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筑节能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有利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长远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其中一个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本文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节能对于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节约型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的一项重要举措.阐述了建筑节能的发展阶段及开展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建筑节能存在的同题和解决办法,展望了建筑节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陶思孝 《建筑知识》2013,(10):349-349,352
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建筑节能对于循环经济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建筑节能施工技术原则进行阐述,并进一步分析探讨了节能建筑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黄丽华 《河南建材》2011,(1):166-168
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潮流和发展方向,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建筑业,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即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改变当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模式。本文基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规律,进行归纳并提出意见,以达到对循环经济的推广作用,尤其是在建筑领域对循环经济的推广和扩大。  相似文献   

5.
小议建筑节能中的经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龙 《山西建筑》2007,33(9):233-234
介绍了建筑节能的研究背景及其基本概念,着重阐述了建筑节能、外部效应、循环经济等几个概念,通过分析建筑节能中存在的经济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合理建议,有效推动我国建筑节能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低能耗改善民用建筑室内热环境,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治理大气污染是迫切需要和刻不容缓的任务.实现国家提出的建筑节能目标,是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加快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不但对设计、施工提出了新的明确的工作要求和行为责任,也给建设监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建筑节能在监理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将于2009年1月1日其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正式纳入法制轨道,其中对建设领域发展循环经济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对建筑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8.
论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循环经济模式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必然途径,论证了循环经济模式与可持续发展在实现过程上的共同性,分析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推广建筑节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客观需要.为此,天津市建委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部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推动天津市建筑节能和减排工作,以政策法规为先导;组织机构建设为保证;技术标;隹体系为支撑;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为基础;推动供热体制改革为手段;严格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在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供热计量、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0.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建筑节能的标准和政策,使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器具和产品,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和气密性能,提高采暖供热和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开展建筑节能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是缓解我省能源紧缺矛盾,改善居住条件、减少环境污染,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最直接、最廉价的根本措施。如何在城乡建设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大力推广节能新产品,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我省建筑节能…  相似文献   

11.
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在推进建筑节能战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建筑节能服务市场的发展实践,认为我国建筑节能服务市场需求主要以大型公共建筑、政府办公建筑和居住建筑为主,市场需求的功能结构包括技术需求和资金需求;提出了针对不同需求的技术和资金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建筑能效标识体系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波  武涌  刘应宗 《施工技术》2007,36(10):54-56
通过介绍建筑能效标识的相关概念,分析建筑能效标识对于建筑节能管理的意义和作用,综述了国外实施建筑能效标识制度的现状及经验,并总结其对于我国实施建筑能效标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关于建立建筑节能奖励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节能属于市场机制部分失灵领域,从事节能活动的组织和个人无法从节能市场中获得的全部收益,导致节能主体积极性不高、科技研发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认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即是制定针对建筑节能有突出贡献人员的奖励制度,以激励建筑节能贡献突出人员,提高科技研发人员、低能耗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实践者,以及建筑节能相关环节推广人员等主体的主动节能积极性.此外,建立建筑节能奖励制度有助于建筑节能激励长期化、规范化,从而更利于政府有效地推进建筑节能,从整体上提高建筑节能能力.本文对建立建筑节能奖励制度的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欧盟及法国在建筑节能减排目标制定、建筑能耗构成、建筑节能的技术标准体系、管理体制、节能和经济激励政策的现状,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节能监测平台工程实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建筑节能"十一五"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在我国"十二五"期间的建筑节能发展对策:继续加大政府在建筑领域的宏观指导作用;将建筑节能作为落实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推进建筑节能与"扩内需、保增长、促民生"政策相契合;摸清建筑能耗基线,科学制定建筑节能长远规划;因地、因时制宜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建立建筑节能认证体系;制定有利于建筑节能的经济激励政策,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推进供热计量收费制度。  相似文献   

15.
《欧盟建筑能源性能指令(2002/91/EC)》不仅对欧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具有深远意义,而且对我国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体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欧盟建筑能源性能指令》的主要内容,然后针对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在借鉴欧盟等国建筑节能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我国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体系的对策建议,以提升建筑节能在我国节能工作中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建筑节能工作进展缓慢,建筑节能市场尚未完善,亟待政府以政策指导和宏观调控的方式协助其步入正轨。结合当前我国建筑节能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深入探析问题原因之所在,并提出推进我国建筑节能战略实施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博弈分析的新建建筑节能激励机制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对新建建筑节能的激励机制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新建建筑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尤其对于我国目前每年新建建筑数量庞大的现状,推进新建建筑节能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设计激励政策,从而引导市场主体的投资行为,确保新建建筑达到或超过节能设计标准,是政策设计的难点.本文根据激励机制设计理论的基本观点,对新建建筑节能的激励政策目标、激励对象和激励力度等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建立了政府与开发商群体的进化博弈模型,得出政府应以资源环境和社会利益为重,锁定有远见的激励政策的结论,这一结论对促进新建建筑节能和实现建筑节能总体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推广建筑可持续发展,实现建筑节能评价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哈尔滨市建筑节能设计影响因素做深入的研究,根据国内外目前建立的建筑节能评价指标和黑龙江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从主体设计、围护结构、设备节能和新能源利用4 个方面构建有哈尔滨特色的建筑设计节能评价体系,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哈尔滨市建筑节能评价体系的建立,为哈尔滨市建筑节能评估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从而也促进了哈尔滨市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重庆市实施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取得的成效,分析总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在全国建立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以及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的实施质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林泽 《建筑科学》2012,28(2):8-11
由于建筑节能的用能特点和建筑项目的实施流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得建筑节能领域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远落后于工业领域.本文估算了建筑节能领域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量和交易量的潜力,分析了建筑节能项目对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而言所具有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促进建筑节能领域合同能源管理发展方面应重点需要关注的关键环节、主要研究方向和实施路径.在此基础上,针对建筑节能领域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发展正处于初期阶段的现状,提出了支持和培育其在建筑节能领域发展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