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袁瑛 《重庆建筑》2010,9(12):47-49
目前国内很多开展低碳建设的城市都还不能称之为低碳城市,只能叫作低碳行动或者低碳规划城市。要搞低碳城市首先要摸清家底——城市的碳排放清单,但国内各省的基础数据和能源数据,目前来看都不够完整和准确。目前碰到的最大问题是,政府是否有意愿将碳排放指标作为城市开发或者规划的明确指标,现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是没有碳排放量指标的。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低碳城市建设迫在眉睫。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建设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对于低碳城市建设的整体成效具有重大影响。文章基于过程管理视角构建了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建设水平诊断指标体系,以中国36个重点城市为样本,系统诊断了城市的能源结构低碳建设水平,剖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研究发现:(1)样本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建设水平总体得分不高,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建设在过程管理的5大环节上表现差异较大,总体呈现“重规划和实施,轻检查和反馈”的状况;(3) 36个重点城市的能源结构低碳建设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建设表现相对较好,而东北和西北内陆一些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建设的水平还有待提高。文章旨在丰富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建设水平诊断的理论基础,助力管理者明晰低碳建设的长处和短板,为提升能源结构低碳建设水平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低碳城市的能源系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详细阐述了低碳城市的内涵,探讨了低碳城市的城市形态,并以上海为例计算了各产业的碳排放比例,指出了实现低碳城市所采取的主要措施.重点阐述了低碳城市和低碳区域的能源系统,认为低碳城市的低碳能源系统的实现,在国家层面要依靠改变能源结构,不断增大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比例,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将高能耗、高排放工业的过剩产能坚决停掉;在城市层面要在新区开发中充分利用当地可再生能源和未利用能源的资源,并实施比国家标准更严格的节能标准,把节能作为一种资源,实现能源系统的分布化;在用户层面主要是通过节能技术措施和倡导行为节能,将需求和能耗切实降下来.而能源总线和能源互联网系统,适合低碳城市能源利用的特点,是低碳城市能源系统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4.
自2006年实施国内首部建筑节能地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以及进入"十二五"以来,深圳市持续、大力推进建筑领域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转变城市建设发展模式与方式,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深圳",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初步实现从建筑节能到绿色建筑、从绿色建筑到绿色城市的"两个转型".深圳先后获得首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工程建设标准综合实施试点城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试点城市等五个示范试点城市称号.深圳还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共建的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以及国家低碳试点城市.2012年,为配合国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建设,深圳市还在建筑领域率先启动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厦门市碳排放现状,从产业、空间、能源、建筑、交通、生态与森林、水资源与资源再生等七个领域,提出了体现厦门区域特点的低碳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可量化、可评估、可考核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1)
本文首先从居民生活、工业化和城市建设角度探讨了城镇化影响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城镇化对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将显著增加我国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加剧我国环境污染,如何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已成为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适当控制城镇化进程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手段。研究还表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市场化进程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影响效应一致,即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将减少碳排放量,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进而加剧我国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庄贵阳认为,中国要发展低碳城市就需要通过技术跨越式的发展来实现低碳,主要表现在城市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和消费者行为的理性化。中国的低碳城市建设总体上是零散的、尝试性的,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低碳城市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双碳"目标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而城市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到了全国碳排放总量的85%,其低碳建设水平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起到关键作用.为了度量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水平,文章选取了我国13个典型低碳城市,从碳源、低碳经济和碳汇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对低碳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并进行时序变化分析和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2019年,13个城市的低碳建设水平均有所上升,但是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其中,碳源建设和低碳经济发展是城市低碳建设的驱动因素,未来的工作需要围绕这两方面展开.最后对不同建设水平的低碳城市提出了相对应的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量与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城市土地利用、功能活力和交通系统组织是影响城市碳排放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厘清低碳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评建结合"思想跟踪对比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情况,从城市规划方案和规划建成后两方面选取可量化的低碳生态城市空间特征为指标,评价并对比城市规划方案及建成后碳排放潜力。在新数据环境背景和GIS技术支持下,基于空间分析及网络分析手段实现评价结果空间化直观表达。以济南市西部新城为例,综合评价并可视化表达其概念规划方案及建成实施后碳排放潜力变化情况,评价结果显示,济南市西部新城概念规划方案基本实现规划理念提出的低碳生态目标,但部分片区建设实施尚未满足低碳城市需求,主要表现为公交线路密度、城市功能密度及功能混合度不足。  相似文献   

10.
城市居住社区碳排放是城市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尺度的碳减排研究对建设低碳城市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通过广州33个小区2045个家庭的调查数据定量研究城市家庭碳排放的影响模式,结果表明:(1)家庭碳排放结构为能源:物质:交通近似于6:2:2;(2)住房面积、家庭人口数、区位、小区规模(容积率)、空调功率、小汽车数是各项碳排放量的最主要影响因子;(3)除了家庭平均年龄、房屋朝向、空调设置温度与碳排放量呈负相关之外,其他因子均呈正相关.期望通过规划设计手段,改进直接可控变量、引导间接可控变量,综合城市规划和管理多种手段、多个尺度的合力,塑造低碳社区.  相似文献   

11.
根据碳排放系数法构建模型,结合工程量清单对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的碳排放进行测算, 探讨预制率对施工阶段碳排放的影响, 深入探究工程造价、总建筑面积与碳排放总量的关系。以漳州某住宅楼为例, 探讨施工阶段碳排放的排放规律并提出减排路径。 结果表明: 施工阶段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一般土建工程;单位面积的碳排放在 671 kgCO2/m2左右波动,单位造价的碳排放在 2749.33 kgCO2/万元左右波动; 混凝土工程和钢筋工程的碳排放随着预制率的升高而增加; 碳排放总量与工程造价、建筑面积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黄箐  李念平 《建筑科学》2012,28(4):34-37
为了更好地了解南宁市居住建筑夏季用能水平和能耗结构,本文采用单位综合能耗作为能耗评价指标,结合相关调研结果,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了南宁市居住建筑夏季的用能特征及其单位综合能耗定额范围,并用SPSS软件分析了该指标的适用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低碳导向下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碳排放具有锁定作用.文章针对低碳城市发展目标,从空间规划入手,提出了绿色城市规划策略:构建公交导向的绿色交通体系,发展混合密集型城市和城市单元,建设生态单元与楔形绿地系统,实现在碳来源、碳排放、碳捕捉三个方面的减碳化,真正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低碳建筑的评价指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用建筑利用中的人均碳排放指标和建筑用能过程碳减排效率对低碳建筑进行评价。指出建筑碳排放实质上是人的碳排放,建筑只是使用者的能耗平台。因此,对建筑碳排放的评价要用强度指标,即建筑使用者人均碳排放指标。而对建筑设备的碳排放评价,是一个投入产出分析过程,即投入隐含碳、间接碳和直接碳,产出避免碳排放量的效率。同时计算得出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隐含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城市化会是今后20~30年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过度建设拉动"两高一资"产业,从而使我国碳排放扶摇直上,乃是我国低碳经济最大的问题。遏制城市建设中无谓的碳排放,是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由此产生三个值得关注的领域:其一,如何做到合理而不是过度估算城市规划中的人口规模;其二,怎样避免因城市规划和决策的不当而导致高碳的生活方式;最后,如何在采用城市建设中的低碳技术时避免在生命周期视野中事实上的高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一部分,生态和环保一直是中国高层十分关注的问题.风景园林行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门,完成国家环保、节能、降耗的强制性目标,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结合风景园林行业的特点,建设部门的实际,国家及全球的发展目标,从建设节能环保型风景园林的意义、策略与方向3个方面来研究、探讨、提出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国内首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运行标识酒店——天津京蓟圣光万豪酒店为例构建了酒店运行阶段碳足迹模型,引入了客人碳足迹对酒店客人人均碳排放指标进行量化,并开发了碳足迹记录软件。本酒店理论碳减排19.7%,经过全年实际运营数据分析,酒店能源消耗碳排放强度为105.25 kgCO_2/(m~2·a),较普通酒店碳排放降低了35.63%,客房区域客人碳排强度为10.32~15.51 kgCO_2/(p·a),酒店客人人均碳排放强度为48.76 kgCO_2/(p·a),空调碳排放和照明碳排放是降低酒店碳排放的重点,研究内容为探索低碳酒店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由土地资源的约束看未来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面积水平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梁 《华中建筑》2002,20(4):12-14
城镇住房开发中套型面积越来越大的现象引起人们密切关注。未来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面积水平该如何定位?该文讨论了住房面积水平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土地资源对住房面积水平的刚性约束,进而结合住房面积水平的国际比较和我国的土地资源条件,对未来我国城镇居民住房建筑面积水平定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Green eco-district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a's future low carbon urbanization roadmap because the experience gained through practice will provide cities with a technical pathway to manage climate change and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However, during the current prepa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stage of the green eco-district plans, both the planning management departments and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s are faced with the problem of how to quantify the greenhouse gases(GHG) emissions, especially the CO_2 emissions, when approval decisions are to be made. Aiming at setting up a carbon accounting protocol within the statutory framework of China's green eco-district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incorporate the GHG emission inventory into the statutory regulatory planning system, and discusses the technical issues and coping measures for assessing carbon emissions at the district level. It proposes to refine the Activity Data(AD) and Emission Factors(EF) in the current China's National GHG Inventory and set up the urban district carbon accounting protocol based on nine sectors. These nine emission accounting sectors a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key policy and function as defined in the statutory local regulatory plans under the present planning system in Chinese cities. Taking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t the district level as a platform to control carbon emissions, it develops an initial carbon accounting protocol suitable for China's green eco-districts which can be applied in both the existing and planned urban areas, an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of the local plann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20.
建筑物化阶段的CO2排放时间集中、绝对量大,是建筑节能减排的研究重点。构建了办公建筑物化阶段CO2排放的计算模型,包括建材、设备生产与运输的CO2排放,以及施工过程的CO2排放。利用该计算模型,分析计算了78栋办公建筑物化阶段的CO2排放量。平均来看,物化阶段的碳排放量为326.75kg/m2;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单位面积碳排放明显增加,超高层建筑的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是多层建筑的1.5倍;土建工程的碳排放量占到物化阶段的75%左右,而钢筋、混凝土、砂浆、墙体材料的碳排放量占到了土建工程的80%以上。分别以建筑层数和建材用量为自变量做了办公建筑物化阶段CO2排放量的预测模型,通过统计学的分析对比,发现以钢筋、混凝土和墙体材料为自变量的预测公式可以很好地预测建筑物化阶段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