个人或哪几个人身上就可以完事大吉的。或许,我们都该认真思考,我,如果有机会,是不是也会在现场?是不是也有可能成为事故的责任人?  相似文献   

17.
我在北京求学10年,跟着陈先生读硕士和博士,加起来有6年,受陈先生的教诲特别多。工作以后也是这样,跟陈先生有很多交流。我自己年轻时陈先生讲的许多东西还不能完全理解,越到后面感觉到受益越大。下面讲讲陈先生对于中国园林教育、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中国传统名花研究等方面的贡献和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8.
来电者男青年吴某:我今年21岁,从小就生活在父亲打母亲的氛围中,父亲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工人。在我的记忆里,很少能看到父亲对我和妈妈好好说过话,在家总是霸气冲天,张嘴就骂,动手就打,我和母亲经常是带着伤痕上学、上班。随着企业的改制,父亲下岗了,原本脾气暴躁的他又开始酗酒。更可怕的是在我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发现父亲有了外遇,为了家庭的安宁,这件事我一直瞒着  相似文献   

19.
贾咏 《中州建设》2011,(7):6-11
这几天,郑州的陈先生特别高兴,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问及原因,陈先生说:“我刚刚住进新买的房子了,就在航海路与商英街附近。漂泊好几年,总算是在这个城市找到归属感了,再也不用老是不停地搬家了。”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Z2)
<正>来天津打拼的老乡告诉我,我的父亲精通了鸟语,一天到晚都在跟鸟儿说话。可我知道,他哪懂什么鸟语啊,那是母亲去世后,他一个人留在乡下,没人陪他说话,孤独难耐时找个活物倾诉罢了。但老乡的话,让我突然觉得,自己有愧于父亲——老人家辛劳一生,而今老了,作为他唯一的儿子,难道我就眼巴巴看着他孤独而终吗?于是,我把父亲接回天津,跟我们一起过城里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