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土地区新型桩基问题研究匮乏,为了在黄土地区引入并推广长短组合桩基础,需深入研究该桩基的承载性状。研制了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在单桩、4根组合桩及8根组合桩工况下通过伺服加载系统对试验装置进行了加载,全面地分析了桩身承载力和变形特性。结果表明:桩身轴力和侧摩阻力的发挥具有异步性,长桩的破坏形式为刺入型破坏,但短桩不是很明显;在4根桩组合试验工况中,桩身承载力极限值与单桩略相等,桩侧摩阻力最大值出现的位置与单桩相比有所不同,长桩分担的荷载比例比短桩高;在8根桩组合试验工况中,在每级荷载作用下角桩的桩身荷载均比边桩、中心桩都大,与单桩承载力相比,其长桩(角桩、边桩)和短桩(中心桩)的桩身承载力及桩侧摩阻力均有显著的提高,角桩的桩顶荷载分担比略高于边桩。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地下空间开发的开发,基坑开挖深度逐步加大,当开挖深度较大时,单排桩满足不了位移要求时,发展出双排直桩、斜直交替桩等新型支护形式,然而支护效果仍不够理想。为进一步优化基坑工程中的双排支护桩,增大其抗侧刚度,将桩设置为斜桩形成基坑双排斜桩。为了验证双排斜桩的支护效果,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对双排斜桩在开挖与堆载作用下的桩顶位移和桩身弯矩进行监测,并与单排桩、双排直立桩、小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和常规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双排直立桩、小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常规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和双排斜桩的侧向刚度均优于单排桩;(2)当桩顶排距较小时,前后排形成的空间刚架作用不强,小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承载力弱于双排直立桩,当桩顶排距与双排直立桩相同时,前排倾斜双排桩的桩顶位移增长速度比双排直立桩缓慢,承载力提高;(3)双排斜桩在开挖和堆载过程中,位移增长最为缓慢,桩身弯矩较小,相比单排桩、双排直立桩和前排倾斜双排桩有一定优势;(4)对5种工况的桩型布置进行排序,双排斜桩>常规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双排直立桩>小排距前排倾斜双排桩>单排桩。  相似文献   

3.
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刚柔多元桩复合地基,得出其桩顶、桩身应力特点和变形规律。刚性桩承担的荷载明显大于柔性桩承担的荷载;对于同种桩型,角桩的应力最大,边桩次之,中桩最小;沿桩身应力最大部位不在桩顶,而是位于桩身的某一位置;复合地基的变形规律与承载力规律恰好相反,桩顶处变形最大,并且群桩中心处变形最大,边桩次之,角桩最小。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了解刚性长短桩复合地基桩桩桩相互作用机制,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单桩复合地基与四桩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曲线、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桩土应力比和桩顶上刺入的试验结果。单桩复合地基与四桩复合地基中,各桩在位于距桩顶1/3桩长处出现轴力拐点和桩侧摩阻力中性点。但由于长桩与短桩相互作用,四桩复合地基中长桩的轴力出现第二个轴力拐点和桩侧摩阻力中性点,而短桩受到影响较小,且随着荷载的增加,短桩对长桩轴力的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软土中开口桩与闭口桩承载力差异及承载力随时间增长问题,共完成了36组模型桩的原位静压沉桩试验,开口桩与闭口桩各18组,试验持续时间长达72 d.在试验条件下,发现闭口桩与开口桩的承载力最小时效系数分别为2.4和3.6.桩直径越小,承载力增加幅度越大,承载力时效系数也越大.开口桩与闭口桩承载力随时间增加而增大,沉桩后休止72 d,开口桩与闭口桩承载力达到稳定值,此后承载力增加不再明显.开口桩初始极限承载力小于闭口桩初始极限承载力,仅为闭口桩的60%~70%,沉桩后休止72 d,开口桩与闭口桩稳定时效承载力的大小几乎相同.开口桩的土塞长度随桩径的增大而增加,其承载力时效系数约为闭口桩的1.4~1.6倍.  相似文献   

6.
开口钢管桩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钢管桩轴向受荷承载力机理,从钢管桩的桩土特性、入岩深度、桩土恢复系数及沉桩工艺分析了开口钢管桩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提出在特定桩型、桩径情况下,桩的入岩深度及闭塞效应是影响桩承载力的重要因素,可通过改进沉桩工艺加深钢管桩入岩深度以提高桩承载力。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陡岩群桩(四边形四桩)竖向承载工况,建模过程考虑陡坡钻岩成孔、桩基和承台混凝土浇筑、群桩承载等流程,并考虑材料和桩岩接触非线性影响,建立陡岩群桩系统三维模型,通过改变桩径、桩嵌岩深度等参数,分析陡岩群桩(四边形四桩)的竖向承载特性。研究表明,不同桩径和桩嵌岩深度条件下陡岩群桩(四边形四桩)竖向承载能力是群桩径向膨胀与桩前岩体缺失效应、桩后岩体增强效应、承台刚度综合作用的体现。群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和竖向承载群桩效应系数随桩径的增大分别呈"S"形和"∽"形规律变化。对于竖向荷载作用下的陡岩群桩(四边形四桩),在桩径较大时(D=2.2m),前排桩(桩1和桩2)的桩顶沉降与后排桩(桩3和桩4)的桩顶沉降仍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抗滑桩宽度与桩间距对桩间土拱效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明  姚令侃  王广军 《岩土工程学报》2007,29(10):1477-1482
抗滑桩宽度对桩间土拱效应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桩截面尺寸及桩间距设计的合理性。通过离心模型试验,观察到抗滑桩宽度越大,桩间土拱稳定性越高。基于离心试验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桩间土拱承载能力随桩宽度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在桩间净距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桩间土拱承载能力随桩宽度增加而逐渐增大,但增长斜率逐渐变缓,说明随着桩宽度的变大,桩宽度的增加对桩间土拱承载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小;而在桩间净距与桩宽度比值不变的情况下,桩间土拱承载能力随桩宽度和桩间净距的增加反而降低,且下降斜率逐渐增大,说明桩间净距对桩间土拱承载能力起着控制作用,增加桩宽度对土拱承载能力的贡献远不及增加桩间净距对土拱承载能力的削弱作用。本文研究表明,桩间土拱承载能力与桩宽度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关系,在建立抗滑桩合理桩间距计算模型时应对此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桩端土强度对桩侧阻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不是相互独立的,桩端土强度的提高会提高桩身侧阻,尤其是桩端附近桩侧土的侧摩阻力。通过静载试验研究了桩端下沉渣厚度不同以及桩端持力层不同时的超长桩实测桩侧摩阻力,阐述了桩端强度提高对桩侧摩阻力的强化作用,发现提高桩端土的强度不仅可以减小桩端沉降,还可以使桩身总侧阻提高进而可以提高单桩的极限承载力;同时运用莫尔–库仑理论分析了桩端土强度对桩侧阻力影响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张世民  俞峰 《工业建筑》2007,37(5):61-64,72
通过对某砂性土场地内一组H型钢长桩的原位试验,分别以2倍和2.5倍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进行压桩,同时,以一根类似土层中的锤击桩作为对比试验,并沿桩身安装频振型应变计考察桩在载荷试验过程中的荷载传递性状。试验结果显示:静压桩的荷载传递性状表现为端承摩擦桩,而锤击桩的荷载传递性状则表现为摩擦端承桩。以最终贯入度收桩的锤击桩,其桩端深度大于以超载预压法收桩的静压桩。静压桩的极限承载力与其曾经历的最大压桩力紧密关联。当静压桩的最大压桩力达2.5倍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时,虽然其桩端较锤击桩而言置于较浅并较软的土层上,但极限承载力并不小于锤击桩。原因在于,较高的压桩力可能降低了桩在高荷载条件下的蠕变沉降,从而增加了桩的极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复合地基发展概况及其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近些年来复合地基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应用复合地基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者简要介绍复合地基技术发展概况和复合地基理论概要,并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复合地基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全夯式扩底灌注桩是在普通沉管夯扩桩基础上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夯扩灌注桩,它改进了桩机设备和威桩工艺,解决了普通沉管夯扩桩成桩容易造成颈缩等缺陷问题,大大提高了单桩极限承载力,同时也大大节省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3.
白根顺 《山西建筑》2003,29(2):48-49
运用桩土体系荷载传递机理,从分析桩径与桩长等因素入手,探讨如何合理地选择桩基的几何特征,以有效发挥地基土和桩身材料的承载能力,提出合理选择桩基的几何尺寸是桩基设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小钻孔灌注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践证明,钻孔灌注钢筋混凝土桩(灌注桩)是一种较理想的水闸基础。但由于灌注桩在我国应用的历史较短,其计算方法还不够完善,故在一些重大的工程中不得不进行现场试验确定灌注桩基的承载能力。水闸桩基均为群桩,桩数多,承载力大,做现场原型群桩试验困难较大,故一般是做现场单桩试验,然后用单桩资料推求群桩承载能力。大家知道,单桩和群桩在结构和工作机理方面差异较大,两者的可比条件不充分。单桩资料不能较准确地反映群桩承载能力和工作状态,特别是桩距变化时,这种情况更明显。为克服群桩试验的困难,我们进行了小钻孔灌注桩试验,用小桩对单桩、双桩、群桩进行了研究。在试验的基础上,我们建议将现行的单、群桩关系,改为双、群桩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影响单桩水平承载力以及位移的主要因素—桩长、桩径、竖向荷载、桩身抗弯刚度、桩身截面积、桩顶形式等。在影响单桩承受水平荷载作用性状的诸多因素中,桩长的影响相对较大。在单桩的桩长范围内,桩长越长其水平承载能力越高。通过分析比较,为改进和提高桩基础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提供了依据,可供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6.
嵌岩旋挖扩底抗拔桩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于单轴抗压强度在14.4 MPa以下风化程度不同的泥岩、泥质砂岩互层的特殊地质条件,按照现行设计规范,抗拔桩基础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终孔地层,利用旋挖钻机成孔、扩孔施工工艺形成扩底抗拔桩解决上述问题,并根据现场原型试验,对嵌岩旋挖扩底抗拔桩承载规律进行研究。根据桩顶静载试验和桩身应变测量试验数据,分析抗拔桩的桩身开裂、桩身变形规律。分析后认为,嵌岩扩底抗拔桩极限承载力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扩大头抗拔力提供,桩侧摩阻力是逐渐发挥作用的,计算桩的极限抗拔力时不宜考虑全部的桩侧摩阻力,扩大头抗拔力在整个抗拔力中占较大比例。嵌岩扩底抗拔桩极限承载力主要受桩顶位移控制。极限承载力是桩顶位移达到极限值(即容许上拔量)所对应的承载力,而不是抗拔桩真正所能发挥出来的最大承载力。当上部结构对抗拔桩桩顶位移比较敏感时,宜采取措施控制桩身变形,而不是单一提高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  相似文献   

17.
径向多节扩孔灌注桩受力机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旗  李光茂 《土工基础》2000,14(4):25-28
径向多节扩孔灌注桩是通过发挥栏身中承力扩大盘的承载能力 ,以达到提高单桩坚向承载力的一种新型钻孔灌注桩 ,本文介绍该桩的成桩设备和施工工艺以及在武汉某高层建筑桩基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螺杆灌注桩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沈保汉  王凤良 《建筑技术》2010,41(5):417-419
螺杆灌注桩是在长螺旋挤压式灌注桩(含螺纹桩)基础上研制开发的新桩型,通过介绍螺杆灌注桩的基本原理、施工机械与设备、施工顺序与成桩工艺以及施工要点,说明了该桩型具有环保效果好、桩身质量可靠、承载能力较高、工程造价低、工期短、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用变分法解群桩-承台(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将群桩、承台(筏)选用各自合适的位移模式,并将能量变分方法应用于群桩-承台(筏)系统,用最小势能原理求解各参数.应用本文方法,可以很方便地得到群桩-承台(筏)系统中各桩所受荷载及沉降,承台各任意位置的弯矩、扭矩、正应力和剪应力.本文方法极大地减少了计算量,在工程应用方面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考虑时间效应的斜桩基负摩阻力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斜桩基是桥梁支墩、码头等工程中常用的桩基础形式,但是针对斜桩基础负摩阻力问题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进行了黏性土层中斜单桩及斜群桩在桩周土堆载固结条件下负摩阻力性状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测得了桩侧负摩阻力、桩端阻力以及桩周土体分层沉降随固结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了同等条件下竖直单桩及竖直群桩试验作为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斜桩和竖直桩桩侧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拽力都存在明显的时间效应和群桩效应;在本文试验条件下,当桩–土相对位移达到2mm时,桩侧负摩阻力将达到其最大值的80%~9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