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一、——虚实相间的建筑景观艺术"点景"是清代皇室常用的一种虚实相间的景观营造技术,每逢皇帝万寿庆典等大型活动举办之际,都会令工匠临时支搭亭台楼阁等点景工程,以营造出虚实相间、盛绝一时的建筑景观意境,而这些点景工程的设计与承办均为"样式雷"家族。从现存的雷氏家族所制图样看,凡宫殿、园囿、城楼、庙宇、衙署、陵寝、王府、营房、桥梁、装修、陈设、日晷、铜鼎、灯彩、切末、屉画、烟火、雪狮等均在其设计之列,万寿庆典的点景  相似文献   

2.
英国自然风景园是西方园林中独特的一支,不仅有着追求自然田园风光的风景,更是以园中大量奇异的点景建筑闻名。点景建筑作为自然风景园中重要的设计要素之一,在全园的景观视线、空间限定、意境营造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斯陀园是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典范之一,园内拥有众多造型精美、风格迥异的点景建筑,堪称点景建筑的博物馆。文章通过对斯陀园点景建筑的产生背景、历史沿革、形态类型的分析研究,探索其发展规律、形态特征,及其背后的思想根源,加深对于英国园林史的认识和理解,启示当代风景园林建筑的研究与设计。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并不是仅存有山水、建筑、植物等要素,一些动物和人物也常被用来提升画面的活力感,而山水画中的人物不同于人物画中的人物,由于本身所占面积小且不是表现主体,故常被人忽略。人物作为山水画中一种重要的点景要素,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不仅有着独特的精神意义,更和某种审美存在着必然的契合关系。文章通过分析五代7位著名画家现存的18幅含人物山水画中的构图元素,尤其是绘画史点景理论中人物与图本身的关系,试图找到山水画中对点景人物利用的共性以及人物本身美的表达,借此启发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对"人"本身的成景作用的运用,把人物作为一个设计元素去考虑:去利用"人"、表现"人"、使人成景,更好地处理人与风景园林空间的关系,避免可能产生的矛盾与破坏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以建筑所呈现出来的"空间"和"特性",探索并解析建筑之间所蕴藏的场所精神,重新对建筑存在空间、场所的表现以及本质进行新的认知。以人为本,通过建筑空间元素感知,营造情感体验,强调场所精神在当代建筑核心价值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从而证明场所精神是当代建筑可以言说,并且具有知觉的当代建筑抽象概念。  相似文献   

5.
地景建筑,也被称作"地形建筑",早在上千年前就已存在。中国更是早在秦朝时期就有地景建筑的理论生成,成形于隋唐时代。从地景建筑最初的起源与发展、地景建筑多元化内涵和案例分析等角度对地景建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地景建筑最初起源于英文词组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直译,有时候也被称作"地形建筑"。地景建筑的形式早在上千年前就已存在,纵贯人类建筑史,早在人类穴居时期,地景建筑便频繁的以各种形式出现于人们的生活中:沿山而凿的各色佛教石窟、寺庙;依山傍水的帝王陵寝,以及沿用至今的陕西窑洞与因纽特人冰屋……都可视为人文景观与大地不断对话的衍生物。中国更是早在秦朝时期就有地景建筑的理论生成,成形于隋唐时代。本文将从地景建筑最初的起源与发展、地景建筑多元化内涵和案例分析等角度对地景建筑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景观演绎手法出发,以生态友好的地景建筑及人文气质丰厚的江南民居为建筑蓝本,以建筑形态传达出本次设计的立意,即"生态人文"的新顾村形象,体现本次展示馆设计的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8.
"地景建筑"是当代解决建筑与城市环境关系的一种重要设计理念。以建筑与场地同质化作为基本走向,强调建筑与城市景观的连续性和界面统一性。在当前发达国家和地区,非线性科学指导建筑设计成为了建筑学界对建筑设计开拓的新的领域。本论文试图通过对"非线性科学"在地景建筑形态中的转译进行研究,同时采取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揭示作为未来建筑发展趋势的地景建筑非线性表达特征与其形态背后的逻辑。  相似文献   

9.
刊首语     
正风景园林与人居环境一直是中华人居文明发展的主题,保护、营造美丽人居环境是中国风景园林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中国风景园林与人居环境同根同源。寻找适宜的生存环境,研"风"究"景";寻求永恒的精神寄托,游历山水;寻觅诗情画意的栖居,赏景造园。历经5 000年的携手共进,如今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中国人居环境学科群的建筑、城规、风景园林3个核心学科中,  相似文献   

10.
对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与绘画和雕塑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在精神意蕴与情感表现方面,其建筑与绘画和雕塑创作相一致,都是"精神的纯创造",在造型方面,相互贯通和影响,绘画和雕塑创作经常成为新建筑探索的先导.  相似文献   

11.
束晨阳  刘冬梅 《中国园林》2006,22(10):54-59
湖泊型风景区是指以天然湖泊或人工水库为主体景观的风景区。湖泊型风景区的保护与利用既有与其他类型风景区相同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研究总结了湖泊型风景区的5种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分析了在湖泊型风景区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3个特殊性,提出了“湖面水体—湖滨带—沿岸带—近湖带—集水区(流域)”的湖泊型风景区“圈层”式空间结构模式,并结合四川省邛海泸山景区规划实践,对湖泊型风景区的保护与利用进行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何崴 《建筑创作》2020,(1):46-67
本文以笔者近年来设计完成的4个风景建筑为例,阐述了笔者在中国"山水"语境下,对风景建筑,及其设计这一命题的认识与思考。笔者认为,中国山水自然观没有主客体之分,人将山水视为有灵的伙伴,因此用"山水建筑"一词来定义风景建筑更为准确。关于它的设计,则应从寻景开始,通过营景完成建筑与环境的对话,最终运用题景,将"景-物-人"三位一体,实现情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3.
蔡晴  姚赯 《规划师》2004,20(9):62-65
绍兴柯岩风景区规划将景观营造与历史遗产保护相结合,“东汉笛亭”和“葫芦醉岛”两个景点均按历史典故进行设计,柯岩古八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乡居景观,石佛景区重新安排历史遗迹的空间结构布局,赋予古老的文物以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方晔  杨敏  王卡 《华中建筑》2006,24(6):99-104
杭州以“休闲城市”为建设目标,自然景观资源的整合是核心内容.对当前在杭州打造休闲城市进程中自然风貌区与成熟的城市之间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如何整合杭州城市的风景品质,增强城区的自然风貌特色,融入休闲内容,提高城市成熟度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5.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植物景观景题创作是对中国优秀园林文化的传承.通过对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四字景题的分析,探索植物景观景题造词方法及规律,提出了四字景题创作"画面感、意境美、重植物、合尺度"的基本评价标准及景题创作方式.认为在景题创作时可以借鉴诗词、楹联和古典园林景名,收集与归纳景题常用字词等,运用诗性思维,使植物景观具有...  相似文献   

16.
彭茜  金云峰 《风景园林》2016,(11):121-128
文中通过归纳整理西方历史上的一些艺术作品来介绍艺术对风景的诠释,透过艺术家如何看、如何思考这个世界的方式,从艺术家本身的立场来着手进行分析,对艺术作品及其经验进行探讨,呈现与作品有关的背景与图像最原始的含义,思考风景纯粹的内涵以及风景作为艺术,同时作为一定社会结构下的生活方式,其在社会阶层中象征的表现。使我们了解这些意涵是如何被艺术家所传达的,如何被人们所体验的,怎样被人们所感受的,即我们自身与艺术作品中风景的关系及交流的方式。从而引导我们在风景意涵与体验的层面展开关于风景园林设计的研究与互动,并且对西方造园史和西方园林作品的分析展开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7.
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总建筑面积117350m2。建筑功能复杂,包含高大空间共享中庭、大空间会议厅、标准客房、以及娱乐空间,建筑结构选型独特。对于这种综合性功能建筑国内现有的规范方法难以满足结构抗火安全性与经济性要求。本文基于性能化对杭州国际会议中心主体结构的抗火安全性进行了评估,首先确定结构抗火性能目标,然后对结构构件在可能最不利火灾场景下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最后根据结构的受火性能是否满足抗火性能目标来评估结构的抗火安全性及需要采取的防火保护措施。本文结果被业主和消防主管部门采纳,可供类似工程的结构抗火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8.
邬东璠  陈阳 《中国园林》2007,23(11):89-92
中国古典园林是古代文人的雅居之所,造园家通过对"景"的营造来追求"画意",景是画,画亦成景。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可主要归纳为"实景"与"虚景"2大类。"实景"是通过各种造园手法截取出自然景物中能够成画的部分,如对景、框景、夹景、借景、漏景等,均是将天然图画框选出来的技法"。虚景"是利用光影、透视等视觉效果所营造的一种看得见摸不着的景象,如寄啸山庄片石山房的"水中月""镜中花";紫禁城倦勤斋的"墙里园"(通景画);以及大量利用水面倒影成景的实例。  相似文献   

19.
厉色 《中国园林》2006,22(7):17-20
近年来,在包括风景名胜区行业在内的一些部门和行业中,对风景名胜区行业与旅游行业之间的性质存在混淆和模糊认识。通过对风景名胜区与旅游两个不同性质行业的资源特点、行业导向、规划编制、开发模式以及相关学科等的比较分析,明确两个行业之间的区别;在理清行业间界限的同时,阐明风景名胜区行业与旅游行业在国家旅游经济中的定位和联系。  相似文献   

20.
厉色 《中国园林》2006,22(6):37-41
近年来,在包括风景名胜区行业在内的一些部门和行业中,对风景名胜区行业与旅游行业之间的性质存在混淆和模糊认识。通过对风景名胜区与旅游两个不同性质行业的资源特点、行业导向、规划编制、开发模式以及相关学科等的比较分析,明确两个行业之间的区别;在理清行业间界限的同时,阐明风景名胜区行业与旅游行业在国家旅游经济中的定位和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