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节能已成为当前建筑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据国家建设部部门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建筑能耗比重占全国总能耗的25%.而随着建筑玻璃幕墙的应用,不仅能让建筑物达到美观效果,还能减少大量的混凝土、钢筋用量和高耗能建材的使用,从而节约大量的资源和能源.  相似文献   

2.
《门窗》2016,(1)
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筑电气工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能耗比较大,不仅增加能耗,而且浪费大量的资源。因此,本文就结合实际情况,就如何做好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零能耗”建筑屋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能耗在我国社会商品能源总消耗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建筑能耗己逐步超过能源总消耗量的30%.显然,建筑节能的问题已成为我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迫切问题.在大量的建筑中,屋顶是建筑物外围护结构表面所占面积较小的部分,但其所造成的室内外温差传热耗热量却大于任何一面外墙,其表面积建筑能耗也高居整幢建筑物表面积建筑能耗比值的榜首.同时,建筑屋顶覆盖大量绿地,成为影响城市生态以及产生"热岛效应"的重要因素.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寻找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法,结合实际工程"武汉汤逊湖1号"的建筑设计体会,探讨"零能耗"建筑屋顶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周崇钢 《石材》2023,(11):142-144
随着我国建筑能耗监测与管理平台的建设,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能耗数据,这些数据在能耗统计和趋势研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从大数据的角度,这些数据的价值远未得到专业的应用,如何深入挖掘建筑能耗数据与管理控制模式之间的关联,提取相关信息特征,进而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已经成为建筑能耗监测与管理领域急需突破的瓶颈。本文采用聚类方法对集中供冷的校园建筑能耗数据进行分类,同时利用逻辑回归对校园建筑能耗进行因素分析。研究发现,校园图书馆可以分为4种用能模式,并且不同用能模式下影响能耗的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5.
夏热冬冷地区的居住建筑产生的建筑能耗主要为夏季空调能耗。对建筑外窗采取遮阳措施,夏季能降低空调能耗。从建筑节能角度看,采用外遮阳比采用内遮阳更能降低夏季空调能耗。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结合建筑朝向,对居住建筑外遮阳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1概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能源和原材料被消耗,中国的能耗在不断上升。在建筑领域中,办公楼、酒店、大型商场、博物馆等大型建筑的兴建,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建造能耗和运营能耗。为了减少能源消耗,走上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除了减少建造能耗以外。我们还应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对建筑物内设备运营能耗的分析,采用高科技的自动控制和节能模式进行集中管理、精确控制,从而为人们提供舒适绿色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绿色生态住宅节能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能耗的26%。因此,建筑能耗比重大、利用效率低已成为我国建筑用能的突出问题。长期以来,住宅建筑设计对建筑的保温隔热问题不够重视,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比较差。到目前为止,建筑节能是最值得探索的课题,绿色生态住宅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设计节能型住宅和研究开发住宅节能技术,是当今建筑业极为重要的热点问题,是建筑技术进步的一个重大标志,也是建筑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主要阐述了窗户传热方式的基础上,探索绿色生态住宅窗户的节能设计。  相似文献   

8.
谈建筑节能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后,我国建设事业发展迅速,随着大量的新建建筑的增加,建筑能耗增长迅猛。然而,我国人均能耗资源相对贫乏。目前我国的能源形势不容乐观,降低建筑能耗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9.
方悦 《江西建材》2011,(2):40-42
在建筑能耗里,用于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又占到建筑能耗的30%~50%,能源供需矛盾日益激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所以研究暖通的节能技术势在必行,并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市开发》2006,(1):46-46
<正>我国的房屋建设面积已超过400 亿平方米,将在使用时限内大量消耗能源。现存在大量使用超过10年的建筑,随着机器设备老化及原有的设计缺陷,将逐渐增多能耗,将是一个巨大的高消耗、低效益的能源浪费黑洞。而现有的节能降耗的新技术主要面对新建的建筑,面对大量的老旧建筑,可采用办法却不多,物业管理部门渴望提高效益降低能耗,却面临专业技术评估及前期资金投入等问题制约, 感觉到“心有余,力不足。”  相似文献   

11.
杜娜莎  欧阳仕成 《四川建材》2010,36(4):229-230,232
近几年,随着"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提出,人们对住宅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能耗也随之增高。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国民经济总能耗的25%左右,且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随着建筑能耗的增加和大量空调设备的安装,"城市热岛效应"日益严重,使环境日益恶化。我国建筑节能的重点应为:建筑本体的节能、建筑业新技术、新材料应用节能、采暖系统节能、提高照明和其他电器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的建筑规模和医疗设备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同时医院的能源消耗也在不断增加,如何降低医院建筑能耗的同时又能提高舒适度成为当今面临的重要问题。低能耗高舒适度型医疗建筑是“绿色环保”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的综合体现。首先对低能耗高舒适度型医疗建筑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论述,通过实例对低能耗高舒适度医疗建筑的设计策略进行探索,之后对其能耗和舒适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医院建筑是功能复杂、影响广泛的综合性建筑。近年来,随着医疗设备、诊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就诊环境的改善,医院在满足人们就诊需求的同时增加了建筑能耗。掌握医院建筑的用能模式和确定合理的能耗评价指标是开展医院建筑节能工作的基础。结合国内外医院建筑用能情况研究现状,从能耗的时空分布分析医院建筑的基本用能模式;介绍目前国内外医院建筑能耗的评价指标:单位面积能耗、单位床位能耗、单位门诊人次能耗等,指出这些指标存在不科学性,初步提出了医院建筑能耗指标的确定方法,为医院建筑的节能评价和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建筑的需求和功能的增加,能源消耗也将越来越大。为了降低建筑的能耗,创造更舒适的环境,有必要研究被动式设计。在环保节能建设方面,被动式建筑意义重大。重点对被动式的建筑设计策略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和方法分析,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物联网与建筑节能减排相结合,节约型校园建设蓬勃发展,以及高校能耗监测平台的广泛建立,基于能源物联网获取的校园建筑能耗数据研究,监测并分析校园建筑能耗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寒冷地区某高校教学楼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校园能耗监测系统的数据支持与大量的实地调研,分析教学楼各种能耗关系,通过对电开水器用能数据的分析,结合现场调研建立教学楼能耗与建筑人数、课程设置方案等因素的联系,进而得出了教学楼用能规律模型,最后基于该模型分析了教学楼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节能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代建筑中照明系统是除了空调系统能耗以外的第二大能耗系统,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约占建筑总能耗的四分之一。现代化的办公楼、旅馆、酒店、展馆等建筑依靠大量的灯光照明维持其日常使用,对照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照明系统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因此,现代化的建筑不仅需要足够的工作照明和舒适  相似文献   

17.
工业能耗、建筑能耗和交通运输业能耗是我国总能耗的主要方面。随着建筑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建筑能耗问题日益严重,给社会、能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建筑直接能耗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占总能耗的10%,上升到近年的30%。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95%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近420亿平方米,约99%为高能耗建筑。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目前建筑节能设计的现状和国内外能量分析软件的应用现状,针对当前传统的节能设计方法无法满足需要的实际问题,提出将B 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与建筑能耗分析相结合,进行节能建筑设计这一新的设计方法。运用B IM技术创建的虚拟建筑模型包含了建筑的所有信息,将这个虚拟建筑模型导入建筑能耗分析软件中,可以自动的识别、转换并分析模型中包含的大量建筑数据信息,从而方便快捷的得到建筑能耗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9.
建筑能耗占我国总能耗较大比重。提出建筑节能设计策略,充分利用自然能,降低不可再生能源消耗,促进我国建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冬季现场调研与热环境测试表明,拉萨市现有居住建筑的缓冲空间能明显改善室内热环境。但当地非采暖房间冬季热环境仍较差,居住建筑采暖需求明显。当地采暖能耗与环境负荷增长趋势明显。以拉萨市常见的单元式住宅为基础建立了热工计算模型,模拟分析了南北向缓冲空间进深设计对冬季采暖能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南北向缓冲空间均能有效降低模型的采暖能耗,其中,随着南向缓冲进深增大,模型采暖能耗呈递增趋势;随北向缓冲空间进深增大,模型采暖能耗呈先降后增趋势,北向缓冲空间模型之间能耗差很小。缓冲空间优化设计模型与基础模型的能耗对比分析显示,合理设置的南北向缓冲空间能够大幅降低采暖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