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5)
在多项政策支持下,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实践中大放光彩。但是近年来的实践表明,我国西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仍不甚完善,无法实现协同创新。到底什么原因阻碍西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呢?为了探究其原因,本文以详实数据和相关案例为支撑,分析我国西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现时困境,探究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及持续性的因素,并从政府、高校、企业等方面提出了维持产学研协同创新持续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1)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以政府为主导,联合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项目攻关,这个层次上的协同主要是指扮演不同角色的社会参与者的协同,其本质上是合作各方知识的跨场域和组织边界转移的过程。然而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目前还存在着资源劣势、政策不健全、资金不足等诸多阻碍发展的问题,因此要通过强化政府引导机制、深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调整企业策略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产学研合作的高级形式,以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风险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灰色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的风险评价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4)
协同创新是政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是通过政府引导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共享,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模式。通过对金湾区局限于实训基地、技术合作和联合共建实验室等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现状分析;对国内外政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析与启示;提出建立完善区域政产学研合作机制体制,加强政府主导,建立多元化的区域服务体系等措施加强金湾区区域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促进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6)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实现多方资源整合,提高经济实力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整体呈现欠发展状态,而且各个地区产学研创新持续性能力呈现不均衡态势。本文选择我国产学研创新持续性能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结合西部地区的研究现状,并引入产学研协同创新典型案例,具体分析西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以期对西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持续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2)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是国家科技创新投入的重要形式,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由产学研协同创新产生。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专利成果实施转化状况调查显示,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利于促进科技计划项目专利成果的许可、转让、产业化实施等,因此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执行中应该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企业参与程度,同时发挥中介机构在产学研合作中的纽带作用,提高中介机构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引导更多金融资本投资于科技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中。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8)
2011协同创新提出高校要进行产学研协同,通过构建产学研协同中心,让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建立联合培养项目,共同培育出创新性人才。在中介组织作用日益增强的今天,注册会计师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协同创新背景下要求卓越注册会计师具有市场性、国际性和创新性特点。通过培养方案的创新、培养平台的创新以及培养方式的创新,构建卓越注册会计师新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绿色建筑产学研协同创新,必须高度重视上游工信业绿色科技的产业化走向。而以市场导向、产-用合作为主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尚局限于框架性、经验类研究,触及“产-学-研-用”核心问题的上下游企业双边协同创新合作模式、契约治理研究尚未深入开展。以绿色建筑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研究模块,对技术供给方(绿色科技生产企业)和技术需求方(绿色建筑项目业主)之间的设计中介治理机制展开深入研究,提出具有工程设计创新功能的产学研双边协同创新网络架构。  相似文献   

9.
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土木工程人才培养需要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产学研模式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结合2009年至今的土木工程教学工作,探索并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需要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提出专业及技术需求。只有校企携手构建一套集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于一体的产学研合作育人体系,才能有力推动学校产学研一体化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Z1)
知识溢出是知识外部性的一种表现,其风险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不可忽视。文章在界定相关概念基础上,以2010~2020年国内产学研合作案例作为原始资料,采用扎根理论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溢出风险识别框架。研究表明,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溢出风险主要有以下四类:知识溢出主体风险、知识溢出客体风险、知识溢出环境风险和知识溢出过程风险。对此,文章最后提出了应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溢出风险的建议:建立专门的溢出知识审核机构,加强政府扶持产学研功能,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6)
协同创新作为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推动知识进步、科技成果运用具有重要意义。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一种资源、技术、知识共享的合作形式,有利于推动知识进步、技术研发和成果运用。但是,由于产学研协同主体成分复杂,且各主体之间的发展目标和理念有所差异,因而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产权利益分配方面存在分歧,为此,需要进一步明晰合作主体的知识产权共享规制,为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产权共享目标的实现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9)
当前我国非常注重科技创新并出台了相关科技创新政策,以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知识溢出效应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具有双向影响,产学研背景下应发挥知识溢出效应的积极影响,构建更加完善的科技创新政策,从而有效推进我国科技创新,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26)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该战略的推动下,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其为我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高校科研创新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也是我国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传承优秀文化、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我国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背景入手,阐释其内涵与优势,分析协同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高校积极有效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3)
知识经济背景下,为克服知识、技术资源匮乏的劣势,协同创新成为企业追求的技术创新形式,产学研合作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明确企业社会责任与产学研合作的关联,于企业资源分配决策而言意义显著。本文立足企业视角,以2011-2016年特定高新技术行业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二者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产学研合作显著正相关,积极的社会责任活动有助于推动、而非阻碍企业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进行;而地域因素与市场竞争强度会调节企业社会责任与产学研合作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7)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驱动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新的政策背景下,需加强政府对体制的引导作用,要从过去对合作主体层面及价值产出的关注转变到对生态圈协同模式的培养,从而实现产学研合作从1+1到1x1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5)
积极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效途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率与激励政策,关系着科技成果能否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能否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完善管理机制,合理实施激励措施,有利于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管理效率,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面临的问题,开展了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依托浙江省山体地质灾害防治协同创新中心,将协同创新中心的各类资源优势、学科优势及科研优势转化为研究生培养优势,构建了多主体协同、产学研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建立了校校(所)协同培养机制、校企协同培养机制与国际协同培养机制。以专业基础牢、实践能力强、兼顾国际视野为培养理念,制定了相应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践证明通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国际学术组织等多主体协同与产学研融合培养,促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力及国际化视野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5)
为响应建设创新性国家的倡议,实现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本文以中国计量学院开展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为例,探索了以技术转移、产学研合作、工程实践教育、协同创新等形式的中心模式,与地方和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模式,与企业和地方的项目对接模式,高科技园和基地等模式,提出了加强校地产学研合作的对策与建议。表明校地产学研合作能为我国经济和教育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结合与协同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产学研结合与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分析为起点,从职能作用、理论依据、组织主体、参与方、聚焦问题重点等方面剖析两者的共同点,从创新重点、协同方式、参与主体范围、解决问题的侧重点、联合实体等方面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论证把两者结合起来,阐述实施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模式的重要性和基本途径,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20.
北京城市创新空间经历了校区空间、园区空间、产学研一体化三个发展阶段,目前还存在着协同创新不足、创新供给与需求错配、创新空间政策与管理失位等一系列问题,建议北京城市创新空间确定新目标、新结构、新布局,建立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协同创新机制,谋划从"校区"和"园区"走向"产学研一体化"和"产城融合一体化",从"内生"和"开放"走向"协同创新",完成北京城市创新空间发展的新战略和新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